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48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19 21:20:38
  年内,淮军再次发起北新泾、四江口两场战役,均获得全胜。李鸿章立足已稳,开始筹谋拿回“常胜军”的指挥权。
  “常胜军”原名“洋枪队”,诞生于清政府“借师助剿”的大背景下。1861年初,清政府定下联合列强武装镇压太平天国的基本国策,但中央政府拿出的仅是原则性指导意见,像合作对象、作战区域、指挥关系、协同保障等具体问题只能交由地方政府相机处置。
  早在中央定策之前,江苏地方官员、苏松太道吴煦就先斩后奏,于1860年纠集华尔等外籍人士组成了小股雇佣军,号称“洋枪队”。1861年中央风向转变后,“洋枪队”迅速进行整改扩编,以欧美人为军官,招募中国人充当士兵,购置新式枪炮,加以西式训练,成为一支对抗太平军的劲旅。1862年初,清政府赐华尔三品副将衔,将“洋枪队”改名为“常胜军”,委任吴煦为督带、华尔的岳父杨坊会同华尔管带,规模增至4500余人。1862年9月下旬,华尔在与太平军交战中身亡,“常胜军”指挥权悬空。为了操控这支武装力量,英美公使与清政府围绕华尔的继任者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

  按理说,“常胜军”属于上海地方政府花钱请的雇佣军,其指挥人选和作战任务应当由政府全权决定。然而,“常胜军”中高层军官全部来自欧美,大清官员既指挥不动这些洋人,又对西式军队的作战训练、部队管理、人员编成等一窍不通,完全没有能力钳制,唯有靠人情关系“曲意笼络、禆为我用”。实际上,华尔时期的“常胜军”属于半独立性武装组织,基本不与清军协同作战,连李鸿章一开始也调不动他们。

  日期:2018-04-19 21:21:48
  华尔阵亡后,经过多方博弈,华尔的副手、美国人白齐文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选,接替华尔上位。但是,专横跋扈的白齐文与名义上的督带吴煦、管带杨坊很快产生了杯葛,拒不服从他们的指令,吴、杨则以拖欠军饷为手段来节制白齐文。
  1863年1月,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白齐文上门殴伤杨坊,劫去军饷4万余银元。李鸿章知悉后,顶住来自美、英两国公使和大清帝国总理衙门的双重压力,将白齐文丨革丨职,并把吴、杨二人一并暂行撤职,既拿下了桀骜不驯的白齐文,又打击了根深蒂固的上海官商势力。
  但是,撤掉白齐文容易,收回“常胜军”兵权却很难;名义上管理“常胜军”容易,真正听令而动、指哪打哪却很难。李鸿章左思右想,觉得单凭中国军官无法压服这帮外籍骄兵悍将,必须要借重大英帝国的威望。结果,瞌睡碰上枕头,英国驻华陆军司令士迪佛立将军一直想要染指“常胜军”指挥权,早早上门来与李鸿章商议此事。双方经过艰难谈判,签署《统管常胜军协议》,划分了各自的权力边界,明确“常胜军”由江苏巡抚节制、不得干涉地方事务、中英两国各派军官会同管带、将人数裁减为3千人等16条管理办法,李巡抚终于如愿以偿,将“常胜军”纳入作战序列。

  日期:2018-04-21 11:29:59
  李鸿章为何如此看重“常胜军”?
  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常胜军”的战斗力着实让他吃惊。
  初到上海时,李鸿章还是一个对西方工业文明比较陌生的“乡巴佬”。很快,他接触了英法军队和“常胜军”,看到“数千洋兵枪炮并发,所当辄靡”的战况,由衷感叹“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在呈送朝廷的奏折上,李鸿章大肆表彰“常胜军”,称它自组建以来屡次以少胜多,曾以“五百人破贼(太平军)十余万于松江之迎禧滨、天马山等处”,在青浦和“松江、宁波等地战功尤著”。

  见贤思齐的李鸿章,决意借鉴“常胜军”的装备、编制和战术,对淮军施行全面改组。在装备上,淮军开始“废弃弓箭,专精火器”;在编制上,淮军逐步组建洋枪小队和开花炮队;在训练上,淮军从“常胜军”聘请大批外籍教官,用西法操练部队,连口令都改用英语教习,如“前进”就改为“发威马齐”,即英语“forwardmarch”的音译。
  日期:2018-04-21 11:31:00
  李鸿章想把“常胜军”紧紧捏在手里,除了垂涎“常胜军”战斗力外,还有另一个不能写上奏折的理由—他要通过“常胜军”搞军火代购。
  相比英军和“常胜军”装备的滑膛枪、来复枪和前装线膛炮,1862年初淮军主要武器是刀、矛、抬枪、弓箭、鸟铳和土炮,差距十分巨大。
  武器落后怎么办?
  一个字—买!
  然而,彼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英、法等国对大清帝国的武器禁运尚未取消,连李鸿章都很难通过合法途径买到军火。

  为了让淮军的武器尽快更新换代,李鸿章绞尽了脑汁。一方面,他通过在广东任职的哥哥李瀚章,派人远赴香港等地购买二手军火;另一方面,用高价向上海及周边的洋人求购,对来源渠道一概不问,连英军士兵偷盗倒卖的武器弹药也照买不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是通过华尔以“常胜军”的名义出面,从国外大规模进行走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