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24节作者:
_六铃使者_ 然而,与大多数变法者惯用新人背锅的套路有所不同的是,纣王虽然也起用了费仲与妲己等新人,但是每遇大事,他总是一马当先,从来不让新人们冲锋陷阵,这固然是有自信与敢担当的表现,但也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风口浪尖上的商天子,被严重地污名化了。虽然,满朝文武之中,敢立殿侮君的,是少之又少,但指桑骂槐的,却比比皆是。比如,总有大臣爱痛心疾首地指出,圣上是英明的圣上,之所以行事荒唐,就是因为受了女人与小人的蛊惑。对于这种永远正确的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究竟要干什么。
可问题在于,商容身为首相,既是三朝遗老,又是当年夺嫡之战中的革命元勋,更自称是帝乙先君的托孤大臣,面对纣王的一意孤行,他究竟是该据理力争,还是该默不作声?如果是据理力争,那么他极有可能会因为触怒纣王而丢官卸职,甚而至于身首异处;如果是默不作声,那么他更有可能会因为顶不住朝中百僚的指责而愤然离场。所以,当纣王向杜元铣痛下杀手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首相之位只怕再也坐不稳了。与其被动下台,颜面扫地,还不如主动辞官,急流勇退。
但是,老商容毕竟是三朝老臣,数载揆席,自当领袖群伦,更能调和鼎鼐,又岂会如此的不堪一击而望风先遁呢!所以,商容的下野之举,明为告老还乡,实则却是一步以退为进的妙棋。
何谓妙棋?实际上,商容见微知著,早就料到了妲己的得宠,势必要威胁到中宫姜皇后的地位。而姜皇后秉性刚直,在内是中宫之主,在外有东鲁为援,又岂会将一个初来乍到的苏美人放在眼里!所以,眼看着一场不可避免的宫斗大戏就要拉开序幕了,与其在相位上左右两难,不如就以退为进,让出阵地,也好坐山观虎斗。
日期:2018-09-17 21:39:29
有阵风将此乐音送到中宫,姜皇后尚未寝,只听乐声聒耳,问左右宫人:“这时候那里作乐?”两边宫人答:“娘娘,这是寿仙宫苏美人与天子饮宴未散。”姜皇后叹曰:“昨闻天子信妲己造炮烙,残害梅伯,惨不可言。我想这贱人,蛊惑圣聪,引诱人君,肆行不道。”即命乘辇,“待我往寿仙宫走一遭。”
事情的发展,果然就如商容所料,这边他才宣布下野,那边姜皇后就与妲己结仇了。只可惜,他算到了开头,却算不到结尾。
商容见殷郊,下拜曰:“殿下何事到此?老臣有失迎迓,望乞恕罪!”商容又曰:“殿下乃国之储贰,岂有独行至此?必国有不祥之兆!请殿下坐了,老臣听说详细。”殷郊流泪,把纣王杀子诛妻事故细说一遍。
太子殷郊的到来,令商容备感意外,想不到在这场激烈的后宫争斗中,身为正宫娘娘的姜皇后,竟然会败给一个初出茅庐的苏美人,而且还败得如此之速之惨之彻底。
商容顿足大叫曰:“孰知昏君这等暴横,绝灭人伦,三纲尽失!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娘娘竟遭惨死,二位殿下流离涂炭!百官为何钳口结舌,不犯颜极谏,致令朝政颠倒?殿下放心,待老臣同进朝歌,直谏天子,改弦易辙,以救祸乱。”
此处可见,商容不仅倍感意外,而且还异常愤怒,但他的这种愤怒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姜皇后的惨死,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他以退为进也好,坐山观虎斗也罢,本质上无非还是错用了“借刀杀人”之计而已。
这所谓的“借刀杀人”之计,在“三十六计”中被归在“胜战计”之下,而“胜战计”的实施,是有着极为严苛的战场条件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战场条件便是,必胜的把握和绝对的控刀能力。可商容他一不能控制住姜皇后这把利刀,二不能保证姜皇后有必胜的把握,于是最终就导致了刀毁人亡的悲惨结局。而且,这“借刀杀人”之计,明为杀人克敌,实为借刀自保,千万不可乱用。
其次,轻敌冒进,盲目自信。商容以退为进,自以为得计,便忽视对手的存在,甚至连纣王的高级智囊费仲也不放在眼内。倘若他对费仲的能为稍有认知的话,也不至于如此轻率地就宣告下野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费仲的设计,纣王又岂有废后之心?这大大出乎了商容的意料。
再次,首相辞官,隔绝内外。姜环刺驾失败后,满朝文武都有死保姜皇后之意,可问题在于,宫殿隔绝,君门万里,外臣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能闯进后宫保奏的,除了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启及微子衍这几位亲王内臣之外,便只有你调和鼎鼐的首相商容一人而已。关于这一点,即便是国舅爷武成王黄飞虎,也是爱莫能助啊。难道姜皇后有难,你商容作为媒人,不出面力保,还指望那几个对“殷姜联姻”恨得牙痒痒的亲王老狐狸吗!也正因为如此,可怜那边姜皇后已经在西宫撒手人寰了,这边九间殿上的文武大臣竟然还毫不知情哩。
最后,过于迷信帝乙先君留下的政治遗产。应该说,追根溯源,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个政治遗产上,而这个政治遗产,说穿了便是由他商容亲自主导的“殷姜联姻”。
话说这“殷姜联姻”,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十数年以来,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的调整之中获得了极大的丰富。起初,这“殷姜联姻”无非也就是“缓外安内”而已,但是随着纣王大位的日渐稳固及西周政权的异军突起,其意涵亦不断丰富起来,并最终演变成了“联东防西舍南取北”的八字方针。
这八字方针,从商王朝的军事战略布局上,就可以窥出端倪来!天下有四大诸侯,分东南西北,各镇一方。同时,为了防范这四镇诸侯,商王朝在每个方位上都设置了关隘。
其中,在东有游魂关,在南有三山关,在北有陈塘关,而唯独在西却有多达五关,分别为汜水关、界牌关、穿云关、潼关及临潼关。但实际上,西边的关隘,除了这五道之外,还有金鸡岭、青龙关、佳梦关及渑池县。换句话说,单就关隘数量而言,西方有九道,是其他三方总和的三倍之多。更何况,就守关实力而言,西方又远在其他三方之上。所以,毫无疑问,“联东防西”早就已经成为商王朝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了。
细看之下,不难发现,这个后来的所谓八字方针,与“殷姜联姻”的最初含义相比,有两个十分显著的变化,一个是在对外战略上的清晰化与全面化;另一个是在内政治理上的去东鲁化。这也就是说,“殷姜联姻”存在的意义,已经从最初的内政扶持上,逐步演变到外交平衡上来了。这种变化,既是朝廷内政趋稳的表现,同时也是商容等老臣对于联姻战略永久生命力的迷信的开始。在他们看来,只要“殷姜联姻”能求新求变,屹立不倒,商王朝就能长盛不衰。
但是,这种所谓的长盛不衰,一来在内政上是以牺牲纣王的权威为前提的须臾之安,二来在外交上更是对“东弱西强”的军政现实视若无睹的自欺欺人,因此注定了是无法长久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