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22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了弥补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两大“短板”,2015年,国家相继推开“一带一路”政策,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前者,是以经济发展为纽带,积极发展与沿线亚、欧、非国家的互信融合,逐步打造利益共同体和政治伙伴关系,另辟蹊径打破“U”型包围圈。后者,则将现有的军事指挥体系和力量结构彻底打烂重塑,大刀阔斧地淘汰靠论资排辈、跑送当官的庸俗将校,全面提升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以期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一支“能打仗、能打胜仗”的世界一流军队。

  不论寻求政治伙伴、还是重塑军事力量,最缺乏的都是时间,而未来的战争却不会等待我们完全准备就绪。2017年,中印之间几乎擦枪走火的“洞朗对峙”,就爆发在我军旧的体系编成被打破、新的编制体制正“试运行”的关节点。可以想见,下一场战争,国内外敌对势力必然会选择在我国的“七寸”和“痛点”打响第一枪。
  没有人愿意打一场无准备之战。
  但是,当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的时候,当民族生存和发展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不管面前的敌人有多么强大,一个伟大的国家终究会选择毅然亮剑,一个伟大的民族终究会选择用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有志于屹立世界之颠的中华民族,既需要爬坡过坎、穿越火线的毅力和能力,也需要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更要有承受失败、卷土重来的心气和底蕴。
  我们在不断前进,终究有那么一天,能够向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潜在对手传递一种无言的威慑:你想打、那便战,但即使你这次侥幸打赢了,也根本无法阻拦我的崛起;而接下来,我必将彻底把你打痛、打透、打服,用战争奠定国家间的长久和平。
  唯有如此,崇敬强者的日本,才会向更强者俯首;务实现实的日本,才会摒弃“脱亚入欧”的国策,重新向东方靠拢;强调等级制度的日本,才能在东亚政治版图和大中华文明圈中重新找到自己“正常国家”的身份和定位。而日趋强大的东方民族,也终将拥有再次容纳日本的胸怀、力量和气度。
  我们是如此有幸,生于一个繁荣昌盛、走向复兴的时代,亲眼见证着国势的蒸蒸日上。我们也永远不要忘记,一百多年前大国没落、山河破碎的历史,不要忘记无数英才志士肩负天下的努力。
  曾有过这样一批人,他们在风雨飘摇中踉跄前行,使尽浑身力气想要把国家托起,却最终回天乏术,只能眼看着国势日日倾颓,他们有人大声疾呼,有人伏尸疆场,也有人眼含热泪、自嘲为“裱糊匠”。

  他们的骨头埋进地里,他们的灵魂负国前行。
  日期:2018-03-05 20:48:59
  先放参考文献
  第二章1-4节的参考文献
  1、从“癸酉之变”看官场作风,张文敏,《领导之友》 ,2015年11期
  2、从镇压天理教起义看清代地方行政组织的作用,李尚英,《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嘉庆朝汉军旗任生计问题的政治史考察——以参与天理教起事的曹纶父子为中心,孙守朋,《中州学刊》,2011年9月
  4、嘉庆年间紫禁城里的一场战斗,冯佐哲、李尚英,《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02期
  5、天理教事件与清中叶的政治、学术与社会,张瑞龙,中华书局,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6、关于天理教起义林清贿通内监的问题,《历史教学》 1955年06期
  7、癸酉之变:官员们都在坐等出事与嘉庆的反思,习骅,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8、论天理教起义的性质和目的,李尚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5年06期
  9、林清起义后清廷的防卫措施,冯佐哲、李尚英,《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01期
  10、略论李文成领导的京畿天理教起义,卢善焕,《历史教学》 1980年01期
  11、钦定平定教匪纪略卷首,清军机大臣托津撰修,1816年
  12、清代北京城区的警备机关——步军统领衙门及其《白塔信炮章程》,杨玉良,《紫禁城》1996年01期
  13、清代天理教起义的重要史料——《靖逆记》简述,魏忠策,《中原文物》,1981年01期
  14、清末京畿治安问题略论,吕书额,《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5、天理教领袖李文成和冯克善的关系——与张一纯同志商榷,王天成,《历史教学》,1963年11期
  16、天理教起义背景下的地方社会控制,单磊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7、天理教起义于河南滑县一带的原因,高敏,《历史教学》 1963年03期
  18、天理教起义与闰八月不祥之说析探,张瑞龙、黄一农,《历史研究》 2013年01期

  19、天理教新探,李尚英,《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04期
  20、《剑桥晚清中国史(1800-1911,上卷)》,费正清、刘广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
  21、《晚清政治史(上卷)》,王开玺,东方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2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九州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23、论嘉道时期经世思潮的兴起,陈连营,2003年,《明清论丛》第四辑
  24、嘉庆年间京城旗人生计问题研究,刘月,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5、论嘉庆为政之失,魏克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26、清代致仕制度研究,刘云自,《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
  27、清朝官员致仕制度特点研究,刘红力,《社科纵横》,2013年3月
  28、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八旗兵的抗敌斗争,马玉良、张浩,《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3期
  29、鸦片战争时期的战俘问题,王瑞成,浙江师范大学

  30、论“八旗生计”,韦庆远,《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第5期
  31、“同治中兴”时期八旗兵改造研究,杨得实,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32、皈依与溢出:甲午战前清政府整顿绿营略论,田玉洪,《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9月
  33、清朝绿营兵役制度的特点研究,赵治国,《前沿》,2010年第8期
  34、试论清朝的绿营低饷政策,皮明勇,《军事历史研究》
  35、绿营兵研究述评,秦树才,陈平,《学术探索》,2010年第1期

  36、《李鸿章》,陈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年4月第1版
  37、《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谭伯牛,岳麓书社,2016年6月第1版
  38、《晚清外交四十年——内外交困的李鸿章》,田川,译林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
  39、《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王宏斌,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第1版

  40、《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从刀笔小吏到第一重臣》,雷颐,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