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殇》
第52节

作者: 信陵小司徒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对于魏忠贤来往的使者,孙承宗则是稍显不太买账,按理说地方大员对于这些京城使者一定是毕恭毕敬,但孙承宗加衔太子太保,本身又是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是一等一的大员。更何况,孙承宗对于魏忠贤一党是相当抵斥的,所以,针对于这样的宦官使者,孙承宗只是用普通的清茶招待,简单到了极点。但是这样做,或者说与魏忠贤打擦边球。还是会有风险的。
  (五)小心的孙承宗 暂时的不倒翁
  天启三年,问题出现了,问题出现在孙承宗自己的班底里,实际上,孙承宗镇守辽东期间,虽然朝廷风起云涌,但孙承宗有天启帝朱由校的支持,加之自己的斡旋,外人一直无法攻破他的防线。但最终,问题,出现在他自己的班底里。因为他的政敌或别有用心的人知道孙承宗背景深自身又无懈可击,要下手,就只能从他的部属里开刀!
  到了天启三年五月,孙承宗认为,当初自己所推荐的辽东巡抚阎鸣泰并不称职,因为很多关于辽东军事应对的问题,阎鸣泰并没有更好的建议。
  更何况,阎鸣泰此人“而实无才略,工谄佞,以虚词罔上而已”,当初熊廷弼派遣他前往沈阳,这厮走到虎皮邑,竟然大哭而返,丢人丢到了辽东!但是,面对孙承宗的说法,阎鸣泰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并为此很不情愿。
  因为当初孙承宗决定不能只是专守山海关的时候,曾经与部属进行过探讨,而对此提出相应具体主张的有两个人。一个为阎鸣泰,另一个,则是袁崇焕。袁崇焕认为,应该坚守宁远,屏蔽山海关重地。而阎鸣泰则认为应该防守觉华岛,也就是说袁崇焕认为应该着重陆地防守拱卫山海关,而阎鸣泰认为宁远陆地靠近后金控制范围,并不好防守。倒不如防守海岛觉华岛,这样就能使得不擅长水战甚至没有接触过水战的努尔哈赤无计可施。综合了两种观点之后,孙承宗采纳了二人的说法,一方面派遣重兵驻守宁远,另一方面以偏师驻守觉华岛,这样一来,宁远守军与觉华岛水师便可以互相照应,一旦双方再次开战,觉华岛守军可以利用水师的便利经由三岔河绕道后金侧背,进行攻击。而就算双方没有开战,宁远的进战也可以拓地二百里,后金就算进攻,宁远距离山海关也够遥远,足以成为屏障,就算前方战事失利,后方也有着相对充裕的反应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孙承宗立即派遣袁崇焕率军五千进驻觉华岛,参将金冠率军进驻觉华岛。这是阎鸣泰在辽东军事规划被采纳的一次表现。但此后,孙承宗能力超群,阎鸣泰在他面前根本没有发挥的机会,因此内心也常怀不愿。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承宗上奏朝廷,而朝廷立即罢免了阎鸣泰。顺便提一下,阎鸣泰此人后来投靠了魏忠贤。

  而在这之后,廷议决定由右佥都御史张凤翼接任阎鸣泰的职位,但此人胆小怕事,此时,却是又生出了许多事端。
  (六)胆小无能的张凤翼
  自从王化贞丢弃广宁后,关外八城尽空,虽然孙承宗锐意修复新城,但是由于孙承宗刚刚到辽东,还没有来得及全部修筑。因此,当张凤翼得知这件事之后,内心打起了小九九,因为在他看来,孙承宗去辽东至今已经九个月,却还是未见起色,而孙承宗又身为阁臣大佬,估计,这是不打算在山海关常驻,是要返回朝廷了!而这个时候,将辽东那一大摊子烂事交给自己,这不是害他吗?因此,张凤翼此时,十分的恐惧。为什么?因为辽东巡抚按制,此时当驻宁远,可是宁远此时荒无人烟,地处前线,后金军随时可能出现,这太危险了,不行,自己绝对不能去送死!因此,张凤翼立即上奏,请求专门把守山海关,关外之地,干脆通通不要了!当时首辅叶向高是他的老师,另一位阁臣韩爌还是他的同乡,按照张凤翼的想法,自己的奏疏一定能得到认可。但是此时,无论是叶向高还是韩爌都是压下了他的这一想法,因为此时,专守山海关是不得皇帝之心的。所以,张凤翼只得到达山海关,但是张凤翼仍不死心,天启三年八月,当他到达山海关三个月后,张凤翼终于鼓起勇气前往巡视前屯、宁远等地。而这时,他的小算盘再次打响,当巡视过后,张凤翼立即上书朝廷,奏疏里极力的赞扬孙承宗到辽东一年后的建树,但是在他的奏疏后面,却有着这样的一段话:

  “八城畚插,非一年可就之工;六载疮痍,非一时可起之疾。今日议剿不能,言战不得,计惟固守。当以山海为根基,宁远为门户,广宁为哨探。”
  很明显,张凤翼在这里虽然提出要以宁远作为门户,广宁当做前哨,但是他却说,辽东的修复恢复非短时间能做到,现如今力量不足以进剿,只有防守。而说来说去,他的防守重点,还是山海关,宁远只不过是一个藩屏之地,那样的话,也就无足轻重了。而既然如此,他这个辽东巡抚,也就可以安然无恙。因此,这封奏疏,张凤翼很巧妙的为自己的胆小做了个开脱。但孙承宗不是吃素的,自然明白了张凤翼的小九九。

  可是此时,在孙承宗的部下里,有着大多数人主张退守山海关,这时,张凤翼内心极其的高兴。但是,有着大多数人同意,自然也就有人不同意。首先,孙承宗倚重的大将马世龙主张,应该驻守中后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