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40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来,黄帝巡行天下的时候,嫘祖病逝途中,黄帝又令嫫母指挥祭祀之事,监护灵柩,立为方相氏,方相,就是驱疫避邪的神。

  黄帝有个臣子叫做宁封子,擅长制作陶器,黄帝任命他作陶正,掌管烧陶事务。陶器并非宁封子发明,但却被宁封子发扬光大,宁封子便成了为陶器之祖。
  后来,宁封子遇到一个异人(疑为赤松子),替他烧窑,能使火焰冒出五色之烟,并且这位异人还能在烟中自由出入,宁封子拜其为师,得其真传。一日,宁封子堆柴自焚,身体果然也能随烟气升降,不过火灭之后,众人察看灰烬,却发现了宁封子的骸骨,人们便将其葬于宁北山中,宁封子之名自此而来。
  宁封子死后升仙,住在青城山中,称宁封真君,黄帝后来到青城山拜见,得授《灵宝龙蹻 (jué)之经》,简称《龙蹻经》,是一种乘龙飞行的技术,黄帝得此仙书,能御龙而游天下,于是拜宁封子为“五岳丈人”(丈人是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统领五岳众神,青城山遂亦有“五岳丈人”之名,后世又加封宁封子为“储福定命真君”。
  另传,宁封子食飞鱼而死,二百年复生。
  至此,黄帝贤妃能臣的介绍基本完毕。
  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发明创造关系民生,令百姓得福,所以黄帝受到万民拥戴;政治、军事、法制、天文、历法、医学、文字及音乐的系统化则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
  史载,黄帝时代百官公正无私,万民安泰不争,道不拾遗,市不豫贾,五谷丰登,天下大治。而华夏部落的兴盛引来偏远部落竞相来贺。先有西王母派遣使者乘白鹿来献白环(白色玉制环状饰品),后有南夷亦乘白鹿来献鬯(chàng古时重大活动节日宴用香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又有贯胸国(一名穿胸国,国人胸部皆有洞)、长股国(国人腿很长,一名长脚国,以入海捕鱼为生)、深目国(国人双目深陷,盼姓,以鱼为食)等模样怪异的部落先后前来朝拜。足见黄帝当时的影响力。

  黄帝得益于修仙问道,寿命很长,活了一百多岁,又因功绩显赫,临终前有龙降下,于是黄帝施行龙蹻术,坐着巨龙升仙而去。此事究竟如何呢?咱下回再说。
  日期:2018-12-11 08:34:21
  【文献说明】
  1、嫘祖:见《山海经海内经》、《世本》、《史记五帝本纪》、《隋书志第二礼仪二》、《通鉴外纪》、《农书》(元王祯)和《纲鉴易知录》等,此外唐朝赵蕤撰有《嫘祖圣地》碑文。

  2、伯余:见《世本作篇》、《淮南子汜论训》。
  3、胡曹:见《世本作篇》、《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淮南子修务训》。
  《世本作篇》又有“黄帝作冕旒。”“黄帝作旃冕。”
  4、于则:见《世本作篇》。
  5、龙衮之颂:见《拾遗记卷一轩辕黄帝》、《太平御览卷五七一乐部九歌二》和《云笈七签轩辕本纪》。
  6、费修:《帝王世纪》:“黄帝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累祖,次妃方雷氏曰女节,次曰彤鱼氏,次曰嫫母。”

  《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之四妃(注:嫘祖、嫫母、费修、女节是也)。”
  可知费修当为彤鱼氏之名。
  7、彤鱼氏发明:民间有“彤鱼石烹”的传说,说的是山火之后,彤鱼氏发现熟肉味道鲜美,遂用火烧石板发明了烹饪,又用木棍翻炒和夹取食物,作成了筷子。不过这只是民间传说,《世本作篇》只有“黄帝造火食。”没有彤鱼氏。
  8、黄帝穿井:《世本作篇》有“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9、雍父:见《世本作篇》、《云笈七签轩辕本纪》。

  《史记周本纪》“楚围雍氏。”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故雍城在洛州阳翟县东北二十五里,故老云黄帝臣雍父作杵臼所封也。”
  10、瓦甑与粥饭:《古史考》:“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黄帝作瓦甑。”
  11、赤冀:见《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和《路史 后纪三》。
  12、合宫:见《尸子》、《尚书帝命验》、《旧唐书礼仪二》、《通典礼四》等。黄帝作房屋另见《春秋内事》(纬书)、《新语道基》(西汉陆贾)、《风俗通义皇霸》等。
  13、昆仑行宫:见《穆天子传卷二》、《列子周穆王》。昆仑神山相关见《山海经海内西经》等。
  14、邑夷:见《路史后纪五》。
  《新郑县志》(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命邑夷作大辂,以行四方。”
  15、共鼓、货狄:见《世本作篇》、《说文舟部》。
  16、虞姁:见《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
  17、番禺:《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生禺�3�2,禺�3�2生禺京。”禺�3�2疑即禺号。
  18、方雷氏:《通志氏族略》:“雷氏,方雷氏之后,女为黄帝妃,生玄枵,盖古诸侯之国。”“方氏,《风俗通》云,方雷氏之后。”
  雷被封于方山的记载出自方氏和雷氏的族谱,今河南禹州方山镇是方姓和雷姓的族源地。
  19、女节、赫廉:女节和赫廉发明梳子的故事皆出自民间传说,史料无载。
  20、嫫母:其名见《楚辞九章惜往日》、《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盐铁论大论》、《淮南子修务训》等。
  说嫫母为黄帝第四个妃子,首见于《帝王世纪》,又见《太平御览皇亲部一》引《列女传》。

  嫫母形象见于唐代的《琱玉集丑女篇》(作者不详)引《帝王世纪》:“嫫母,黄帝时极丑女也。锤额顣頞,形簏色黑,今之魌头是其遗像。但有德,黄帝纳之,使训后宫。”
  训后宫还见于《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又纳丑女,号嫫母,使训宫人,而有淑德,奏《六德之颂》。”此说为明代《广博物志所引》。
  《广博物志斧下》:“黄帝妃嫫母,训宫人而有淑德,奏六德之颂。”
  嫫母为方相氏亦见于《云笈七签轩辕本纪》。
  21、镜子:关于镜子的发明,有如下记载:
  《广博物志地形二》引《述异记》:“镜湖,俗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

  《事物纪原舟车帷幄部》:“[镜]《黄帝内传》曰: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
  不过,嫫母磨镜的故事源于民间传说,古籍并无记载。
  22、宁封子:见《列仙传》、《搜神记》、《拾遗记卷一》、《云笈七签卷六》、《蜀中名胜记》卷六引《青城甲记》、《吴船录》卷上(宋范成大)、《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元赵道一)等。
  23、黄帝时天下大治:可详见《文子卷上》。
  24、四方朝拜:《瑞应图》(南朝梁陈间孙柔之)有西王母献白环。
  《宋书符瑞下》有南夷献鬯。
  《尸子卷下》有贯胸,深目,长肱。长肱即长股。
  《竹书纪年》(今本):“五十九年,贯胸氏来宾,长股氏来宾。”
  《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四夷部十一南蛮六》:“(长股国)黄帝时人,或曰长脚人,常负长脚入海中捕鱼。”
  深目国、贯胸国和长股国都出自《山海经》,见《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