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时代》
第7节

作者: 白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过两天会和笑面虎……不对,是整个警署的人交代,让他们这段时间收敛一点。”心绪平稳下来,刘昌华的语气也变得平和几分,“九龙城寨现在是什么情况?”
  苏敬贤知道刘昌华问的是什么,思考一下后开口说道:“黎民佑手下有个叫颜雄的探目在城寨里很有一套,城寨里东莞派系的字头已经被他笼络了七七八八,不过他本来是潮州人,帮东莞派系的刘福和黎民佑做事,潮州帮自然不爽,所以现在除了和潮州帮沾点关系的福义兴,其他潮州字头都不愿意搭理他。”
  “我以老总你的名义和潮联义、忠信堂、潮光社以及海陆丰互助社的几位叔父聊过,那帮老狐狸虽然已经答应支持老总,不过开出的价码也不低,我想老总你抽时间亲自和他们谈更好。至于其他潮字头社团已经被深水埗陈立探长手下一名叫吕乐的探目拉拢,吕乐是大捞家鹧鸪蔡的女婿,我想他拉拢过的字头未必会再给我们面子。”
  刘昌华没有发现,苏敬贤提到颜雄和吕乐这两个名字的时候,语气略有几分古怪。作为重活一世的人,苏敬贤非常清楚这两个名字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代表着什么,尤其是吕乐,在六十年代的香港堪称权倾一时,黑白两道只手遮天,后世更是有不少传记电影将其作为主角。
  “好,阿贤!我果然没有看错你,年轻有为!”听到苏敬贤说已经搞掟了四个潮字头的叔父,刘昌华脸不由露出喜色,“只要他们肯出钱捧我,让我坐总华探长的位置,价码开大点也无所谓。后天你帮我约他们出来,环大华冰室,我亲自和他们谈。”
  刘昌华此时才觉得几个月前提拔苏敬贤升做便衣警是多么明智的一件事,四个江湖字头的叔父辈元老,只要每人肯拿出十万块支持自己,这次总华探长的位置他有了一拼之力。在港府当差,想要升职说到底还是要花钱贿赂那些尸位素餐的英国鬼佬。
  看着喜形于色的刘昌华,苏敬贤恰到好处的开口,故意面带难色:“老总,预支点薪水得不得?这几天东奔西跑,口袋已经见底了。”
  刘昌华一愣,旋即一拍脑门,大笑道:“这段时间你为了和那些字头搞好关系,想必也花了不少钱,预支薪水不用提,我补给你。”

  他说着话,打开身前柜子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沓崭新的百元港币,苏敬贤粗略一扫知道大概有五千块下。
  “多出来算是你帮我做事的人工。”在听到苏敬贤拉拢了四个潮字头叔父后,刘昌华也不在乎五千块港币了,将一沓港币扔给苏敬贤后继续许诺,“我想过了,算这次我做不到总华探长,有潮字头出钱捧我,其他油水区的探长也是任我挑。你为人醒目,跟着我一定不会亏待你的,过段时间我升你做探目!”
  探目?苏敬贤接过一沓港币揣进怀里,低头时嘴角带一丝不屑,再抬头却是满脸感恩戴德之色:“多谢老总提拔。”
  刘昌华自以为画了个大饼能让十九岁的苏敬贤感恩戴德,却不知道此时的苏敬贤连他探长的职位都不感兴趣,更遑论区区一个探目。
  做港府的丨警丨察哪有做一名爱国华商活的命长?
  苏敬贤回家后躺在自家床,双手枕在后脑勺,望着屋顶顶棚怔怔出神。
  他在思考有关报纸的规划。
  坦白来说,苏敬贤并不是个志向崇高的化人,他办报纸纯粹是为了赚钱。五十年代的香港报刊业虽然起步时间不久,但整套体系已经相当成熟,报社也知道什么样的新闻才能吸引读者眼球,所以现在不少报纸都打着新闻的旗号刊登一些风月轶事,连所谓的时事大报也是如此,在一些当红花旦、名人身挖掘新闻,无论真假,一经刊登当月报纸的销量定然会有所涨幅。

  不过在苏敬贤看来,这些博眼球的手段并不高级,也是这个年代的人法律意识淡薄,如果放在后世,报纸敢胡编乱造,分分钟被告到破产。
  苏敬贤很清楚自己现在的短板,他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大报在新闻时事竞争,香港现在如大公报那样的报纸,特派记者有几十位,遍布全国乃至其他国家,所以他打算另辟蹊径,从读者的黏度和大报争抢读者。
  抛开读者数量,一份报纸的销量好坏,最根本还在于读者的黏度。
  伸了个懒腰,苏敬贤从床起身,坐在一张和房间里其他陈旧摆设格格不入的崭新书桌前,拿着吸饱墨水的钢笔在白纸书写勾画,自言自语道:“日占刚刚结束,一个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好故事一定最受市场欢迎,现在国的新派武侠小说还没有兴起,不如让我来点燃这把火。”

  在报纸连载长篇小说,早在苏敬贤的计划之,但事实这种连载的方式早在1882年SH的一家报纸已经出现,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很多报纸更是开设了连载专栏,如《官场现形记》、《南渡录演义》等小说都是在报纸刊登发表,苏敬贤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有趣的是,几十年后今天的香港报刊业内,普遍认为新闻舆论才是报纸的阵地,刊登小说不应该是报纸的任务,要把有限的版面放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面,所以大部分报纸都取消了连载专栏,算偶有报纸开设连载专栏也抓不住重点,因为看到福尔摩斯这种侦探小说在国外受到欢迎,盲目跟风连载侦探小说,连人物名都挪用西方那一套,读者没有共鸣,很快因为销量太差而停刊。
  所以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了解,苏敬贤敏锐的意识到在报纸刊登连载取材于国本土历史的新派武侠小说,一定可以吸引到一批读者。
  他下笔飞快,一世的苏敬贤本来是武侠小说的爱好者,许多经典情节信手拈来,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整理出一份时代背景发生在大明朝的小说大纲。看了看窗外太阳还没落山,苏敬贤又提起笔继续进行人物和武功的创作设定,直到天色擦黑已经在七张白纸写满了字。

  “暂时先到这里吧。”苏敬贤看着纸密密麻麻的字,抻了抻脖子,将纸张用回形针装订好,脸露出笑容,“有了这些草稿,算找人代笔也能写出在这个时代看起来新颖的故事,不过创刊初期还是要我亲自捉刀,也算是圆了从前的作家梦。”
  将装订好的纸张放在一旁,苏敬贤想了想,又重新铺开一张白纸,再次提笔,写下四个大字。
  版面设计。
  版面是读者选择报纸的第一视界,想要做一份出色的报纸,光彩夺目的版面和内容同样重要。

  现在世界还没有彩色报纸问世,想要用色彩吸引眼球自然是行不通的,不过这并不代表苏敬贤没有办法在版面做章。
  根据后世报纸设计的特点,苏敬贤在纸又洋洋洒洒写了千余字,然后将版面设计的草稿和连载小说的大纲一起装在一个黑色的塑胶袋,猛一回头,身后一个十五六岁的大男孩正两眼放光的盯着自己。
  “我挑!”身后突然出现的人将苏敬贤吓了一跳,等他看清楚男孩的面容后这才放松下来,“扑街仔!走路不出声,想吓死你大佬咩?”
  身后出现的男孩不是旁人,正是苏敬贤这一世的同胞兄弟苏敬良,今年刚满十六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