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32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道,是中华独有的哲学思想,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宇宙终极真理,但它虚无缥缈,难以作具体描述。
  先秦道家有黄老学派,崇尚无为而治,其中,老,即老子,黄,便是黄帝。
  所以,黄帝,他不单单是个历史人物,他还属于道家,具体来说,他被认为是创始人之一。

  因此,道家记载了许多关于黄帝及其臣子的故事。
  道家的故事真伪夹杂,许多事情并不可信,例如这个知,便有托名之嫌。
  窥纪,或作规纪,负责祭祀祈祷,事迹不详。
  地典,精通阴阳学说和军事地理,负责联络九州,黄帝伐蚩尤之前曾向其询问地况。
  封钜,炎帝族人,为黄帝早期六相之一,任秋官司马,管理军政和军赋。
  封钜之弟容光,同为早期六相之一,初为司徒,后任大司马,即祝融,黄帝后期曾在洛水玄扈阁上与容光及周昌等一百二十人看到凤凰衔书,得“五始之文”。
  所谓五始,指的是《春秋》的五种编排方法,即以元年、春、王、正月和公即位等五事开始记载。
  周昌,黄帝武将,容光之佐将,事迹不详。
  同样事迹不详的著名武将还有中黄直和邓伯温。
  中黄直,复姓中黄,为黄帝麾下猛将,有神皇之称。

  中黄直事迹虽不详,名号却挺响亮,大概战功应当不小吧。
  邓伯温,史载不详,但在道教非常有名,号“九天欻(xū)火律令大神炎帝邓天君”,名燮(xiè),字伯温,据说与风后同为伏羲之后,伐蚩尤时战死,被玉皇封为“九天雷祖大帝”,主雷霆。
  封钜的另一个弟弟伯陵,相传发明了钱刀,即刀形钱币。
  与封钜、容光同为早期六相的还有奢龙、后土和常先。
  奢龙,又作奢比,出自东方部落,任春官司空,负责水利和营建,事迹不详。
  后土,任冬官理官,负责诉讼和刑狱,事迹不详,颛顼时,容光之孙句龙被任命为后土,负责管理土地,与这个后土并非一人。
  常先,任廪者,管理土地与粮草,其人文武双全。

  涿鹿之战时,常先领兵而战,相传发明了战鼓;
  黄帝定天下后,黄帝选用风后、力牧、常先及大鸿治民;
  黄帝出巡时,常先为黄帝背剑。
  常先,实为黄帝心腹老臣,具体事迹不多。
  同样事迹不多的还有阉冉和果童。
  阉冉为黄帝谋臣,曾建议黄帝上博望山修行三年,前文已经提过,不再赘述。
  果童同样是黄帝谋士,在天下平定之后曾建议黄帝严明法度定贵贱尊卑,并建议削弱贵族财富,以防他们借以复辟。
  果童本为富贵者,为了促进政策的实施,主动拿自己开刀,穿着破旧的粗布衣、背着残损的瓦罐去四处流浪讨饭,以显示极度贫贱,此举为黄帝初年政局的稳定做出了不小贡献。
  最后再说黄帝之师大桡( ráo)。
  大桡,又作大挠,黄帝史官。相传大桡观天察地,探究五行,最早创制了干支,史称“大桡作甲子”。
  相比于天皇氏始制干支的传说,大桡更贴近现实。
  天干地支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伟大发明,大桡有此发明,可谓名望不小。然而黄帝史官不止大桡一人,有人比大桡更有名气,那么都有何人呢?请看下回!
  日期:2018-12-04 09:25:27
  【文献说明】

  1、风后:《路史国名记》:“伏羲之后,有风后。”
  《通志氏族略》:“风氏姓也,伏羲氏之姓。黄帝臣三公之一也。”
  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借如风后、力牧,左右轩皇,萧何、曹参,谋猷汉室。”
  2、天老:事见《河图括地象》、《河图挺佐辅》、《河图始开图》、《河图录运法》、《河图稽命徵》、《韩诗外传卷八》和《说苑辨物》、《竹书记年》(今本)、《帝王世纪》等。
  《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
  3、五圣:其名见于《河图挺佐辅》和《帝王世纪》等书,但无事迹。
  4、太山稽、封钜:《汉书古今人表》:“大山稽,黄帝师。”“封,黄帝师。”

  《元和姓纂》:“大,《风俗通》:大庭氏之后。又大填、大山稽,黄帝师。”“封,姜姓,炎帝之后封钜为黄帝师。”
  5、力牧: 《论语比考》:“黄帝师力牧。”
  《白虎通义辟雍》:“《传》曰:黄帝师力牧。”
  本回力牧之事见《黄帝四经十大经》中的《顺道》、《成法》和《观》。
  6、知北游问道:见《庄子知北游》。
  7、地典:《汉书艺文志》记有《地典》六篇,属于阴阳家。
  山东银雀山汉墓有出土文献《地典》,记黄帝欲兴兵曾先问于地典。
  8、伯陵作钱刀:《广博物志珍宝》引《物原》:“轩辕臣伯陵始造钱刀,夏禹始用龟贝银玉之货。”
  9、容光观凤凰衔书:见《春秋运斗枢》、《春秋合诚图》、《河图录运法》、《春秋纬》和《春秋命历序》。
  10、中黄直:见《帝王世纪》、《通志黄帝》。
  《汉书王莽传》:“国将哀章谓莽曰:“皇祖考黄帝之时,中黄直为将,破杀蚩尤。今臣中黄直之位,愿平山东。”可见中黄直为黄帝主力。
  11、邓伯温:见《路史》和道教典籍。
  《道法会元卷八十欻火邓天君大法》:“雷霆猛将欻火神,黄帝之时为将军。战死蚩尤立功勋,玉皇敕命主雷霆。”
  12、奢比:《山海经》的《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有奢比尸和奢比尸国,可知奢比出自东方部落。
  13、常先:《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拾遗记轩辕黄帝》里有常伯负剑,常伯即常先。
  民间有常先蒙鼓的传说。
  14、果童:见《黄帝四经十大经果童》。
  15、大桡:《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黄帝师大挠。”
  《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世本》、《后汉书律历志》:“大桡作甲子。”
  《五行大义》(隋萧吉):“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蔡邕月令章句云: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也。”
  日期:2018-12-04 10:34:35
  上古史写起来真是累啊,需要查询的资料太多,所以【文献说明】也会比较多。
  之所以写【文献说明】是方便大家查找,也为了说明我写的这些东西都是有理有据有出处的,并非杜撰。
  我本人是比较讨厌杜撰历史的,因为现在有些人写了一些历史类的文章或书籍,但翻开一看有很多东西却是自己编的,或是道听途说,不做考证,或是直接度娘复制粘贴。
  须知道网络上很多东西真的是不可靠。
  所以这个【文献说明】也是为了纠正某些人的‘伪历史’。

  当然,古文献也有很多编造的。例如汉朝之于上古时代也有两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他们又如何知晓那么多具体信息呢?但是,他们的文献是真伪并存的,而不是当代人信口一说,纯属杜撰。
  此外,我并不反对以历史为背景写小说,并添加虚构成分。小说既然称之为小说,就意味着它含有虚构的成分,不必对其批判。例如《三国演义》写的很好,但因为含有一些与《三国志》相悖的东西便被一些人拿来否定,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本人也在起点创作一部预计200万字的小说,会用到一些历史背景,虚构成分居多,预计在这部《上古三代风云录》的上卷完成之后发表,敬请期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