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51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6世纪初,嚈哒人北上同高车人争夺准噶尔盆地及其以西地区,并控制高昌,遏制柔然势力的西进。与此同时,嚈哒人又东进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南道直至于阗,北道直至焉耆。经过西域南北道,嚈哒人频繁地开展同中国北魏、西魏、北周乃至梁朝的交往。
  5世纪中,嚈哒人乘击败雅兹底格德二世之机,南下侵入笈多印度,但被塞建陀笈多击退。70年代末,嚈哒人最终灭亡犍陀罗地区的寄多罗贵霜残余势力,立特勤为王,并以此为基地,于6世纪初再次大举入侵印度,一度推进至摩揭陀,但旋被马尔瓦的耶输陀曼等击退。
  约558~567年间,萨珊波斯和当时中亚新兴的游牧政权突厥人联盟,夹击嚈哒人,遂亡,领土被瓜分,部众散居于北亚、中亚及南亚各地,后渐与各地民族融合。因处于联结中国、印度、南俄商道之中心,商业极为繁荣。
  (2)活动地区
  贵霜王朝于5世纪中叶灭亡。这是因为西方受到波斯萨珊王朝(波斯人Ardashir推翻安息并于公元226年建立之王朝)的压迫,北方受到来自妫水彼岸的嚈哒(Ephtal)民族南下的逼迫。此处之Ephtal为中国南北朝时代史乘中写作嚈哒、悒怛的种族。北魏时在漠北有蒙古种之蠕蠕崛起,把乌孙人从其汉代以来据有的伊犁地区逐走,在大漠南北与魏争雄,嚈哒与蠕蠕相结,广泛活动于阿尔泰山脉以西地方,迅速成为实力强大的中亚游牧帝国。原来为游牧民族之嚈哒人,在扩展其势力于妫水之南、定都于拔底延城(即Bactria)后,渐次转入城郭生活。其盛时所领有之地从以伊犁、粟特、大夏为中心的吐火罗斯坦越过兴都库什山扩展到犍陀罗和加兹尼(Gaznī)地方,西方及于注入里海的古尔干(Gurgan)河地方,东方包括葱岭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北朝之魏自不待言,516年并遣使到南朝的梁朝以通好。一时如此强盛之嚈哒人到了其后的560年代也遭到灭亡之命运。这是由于多年来受其压迫的波斯进行反击及受到新兴的强大的突厥攻击所致。灭掉嚈哒的就是此西突厥。

  嚈哒之灭亡由于波斯与西突厥协力东西挟击之结果。之后,波斯由于害怕突厥势力扩及于自己国内,遂努力回避与之发生直接交涉。而不久前臣属于突厥的粟特地方的商人则利用其与突厥、波斯的亲善关系,希望直接进入波斯以扩大成为重要商品的丝绸之销路。突厥为实现其希望,遂派特使到波斯请予认可。但波斯由于上述之恐惧遂严加拒绝。结果突厥遂与当时与波斯处于敌对关系的东罗马通好。

  568年突厥使者访问了君土坦丁堡(Konstantinapole)。罗马的特使也曾访了突厥王庭。其后更有多次使者之往来。双方针对波斯的协定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最后效果如何,已不得而知。总之,突人厥作为一个强有力之势力已为拜占庭所承认。唐太宗贞观元年[2](627年)从长安出发到西方旅行之玄奘三藏,翌年通过西突厥领地内(当时统叶护可汗在位)正值此部最盛之时。据玄奘之见闻,当时西突厥除粟特外,挟妫水于其中的东接葱岭、西接波斯、南接兴都库什山、北接Kesh之南著名铁门的所谓吐火罗之地全为其役属,更侵扰波斯(之后其势力又从克什米尔伸展到犍陀罗地方)。天山南路诸国也在其势力范围之下。西突厥与唐通好,并从苦虑于东突厥对策的高祖那里得到尚其公主之约许。

  (3)发展
  月氏人西迁,先居于伊犁、楚河流域一带,后在匈奴老上单于时,复为塞种人乌孙人所破,于是继续南迁,进入锡尔河流域。当以吐火罗人为首的塞人部落征服巴克特里亚之后,月氏人在索格底亚纳地区停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当地土著本为东伊朗人,被月氏人征服后,王族也易为月氏人,而被统治的广大臣民则是操东伊朗语的粟特人。稍后,月氏越过阿姆河,征服了吐火罗人的大夏国,旋又分为五大翕侯长期割据混战,最终,约在公元一世纪中,贵霜翕侯脱颖而出,统一五部,建立了贵霜帝国,汉本其故号,称之为大月氏。贵霜帝国崛起时,西边波斯故地帕提亚人的安息帝国已经衰落,贵霜遂成为中亚霸主,除占有中亚两河流域、伊朗东部和阿富汗大部之外,又侵占了印度北部,成为当时与罗马、安息及汉并列的四大帝国之一。

  贵霜在四世纪时逐渐衰落,适值被西方称为“白匈奴”的嚈哒人入侵。嚈哒人的族源,似乎与塞种人有关,许多人认为他们是讲突厥语的游牧民族,而蒲立本将其视为西迁的乌桓部落,余太山则将其与西部鲜卑人中的乞伏、乙弗联系起来。嚈哒人一度役属于柔然,后征服索格底亚纳,并于五世纪时南下击破贵霜,进而西向与萨珊波斯争雄,后于六世纪中叶被突厥人与波斯人联手灭掉。嚈哒人余部加入突厥汗国的突骑施、葛逻禄等部落,并继续存留于呼罗珊、吐火罗斯坦等地,成为土克曼族、乌孜别克族的族源之一。并在后来阿富汗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十八世纪创建的阿富汗杜兰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就是出自普什图人的核心阿布达里部落(后改名杜兰尼),而“阿布达里”(Abdal)正是古代的“嚈哒”(Hephthalitai)。

  自贵霜兴起以来,索格底亚纳一直是由月氏王统治下的粟特诸城邦并立着,在嚈哒人入侵期间,诸王不得不暂时屈服,连姓氏也改易为“温”;后当嚈哒人的统治被推翻后,诸王又恢复其姓为“昭武”,意在重提其月氏传统——昭武为月氏人在河西故地的都城。中国史籍将其统称为“昭武九姓”,但这只是一种泛指,各书有不同的说法,而且也未必只有九个邦国,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唐书》)是:康、安、曹、石、米、何、戊地、火寻、史,共计九姓。其中,康国位于今撒马尔罕,是诸国之首领,安国位于布哈拉,石国位于塔什干,火寻则是花拉子模的异译;此外,尚有穆、毕等国。大约迫于嚈哒入侵的压力,昭武九姓国人曾在四、五世纪时大量东移至河西,有许多粟特人聚居于北凉的首都姑臧,北凉的统治者沮渠氏出自卢水胡,双方的接近似乎也可以通过与月氏的亲缘关系来加解释。北凉国灭于北魏后,姑臧有大量的粟特人被俘,为此粟特王还派特使来觐见太武帝,请求予以归遣。

  日期:2018-04-26 07:04:30

  第3编 蒙古语民族
  北狄
  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古中原人自称华夏,以中原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北狄是古代华夏人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粒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有不火食者矣,衣羽毛穴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