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20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02 20:12:44
  1991年是一个拐点。
  在这一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日本北方的威胁骤然消失,不再需要依靠中国遏制苏联;也是在这一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日本进入了20多年的经济衰退,至今未能走出大萧条的阴影。
  在此同时,中国却在蓬勃发展。
  1990年,中国GDP仅393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1位,排在巴西、伊朗等国之后,而日本GDP高达31037亿美元,正雄心勃勃地想要赶超美国;10年之后的2000年,中国GDP达到11984亿美元,日本则缓慢增至47311亿美元,两者间的差距悄然缩小,“中国威胁论”开始在日本和欧美滋生蔓延;又过了10年,到2010年,中国的GDP一跃攀升至59266亿美元,超过日本(5495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16年,中国GDP更高达11万亿美元,同期日本仅有4.4万亿美元,已被中国远远甩在身后。

  日期:2018-03-02 20:13:29
  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其他大国的相对衰落。
  日本看待中国,也经历了一个由俯视、到平视、再到仰视的过程。
  不过,中国崛起带来的心理落差一时难以缓解,被昔日援助对象超越的惆怅和苦闷自不待言。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对华强硬”、“遏制中国”的呼声上扬。
  2005年7月,日本对华外交研究小组完稿了“日本对华政策建议”,提出七点建议,其核心是“日本应该将对华政策立场调整至对等的强硬,而不能一味单方面妥协,这样…才能在将来达成一种战略和解”。
  该建议书提到“中国正在谋求亚洲霸权…反日行动不断升级…日本外交应当采取不怕冲突,又避免决裂的现实主义立场…应该加强向国内外宣传和解释日本在日中矛盾上的立场、观点和外交的能力”。
  这份建议书,是多位日本高级官员、将领、议员、专家、企业家联合撰写的,代表了日本精英阶层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影响了公众媒体,分化了社会舆论,进而操纵了日本的主流民意。中日关系也在民族情绪的激烈对立和对抗中,一步步陷入僵局。
  日期:2018-03-02 20:32:06

  自2005年以来,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组织分别在两国选取1000名18岁以上城市居民,每年组织一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不抱有好感”的日本人比例逐年上升,2014年达到93%,同期“对日本缺乏好感”的中国人比例也达到86.8%。
  日期:2018-03-02 20:32:58
  此类抽样调查看似公允,却有着很大缺陷,其客观性、公正性十分可疑。
  首先,抽样统计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准确程度源于样本选取的充分性与合理性。相对于14亿中国人和1.3亿日本人而言,1000名城市居民[主要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只是沧海一粟,连代表所在城市的民意都十分勉强,更无法代表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两大族群。
  其次,1000名民众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去过中国或日本,对相互国家的了解只能通过新闻、网络、书刊、报纸等载体,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易于被舆论所煽动。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仇中”或“反日”教育,看到的都是“日本右翼分子焚烧中国国旗”或“中国人暴力抵制日货”等片面报道,心中自然而然会带有倾向性,这在激情洋溢的学生和青年老师最为明显。
  再次,根据抽样调查的数据,平均每100名日本人,就有90名以上讨厌中国和中国人。但大多数去过日本的国人对日本人印象还不错,感觉他们所遇见的日本人,绝大部分算是对中国友好的那10%,剩下90%“披着羊皮的狼”是伪装得太好,还是都缩在穷乡僻壤,从不与中国人照面呢?
  日期:2018-03-02 20:39:57
  民意总是容易被操纵的。

  利用舆论引导,接二连三报道片面的事实,进而弘扬爱国主义,激发民族情绪,只会让中日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而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对立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激昂的爱国热情所支配的“主流民意”必然呼吁通过战争手段解决问题。
  日期:2018-03-02 20:46:04
  在互联网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打台湾我捐一个月工资,打美国我捐三个月工资,打日本我捐一条命”。这句话,看起来像是愤青的情绪宣泄,出人意料地是,它竟然博得了很多国人的摘转点赞,甚至每逢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纪念日时,“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东京大屠杀”等论调就开始甚嚣尘上。相较而言,抵制日货、打砸日资百货商店和超市,以及放火焚烧日系汽车,看起来更像是小孩过家家。

  对日战争,是当前的必然选项吗?
  从国家层面看,中日开战是一个两败俱伤的选择,潜在的最大获利者当属一超独霸的美国;从政治层面看,它关系到两个国家政治方略、军事战略、外交策略的全方位调整,不仅中国依靠发展经济和平崛起的步伐必然被打断,日本更将受到周边国家、特别是曾被日侵略各国的猜忌和孤立,获取国际支持的外交成本高昂;从经济层面看,战争必将导致两国的局部动员或全国总动员,涉及到国民经济平战转换、金融管控、国防动员、兵员扩编、装备征集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地区还可能实行军事管制,对国家经济绝对会带来重创,更不用说战争所带来的毁伤;从民生层面看,现代战争没有前后方之分,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被打击的目标,不仅沿海地区和战略要地需要构建防空工事,内陆大城市也要实行电力管制、防空演练和宵禁,甚至对居民生活用品、用水实行配给制,城市居民出于对战争的恐惧感,可能出现新一轮“上山下乡”的逃难潮。

  这些,仅仅是战前准备的片段缩影,真正的战争比我们在电影和电视中看到的要血腥残酷太多。更何况,战争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连始作俑者都难以控制。在两个有着深重历史宿怨的大国,一场小小的局部冲突,极可能演变为不死不休的全面战争。
  日期:2018-03-02 20:59:59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是一场必胜的战争吗?
  2017年4月25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001A下水,国人为之欢欣鼓舞,外媒也七嘴八舌撰文论证,认为中国海军已然跃居世界第二,还煞有介事地排出了赶超美国海军的时间表。

  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95年前的1922年,日本就自行设计建成了世界第一艘标准航空母舰“凤翔”号,至1945年先后建成了25艘航母,2017年仍有4艘直升机航母在役,具有完备的航母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
  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总数不多,但大中型舰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电子战“软摧毁力”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扫雷、反潜、反舰和防空能力更是名列前茅。近几年来,日本军队已不声不响地完成了由自卫转干涉、由防御转进攻、由内向转外向、由内海转外海的作战能力转变,其陆、海、空军数量少于解放军,但质量并不逊色,在技术精密度和经验方面还略有领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