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人物志》
第8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论语·子罕》记载了一件事:
  有一次,有个人说:“大伟大了,孔子!学识广博,不过呢,样样都通、样样稀松。”(原文: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孔子听说了,对孔门弟子说:“我应该做哪一种技能呢?是驾马车呢?还是弓箭射击呢?我还是主要选择驾马车吧!”(原文: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什么意思?
  所谓驾马车,就是到处跑,可以全方位地进行技能的学习、成为全能型人才,而所谓弓箭射击,就是集中于局部一点,围绕单独一项技能深入研究、成为单科目专家。孔子更加赞同的,是他要成为全能型人才。
  大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生前,汇编、整理、增补、传授了六部经典著作《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孔子晚年,他披读《易经》,达到了韦编三绝的程度:他读的《易经》,是用牛皮绳把刻字的竹简编联起来,孔子勤奋不断地翻看此书,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孔子读过《易经》,赞叹不已,亲自写了一系列文章,合集为《易传》,《易经》《易传》被合称为《周易》。
  一次,楚国一个官员问孔子的学生子路,孔子为人怎么样?
  子路不回答。
  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将会到来,如此罢了。’”

  (此故事见于《论语·述而》,原文中一句流传甚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现今生活中,有些人对学习不屑一顾,也不想阅读经典书籍,甚至有些排斥。我的建议:请这些对学习不看重的人先想一想,如果诸位的孩子们都不上学、不识字、不学习知识、不掌握技能,诸位有多少会同意的?
  当然,我与一些人有交流,还有些人喜欢文化娱乐化,他们只喜欢看玄幻小说、言情小说、都市小说。我也有建议:请这些人也先想一想,如果诸位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开始,上学期间主要阅读这些玄幻小说、言情小说、都市小说,而不学经典书籍、知识常识,诸位又有多少会同意的?
  孔子,是学人,终生坚持学习。他从年少时便立志学习,正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引用《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之人,只是不如我这样好学罢了(《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有许多老师,从这位老师学一点,从那位老师学一点,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引用《论语·述而》)。”很有意思的是,孔子没有正式学历,但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头号教书匠,也正是孔子创办了中华民族第一所学校,身后又成为万世师表。孔子,一位没有任何学历的人物,开创了本民族的教育行业大发展。
  不少人见到别人有些学问,就怀疑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有学问的人回答没有特定的一些老师,那些人有时会认定有学问的人是文化骗子。春秋时期,也有人怀疑孔子的学问来源:
  一个卫国官员问子贡:孔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
  子贡回答:“周文王、周武王的思想道理,没有失传,都在人间……我的老师孔夫子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特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
  (此故事见于《论语·子张》。)

  孔子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大师级人物,最重要的是他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达到融会贯通、超群绝伦。按照我的观点:什么叫做大师?有容乃大!可法曰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取得各门各派所长,又兼容并蓄、集大家之所成,这就是大;易学易教、可法曰师,能够简易地模仿学习、教导指点,这就是师:文化领域的有容乃大、可法曰师,合称文化大师。孔子,是顶级文化大师。
  有些人对我提出:学习是苦活。
  我不这样认为。
  孔子提出:学习和以学习为指导的实践,都应当是快乐的。我赞同:尽量不要搞得学海无涯苦作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用《论语·雍也》),说的是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引用《论语·学而》),开篇的第一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曾经有些人对我表示:热爱学习,根本没有用。也有人知道我喜爱阅读学习,于是评论:就是个迂腐(yū fǔ)的书呆子。还有人干脆嘲讽我:空谈误国。
  我的观点:热爱学习,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一种重要表现。因为爱自己,所以不断学习、使自己更善更美;因为爱他人,所以坚持学习、从他人长处学得经验:不仅独善其身,还可兼济天下。阅读学 比无所事事好得多、充实得多,不管做什么事情,做得过度、做得僵化,都是呆子,不光有书呆子,还有各种呆子,所以不光是阅读学习,很多事情都要掌握方法方式。而且,对于把所有读书人都看作迂腐的书呆子的人,我倒是觉得这人思想僵化、挺迂腐的——治理好国家、靠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文盲吗?至于是不是空谈误国,提出这种嘲讽的人本身就是在空谈,他们根本找不出我误国的证明、事例,只能摇唇鼓舌、说一些空话、大话。

  理解了孔子的好学,也就理解了上述观点。

  孔子,当之无愧,千古学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