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54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5-11 22:23:48
  凭借空手套白狼的高超本领,李鸿章打造了赫赫有名的北洋水师。
  有了军舰,还得有人才。
  在19世纪的中国,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洋务人才。
  为了培养人才,李鸿章在上海和广东相继设立了广方言馆,又在江南制造总局附设西学馆,着力培养翻译、工业、商业、法律和外交等方面的专家。
  然而,在海军人才培育上,左宗棠比李鸿章先行一步。1866年,他率先设立了福建船政学堂。1871年,28名船政学生首次乘“建威”号练习船从福建出海远航实习,北至辽东湾、南至新加坡、槟榔屿;1875年,时任船政大臣沈葆祯派遣5名船政学生赴法国留学;1877年,选派35人赴英、法两国留学…

  日期:2018-05-11 22:24:29
  李鸿章奋起追赶。
  1871年,他与曾国藩联名上奏清政府,提议“选派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之学”。清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从1872年开始,每年选派30名幼童赴美,4年共派120名,留学时间15年,经费120万两白银。当时,清政府的经济状况一点也不宽裕,但还是毅然决然地从拮据的中央财政中拿出巨款,大手笔投入到留学事业中,充分彰显了对洋务人才的渴求。

  按照李鸿章的原计划,这些幼童应当在美国“肄习各项技艺,原为洋务海防储备人才,他日学成回华可资器使”。幼童们要广泛学习西方科技知识,但最重要的还是学军事、学海军,回国后投身于北洋海军建设实践。可是,当部分幼童于1878年高中毕业时,美国国务院却违背了《蒲安臣条约》有关规定,拒绝他们进入西点军校和安那波利斯军校(即美国海军学院)学习,让李鸿章大失所望,支持留学事业的热情骤降。

  日期:2018-05-11 22:26:24
  幼童留学计划的“失败”,使得海军成为李鸿章洋务人才方阵中的短板。
  为了弥补空白,他于1881年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水雷学堂,1885年创立北洋武备学堂,1889年创立威海水师学堂,1890年创立旅顺鱼雷学堂,又建立了威海、旅顺水师养病院和天津储药施医总医院等医疗、后勤学院,开始大力培养属于自己的海军军官队伍。
  但是,海军属于高技术兵种,不能像步兵、炮兵一样通过几个月、一两年的短期培训来速成。培养一名合格海军将领,不仅需要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的科班教育和专业训练,还要进行上舰实操和出海历练。随着国外订购舰船即将到来,李鸿章“手中无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他唯有向福建船政学堂和南洋水师借调将领,用他们构成北洋的基干体系,日后赫赫有名的刘步蟾、林泰曾、严宗光、邓世昌、方伯谦等人就在此时转隶北洋麾下。这些人既是同窗,又几乎是清一色的福建人,来到环境陌生的北洋后自然而然地抱团结党、排斥外人,让李鸿章大伤脑筋。

  日期:2018-05-11 22:28:50
  为了制衡一支独大的“闽系”军官团,李鸿章煞费苦心。经过反复权衡,他选择了淮系旧将丁汝昌来统领北洋海军。
  李鸿章选择丁汝昌,至少基于五点理由:
  其一,丁汝昌是安徽人,与李鸿章乡里乡亲,相互之间非常熟悉,天然就有较高的亲密度和忠诚度,政治上可靠。

  其二,丁汝昌与老上司刘铭传交恶,属于“无根之人”,只能选择紧紧抱住李鸿章的大腿,双方已经形成了超越行政隶属关系的人身依附关系。
  其三,丁汝昌先后在太平军、湘军、淮军等多支军队,以及水军、步兵、骑兵等多个兵种任职,在各式军队、各个岗位上都能迅速进入情况、转换角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展现了强大的学习钻研精神和适应能力。
  其四,丁汝昌为人忠勇朴实、胸襟坦荡,做事认真细致、兢兢业业,敢于破解复杂棘手问题,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是一个让领导放心放手的人。
  其五,1877-1879年,丁汝昌参与了北洋海军筹建。在筹建过程中,他拥护服从李鸿章各项安排,执行命令指示坚决,不因一时没有解决个人职务而放松要求,始终保持勤恳敬业、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这种“老黄牛”精神被李鸿章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日期:2018-05-11 22:34:10
  丁汝昌担起了李鸿章的信任和重托。
  任职期间,丁汝昌利用各种机会刻苦学习海军专业技能,努力弥补自己技战术短板;悉心接纳和团结刘步蟾等福建籍军官、琅威理等外籍顾问,俯下身子关爱普通官兵衣食冷暖,为北洋海军建设呕心沥血。不仅如此,他在1880年赴英接舰、1882年平定 “壬午兵变”、1886、1891年两次赴日访问等历次重大军事和外事行动中,完成任务出色、表现突出,展示出了很强的组织指挥和宏观协调能力,被日本军界誉为“远东名将”。1895年,当北洋海军陷入绝境之际,丁汝昌最后的表现,也绝没有侮辱李鸿章“忠勇朴实”的四字评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