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11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9、天文历法:《路史后纪一》注引《历书序》:“伏羲推策作甲子。”又引《随志》:“古时庖栖立周天历度。”
  《广博物志》引《物原》:“伏羲初置元日。”

  《古三坟》:“伏羲命臣潜龙氏作甲历。”
  10、建木:出自《山海经海内经》。
  11、书契:纬书《易纬乾凿度》和《易纬乾坤凿度》皆记“庖牺氏先文。”郑玄注有“庖牺氏始画八卦,错文字契。”另见孔安国《尚书序》、《拾遗记》。
  《路史后纪一》注引《管子轻重》:“伏羲造六书以迎阴阳。”
  《古三坟》:“伏羲命飞龙氏造六书。”
  12、婚姻:《古史考》(三国蜀谯周):“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白虎通》:“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13、音乐:《风俗通义》引《世本》:“宓羲作瑟,八尺二寸,四十五弦。”
  《尔雅》疏、《通典乐四》、《三礼图》、《路史后纪一》注引《世本》:“庖羲氏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具二均声。”
  《拾遗记》“(伏羲)丝桑为瑟。”
  《补三皇本纪》:“(伏羲)作三十五弦之瑟。”

  《路史后纪一》注引《琴操》(东汉蔡邕):“伏羲作琴,以御邪辟邪防心淫”,又引《尔雅》说伏羲之琴名“离”,又言《太平御览》说伏羲之琴二十七弦,又引《广雅》说琴长七尺二寸。又引《帝王世纪》:“伏羲作瑟三十六弦。”
  《孝经援神契》:“伏羲乐名扶来,亦曰立本。”
  《孝经钩命决》:“伏羲之乐曰立基。”
  《路史后纪一》注:“《扶徕歌》,即《凤来》之颂,乃神农之《扶犂》也。扶、凤,来、犂,音相同尔。”
  14、医学:《帝王世纪》:“伏羲尝药百味,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15、六佐:出自纬书《论语摘辅象》。
  16、龙师: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及孔颖达疏、《古三坟》、《纲鉴易知录》等。
  17、定都:《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皞之虚也。

  《易纬乾坤凿度》郑玄注:庖氏建治于宛丘,今宋国陈留县。
  18、崩葬:《路史后纪一》注引《帝王世纪》:“葬南郡,在襄阳。”《纲鉴易知录》:“帝崩,葬于陈。”
  19、后代:见《山海经海内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路史后纪一》及《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
  20、宓妃:《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引如淳注:“宓妃,伏羲女,溺死洛水,遂为洛水之神。”
  日期:2018-11-17 14:30:33
  【延伸1三易】
  相传伏羲始作八卦,神农将其两两重叠而成六十四卦,以艮卦开始,夏朝人称之为《连山》,黄帝又以坤卦为先,商朝人称之为《归藏》,而周文王被囚羑里又推演出九六之爻,后世称之为《周易》。据说《连山》和《归藏》早已失传,而《周易》独存。但《连山》和《归藏》二易在古书中记载甚少,且只有其名而无内容,故向来存有争议。有人说,二易亡于秦火,但秦火并不烧卜筮之书,不然《周易》不会流传,所以该说更加大了对二易的争议。北宋有《古三坟》记有二易的内容,但《古三坟》已断定为伪书,其中的内容又不足作为凭据。另,王家台15号秦墓曾出土了约4000字的易占简,疑是《归藏》残篇或后人利用《归藏》筮法重新编制的筮书,其内容与《古三坟》的归藏篇全不相关。总之,《连山》和《归藏》的问题至今仍是谜团。

  日期:2018-11-17 14:32:03
  【延伸2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二词出现极早,如: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

  《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可见,它们的内容是圣人遵守的规范,他们的出现也预示着圣人的到来。此外,膏露、醴泉、器车、凤凰、麒麟等也都是圣人出现的征兆,是祥瑞。
  不过,以上文献虽有河图洛书之名,但无其内容,也没有详细传说,我们仅知道与龙马相关。它们的具体故事,是到了《尚书》孔安国传才逐渐完备的。
  《尚书顾命传》:“河图八卦,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尚书洪范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叙。”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则陈之,洪范是也。”

  河图、洛书传说的形成过程大抵如此。
  纬书中也有《河图》、《洛书》及相关书目,但与上述河图、洛书并非同类,他们是西汉到东汉时期形成的,只是继承了上述河图、洛书的语言和征兆的性质,不可混为一谈。
  日期:2018-11-17 14:36:40
  【延伸3感生神话】
  华胥氏踩脚印而怀孕,乍一听很新奇,但遍读古史,你会发现,这在中国古代着实不是新鲜事儿,尤其是上古传说,更是有规律可循。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王莽自称是舜的后代,土德,为了表明自己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于是采用刘歆的五行相生说,以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顺序为古帝王进行了排序,于是有:
  伏羲(木)→神农(火)→黄帝(土)→少昊(金)→颛顼(水)→帝喾(木)→尧(火)→舜(土)→夏禹(金)→商汤(水)→周文王(木)→汉高祖(火)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同德的帝王出生事迹极其类似:
  伏羲、帝喾、文王(含周始祖后稷),木德,都是其母履大人迹或梦长人而生;

  神农、尧、汉高祖,火德,其母皆遇龙而孕;
  黄帝、舜,土德,母遇雷电、霓虹;
  少昊、禹,金德,母遇大星、流星;
  颛顼、汤(含商始祖契),水德,母感瑶光、白气,都是白光的意思,契之母遇玄鸟陨卵,亦有流星之意,暗合白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时,曾定秦国为火德,于是汉为土德,但刘歆以秦国暴虐无道且传世时间极短为由将其排除序列之外,于是汉承周,为火德,这显然是为王莽篡汉进行的特意安排。
  日期:2018-11-17 14:37:15
  【延伸4姓氏名字】
  我们都有姓,也有名,姓又叫姓氏,名又叫名字。实际上,姓、氏、名、字是四个概念。

  姓,最初形成于母系社会,此时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夫从妻,子从母,世系以母记,也就是大家都随妈姓,所以我们发现古老的姓大多都是女字旁,例如姬、姜、姚、姒、嬴等。姓是用来区别族群的,同姓不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