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史》
第58节

作者: 九皋寒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6-19 08:58:06
  第51章和东突厥翻脸
  615年3月,隋炀帝在洛阳城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宣布要巡幸太原。
  可恶,坐在家里享清福不好吗,非要带着大部队出去转悠,享受塞北风光?
  还真别说,确实是事出有因。

  一个月前,也就是隋炀帝还在坐镇长安的时候,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匪首王须拔,河北匪首魏刀儿同时起义,手下拥兵超过10万人,后来二人直接合伙创业,将势力遍布到河北、山西等地。
  王须拔自称漫天王,定国号为燕,史称王燕帝国或漫天帝国。
  魏刀儿自称历山飞(盗匪响马的标配称号),做了第二把交椅。
  隋末起义的部队不少,可隋炀帝为何会如此在意王须拔的大燕政权?
  事实上,并非他们的势力强悍到隋炀帝无法收拾,而是他们和东突厥始毕可汗勾结到一起,将河北、山西搞得乌烟瘴气,一度威胁到太原和涿郡。
  此时,河北的窦建德还在猥琐发育,刘武周还在卫府当兵,为朝廷效力,王须拔等人相当于河北境内势力最大,而且是率先和东突厥暗中勾结的反派势力。

  如果放任自如的话,王须拔等人必定会控制涿郡,进而控制朝廷进军辽东的战略通道,这对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大局可是非常不利啊。
  有人可能会问了,你派遣一位大将去征讨王须拔的乌合之众不就行了?
  不错,这样确实可以镇压王须拔的起义军,可问题是,东突厥势力怎么办?难道朝廷的大军可以杀到东突厥国内,把始毕可汗也活捉到洛阳朝拜?
  不管是江湖,还是朝堂上的斗争,讲究的是地位对等,平等对话。
  王须拔之流,隋炀帝没心情,也没打算去和他正面对话(事实证明了这点)。
  但是,隋朝的战将也没资格去和始毕可汗对话,除非,你把大军开到突厥牙帐,以侵略者的身份,大家或许还有的谈…

  想想看,隋朝两代帝王花费了无数心血,这才把东突厥势力安抚下来,启民可汗成功地被隋炀帝培养成边境牧羊犬,至于始毕可汗,隋炀帝虽然不指望他能全心全意地尊奉自己,却也不想让他暗地里捅刀子,破坏大隋的稳定。
  如今,你和王须拔之流搞在一起,哥们怎么也得过来问候一下吧!
  日期:2018-06-19 14:04:22
  其实,隋炀帝北巡还有个更关键的原因,在朝廷攻打高句丽期间,东突厥乘机扩充势力,国力越来越强大,民族越来越团结,逐渐有脱离隋炀帝控制的趋势。
  曾经的小弟,慢慢变成了大隋北部边境的心腹之患。
  事实上,隋炀帝雄才伟略,早已经提前布局,防备着东突厥的崛起。
  在此之前,隋炀帝请出了帝国最资深的外交专家,老臣裴矩,并给他派了一个任务:寻找一切机会,分化东突厥统治阶层内部的势力,让他们继续在大草原苟延残喘,无法威胁到大隋的统治!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期间,裴矩就曾表示过担忧,还特地给隋炀帝上了一道奏折,希望朝廷能够以宗室之女下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将他敕封为南面可汗,以此来牵制始毕可汗的势力。
  计划是完美的,可令裴矩没想到的是,叱吉设的胆子实在是太小,竟然对隋朝抛来的橄榄枝拒不接受,还将此事捅到了始毕可汗的面前…
  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乖孩子啊!
  始毕可汗愤怒吗?一点儿也不愤怒!
  东突厥崛起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中原的老大哥走下坡路也是肉眼可见的事实,两国在不远的将来爆发冲突,甚至是大面积的战争,都是大概率事件。

  眼下的矛盾,都是在给未来的战争做铺垫。
  始毕可汗,很感谢隋炀帝给了他一个能摆上台面的口实…
  反倒是裴矩,因为自己做了亏心事,有点心慌意乱,因此急于扳回一城。
  事情败露之后,裴矩暗中给始毕可汗的宠臣史蜀胡悉写了一封信,诚挚的邀请他前往马邑,商谈大隋和东突厥两国互市的事情。
  当然,史蜀胡悉不是突厥百姓的圣诞老人,没便宜的事他也不愿意干,裴矩因此在信的结尾爆了一个惊天猛料:大隋陛下带来了很多奇珍异宝,只要史蜀胡悉同意,这些好玩意儿全都是他的(已经征得隋炀帝的同意)!
  史蜀胡悉是个诡计多端的人才,也是始毕可汗跟前的大红人,唯独的缺点就是贪财,俨然一只喂不饱的财狼。接到裴矩的信之后,史蜀胡悉并没有将此事告诉给始毕可汗,史蜀胡悉寻了个机会,便私自牵着突厥的骏马来到了马邑。

  既然是偷偷摸摸的互市,肯定是躲在某个角落搞地下交易,你收我的马,我拿你的钱,大家一拍两散,互不相欠。
  问题是,裴矩的诉求是让突厥内乱,至于骏马和钱财,裴矩认为确实是个好东西,也不介意笑纳一下…
  人气好低啊,都去看世界杯了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