《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47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商朝末年,理氏后裔名理徵,因直言进谏得罪纣王,其妻契和氏带着年幼的儿子理利贞出逃,到了伊侯之墟(今洛阳偃师,伊侯指伊尹)时,因食用“木子”(即李子)而免于饿死,于是以“李”为氏,所以李利贞就是李姓的得姓始祖,老子李耳为其第十一世孙。自老子以后,李姓开始播迁四方。老子有后裔李崇,战国时在秦国做官,其子孙世居陇西,成陇西李氏,其后世子孙李渊建立大唐,天宝二年,唐玄宗追封皋陶为“德明皇帝”。

  说皋陶就不得不说伯益,他同样出自东夷。
  伯益,或作柏翳,因封于费(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南费亭),又称大费,相传是皋陶之子,虞舜时担任虞官,负责调训鸟兽,后辅佐大禹治水并发明了凿井技术,因功被赐姓为“嬴”。嬴、偃二字音近,被认为是同字分化。
  伯益生二子,长子大廉,次子若木。
  大廉子承父业,世代主管鸟兽,为鸟俗氏,若木以其父封地为氏,称费氏,为费姓始祖。
  若木被封于徐(今山东郯城、江苏邳州一带),建立徐国,一度成为东方霸主,春秋末亡于吴国,子孙以国为氏,为徐氏。
  虽然若木的后裔一度兴盛,但相比之下,大廉的后代则更为强大。
  大廉后裔中衍为商王太戊驾车,受到赏识,被招为女婿,族人因此兴旺,世代辅佐商朝。
  中衍后裔有中潏,住在西戎之地,为殷商保卫西部边陲。
  中潏生蜚廉,蜚廉生二子:恶来和季胜。

  蜚廉和恶来为纣王效力,武王伐纣时恶来被杀,蜚廉东逃至奄国(地在山东,都曲阜,与殷商同族),周成王时征伐东夷,蜚廉被杀,其族被西迁至邾圄(今甘肃甘谷县西南)戍防戎人,这批人便是秦人先祖。
  季胜后裔有造父,以善于驾车而著称,后驾驭八骏马带着周穆王去会见西王母,期间徐偃王作乱,造父驾车长驱归周,驰骋千里而救乱,因功被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遂为赵氏之祖。
  造父受宠,作为同祖之亲,恶来的后裔也承蒙恩荫住在赵城,姓赵氏,又开始了稳定发展。
  恶来五世孙名非子,因善于养马而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续嬴姓,号秦嬴。其后人世代与西戎交战,为周王朝戍边。
  再后来,犬戎杀周幽王,秦襄公救周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伯爵,秦国始建于此时。
  后面的故事不必细说,经过历代君主的不懈努力,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秦朝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为秦氏。
  秦国祖上出自东夷,所以秦国建国后,以少昊为先祖,常行祭祀之礼(祭祀是王者特权,秦襄公之前无祭祀权利)。

  后来,少昊便成为了西方之神,名列五帝(秦相吕不韦最早将其引入)。西方属金,色白,故少昊又称白帝、金天氏,秦人也自称为金德(后为了战胜火德周朝,更为水德)。
  神话中,少昊住在长留山,他的儿子蓐收则住在泑山,二山相距不远,皆在西方。秦灭六国后,少昊的影响逐渐深化,身为东夷领袖的少昊,其事迹逐渐被讹传至西方,给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以上,便是少昊后裔的主要事迹。
  可见,中国秦、唐两大王朝都与东夷相关,而所谓张、王、李、赵四大姓,有三个都出自东夷,向上皆可追溯到少昊。

  实际上,王姓有一个源流是商王子比干,而商王朝也是出自东夷。
  东夷的历史地位有多重要,不言自明。
  然而,可惜的是,古代中原政权一度将东夷视为异族,所以少昊事迹不显。另一方面,因为少昊是秦国的祖先神,汉灭秦,这或许是《史记》不记少昊的原因之一。
  少昊实是五帝之一,但很多古籍都将其排除在五帝之外,而常将颛顼序在黄帝之后。这位颛顼,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他究竟又有什么事迹呢?且见下回。
  日期:2018-12-19 08:50:37
  【文献说明】

  1、少昊四子: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句芒见《山海经海外东经》,蓐收见《山海经海外西经》。
  2、莒国:见《左传隐公二年》正义、《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说己兹舆期是重的后代。
  3、般:见《山海经海内经》。
  4、殷:《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都说少昊之子封于尹城而为尹氏,但不言其名,唯独《姓源韵谱》(唐张九龄)记载:“少昊之子殷,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焉。”
  《路史后纪七》以般为殷。
  5、倍伐、一目国:见《山海经》中的《大荒南经》、《海外北经》、《海内北经》和《大荒北经》。

  6、允格:见《左传昭公元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路史后纪七》等
  陆浑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杜预注:“允姓之戎居陆浑,在秦晋之间,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号。”
  7、台骀:见《左传昭公元年》及孔颖达正义。
  《姓氏急就篇》引《风俗通姓氏篇》:“台氏,金天氏裔孙曰台骀,其后氏焉。”
  8、郯子: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师说》(唐韩愈)、《二十四孝图》(元郭居敬)。
  9、皋陶偃姓及其后人:见《世本氏姓篇》、《帝王世纪》。
  10、德明皇帝:《新唐书本纪第五睿宗玄宗》:“(天宝二年)追号…咎繇曰德明皇帝。”
  11、理利贞改姓李:见《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

  12、秦、赵之渊源:见《史记》的《秦本纪》和《赵世家》。
  13、飞廉被杀:《清华简系年》:“飞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飞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圄,以御奴且之戎,是秦先人,世作周卫。”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
  14、秦国祭祀少昊:见《史记封禅书》。

  15、长留山和泑山:见《山海经西次三经》。
  16、王姓源于比干之说:《通志氏族略》:“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