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妻俱乐部里的凶杀:蝴蝶》
第6节

作者: 巴豆1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秒钟后,洪胜一把抱过张静,说“宝贝,你真是个天才!”
  张静脱下她那顶褐色的运动帽,垂下披肩的长发,“刚才吓死我了!”
  3

  和洪深一样,整个过程也像推理剧。当谜底揭晓之后,一切便很容易被推敲出来。
  他说的没错,仅靠档案上的一些文字,就想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实在是痴人做梦。这是一个对任何新生事务,都充满浓厚兴趣的人,涉猎极广。
  当行为医学这门新兴学科,尚未引进国内之前,洪胜就已经阅读到了大量相关的国外文选,并尝试着用这一学科中的理论,实践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
  如果说肖海清是实验室里做理论研究的学院派代表,那么毫无疑问,仅就这一学科而言,洪胜便是时下最流行的所谓的“草根精英。”而大部分情况下,后者的经验更具有实用意义。
  所以,当洪胜第一次接触到肖海清,并不认为眼前的这个蛋头教授,靠一些所谓的“论文”,就能够摆弄自己。正如一个亿万富翁不会认为经济学专家能够教自己发财一样,哪怕他只是个买袜子的二道贩子。

  还记得洪胜和张静见面时,他规律敲打桌面,被肖海清理解成激动或紧张而诱发的无意识习惯动作吗?
  这是基于摩菲定律——一个归纳脉冲的法则,在无聊枯燥的物理课上,被一群天才学生,以游戏的态度,发明的一种密码。这其中当然包括肖海清和张静。
  本意上,它通过指尖强弱敲打桌面的排列组合,组成一个个词汇传递信息。
  在看守所,洪胜玩了个障眼法,他改变了游戏规则,通过食指和中指的交替击打,来替代强弱。而使得这一微弱动作毫无“有意识”的成分。他甚至自信的加大动作的幅度,吸引了肖海清的注意力,让她暂时忽略掉了张静在同一边,也同样微弱的指尖暗示。
  这种密码暗示,也许不能拼凑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句子,但通过“认罪、法院、汽车、管道、逃亡”等一系列常用词的传递,加之多年下来的默契,洪张二人完全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

  如果说洪胜在此之前,还有一点担心的话,当他听到走廊里的那声巨响,他就知道,张静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着行动。他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张静无法理解自己给出的“周末时光”的密码暗示呢?
  这是两人的碰面地点。
  ——离婚前,每到周末,他们都要来到这栋别墅休假。
  当然,在洪胜的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的,他并不会因为自己暂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
  只是侥幸——洪胜这样来压抑自己胜利后的巨大喜悦——只是肖海清在完全“轻敌”的状态下,输掉了这场战役。如果说在此之前,肖海清身上固有的学院派的清高,以及莫名其妙的、可能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的“自以为是”,导致失败,那么很快,这一巨大打击会使她迅速冷静下来。要知道,她是以此为生的。
  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小伎俩,还能蒙蔽肖海清多久。
  这就是洪胜,时刻都冷静的审视现状,甚至不惮用最恶劣的环境来做判断。或许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能够在过去、如今或者有可能的将来,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我说的那些东西,你都准备好了吗?”冷静下来的洪胜问道,
  “准备好了!”张静有些兴奋,“你是说我们现在就去找,——找‘那玩意’?这简直太疯狂。街上贴满了你的照片,你的脸像电影明星一样被人铭记,等待你的可不是鲜花呐喊,不是镁光灯的闪烁??”
  “我们当然现在就去!宝贝——”洪胜的脸上突然又恢复了可以称得上嚣张的自信,“不过现在,我们得先甩了那帮丨警丨察!”
  第三章 刚刚开始
  1.

  法院白色的大墙,因为火焰,被熏得漆黑。根据烟熏色在18层大楼表面所占的比例,可以判断出火苗曾经窜得多高。法院周围几百平米内,洒落了爆炸所导致的残留砖片;再往外是临时拉起的黄色紧接线;警戒线外挤满了记者和围观群众。
  临时领导小组成立,公丨安丨局长已到,主管法政公丨安丨的刘云副市长也到了;在省里开会的市委书记,闻讯后,放下会议,随公共安全专家一起,正在赶来的路上。
  面对媒体的质问,所有公职人员,均以“案件正在侦查当中,无可奉告”的理由回应。
  这不是谁一句“出了事我负责”,就可以担当的事件。
  网站第一时间贴出题为《变态杀人“死里逃生”,疑似违规看守所致》的文章。
  如此挑逗的标题,立即引来一阵哗然。

  电视台不甘落后,立即紧急调拨人马,开设《中国版“越狱“?》的现场纪实节目。
  民众纷纷上网、打开电视;百货商店的电视专柜前,挤满了无法及时回家的人。
  只是报纸杂志的记者,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们的报道,最迟也要到明天才能和读者见面,眼睁睁的看着电视、网站抢了风头。
  法院的某间房间,成了暂时的办公厅,
  “是我的错!”副市长刘云刚从医院过来,伤员、死者血肉模糊的场面仍在脑海中萦绕,死者家属悲痛欲绝,他们都很年轻,有家庭,有老婆孩子;刘云老泪纵横,“我这是在犯罪。”
  正是他的牵头鼓励,才使得肖海清可以开展这个科研项目,并最终导致了洪胜的越狱。

  “我希望同志们能够信任我,在新的专家到来之前,仍能由我来领导整个追捕工作!”在这点上,刘云与李明达成了共识。
  此时,刘云的这个要求,绝不是官场的客套或者权力斗争的惺惺作态,而是作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在自己犯下大错之后,弥补的决心。
  “来吧,同志们,我们抓紧时间分析案情!
  另一个愧疚万分的是坐在台下的肖海清。
  虽说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肖海清冷静的却比洪胜想象的还要快。

  职业要求,要求她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反思检查,刘云说,肖海清听说你有线索,讲出来,讲出来我们分析分析。
  有四点破绽。
  第一,法院的监控录像,很快把张静推上第一嫌疑人的位置。即使张静化了装,但从体型、一些无法更改的走路方式;以及鬓角留下的染成棕色的头发,让在此之前接触过张静不止一次的肖海清,很快想起了这个人。
  第二,既然确定洪胜的越狱有帮凶,那么作为重刑犯羁押期间,唯一接触过的社会人员,张静也一定被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第三,重播看守所里的监控录像,行为学家肖海清,在这样的结果下反推观察,怎么还会忽视掉洪胜和张静指尖微弱敲打桌面的行为?尽管她还能确切理解这些小动作真实涵义;

  如果上以上三点,还只是怀疑的话,那么当洪胜的照片贴满大街后,接到别墅旁那对夫妻的举报电话,把张静列为第一嫌疑人,基本可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儿。
  一行人立即赶往,洪胜越狱之后,第一个落脚点——那栋别墅。
  临出发前,肖海清观察到李明的眉毛微微上扬,她认为这一动作与自己有关。因为,此时此刻,很明显,李明并不觉得自己在这件案子上,能够起到帮助的作用,悄悄相反,因为自己错误的判断,才使得案件发生恶劣的逆转。这一点,即使他不说,肖海清自己也知道。
  警方很快对别墅,完成了包围。
  但没有用。
  人有时候彼此就像甲骨文,一旦自己拥有破解密码的能力,对方的一切就不会再神秘莫测。肖海清具备这样的能力,给予时日去解读洪胜,便能一目了然。可照现在来看,显然洪胜也具备这样的能力。他能够时刻保持冷静的心态审时度势,又怎么可能在别墅逗留坐以待毙?

  肖海清一进到房间,就发现远不如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