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解密红楼中的人和事,看娘化了的明末隐史》
第47节

作者: 半看春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的人就这么为了一件破衣服就降了鞑子,帮鞑子剿灭南明,帮鞑子收拢明朝子民的人心。可以说为鞑子的侵略事业鞠躬尽瘁,但最终也只给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连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毛都没有碰到,只有一个三品的轻车都尉,简直就是羞辱。
  当年明月有一段对洪承畴的评价,很经典,也贴过来。
  清朝统一中原时,洪承畴由于立下大功,干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被委以重任,担任要职。
  清朝统一中原后,洪承畴由于立下大功,干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被剥夺一切官职,光荣退休。
  后来他死了,死后追封爵位,三等阿达哈哈番,这是满语,汉语翻译过来,是三等轻车都尉。
  如果你不清楚清朝爵位制度,我可以解释,高级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每个爵位,又分一到三等,一等为最高。
  男爵再往下一等,就是轻车都尉,三等轻车都尉,是轻车都尉中的最低等。我查了一下,大致是个从三品级别。
  我记得洪承畴活着给明朝打工时,就是从一品太子太保,死了变从三品,有性格。
  后来又过了几十年,乾隆发话,要编本书,叫做贰臣传。
  所谓贰臣,通俗点说,就是叛徒,洪承畴同志以其光辉业绩,入选叛徒甲等。
  在此之前,似乎就是乾隆同志,还曾发话,说抗清而死的黄道周,堪称圣人,说史可法是英雄,要给他立碑塑像。
  我又想起了陈佩斯那个经典小品里的台词:
  叛徒,神气什么!
  好像还是这个小品,另一句话是:
  你说我当时要是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吗?
  絮絮叨叨说这几句,只是想说:
  一、历史证明,叛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同志瞧不起的人,敌人也瞧不起。

  二、黄道周挺过来了,我敬佩,卢象升挺过来了,我景仰,洪承畴没挺过来,我鄙视,但理解。
  咬牙挺过来,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不接受,但我理解
  日期:2018-06-03 19:19:45
  搞明白她的真身,再来看看 邢岫烟 的诗,来看看她到底写的是什么?

  赋得红梅花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一句一句说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这句是说洪承畴之前很牛,很厉害,很能打,打的李自成跑了路,打的闯王被俘,不过这个是老闯王:高迎祥,高迎祥死了,李自成才继承了这个名号。
  关宁铁骑当时也参与了在陕西的剿匪行动,吴三桂应该也在,这就是蟠香寺的来历。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这句是说洪承畴松岭兵败后降清,可北京方面还不清楚,以为他殉国了,还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绿萼自然就是满清了,而残虹就是南明。
  这句是说满清得到洪承畴之后,如虎添翼,融宝炬。最后还忙着满清收复了南明。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这句是对洪承畴的评价,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人,在一片批评谩骂中,走入被冰雪之中。

  对洪承畴的看法,似乎从来就没有好过,不但现在人讨厌他,当时的明朝子民讨厌他,他的朋友讨厌他,他的弟弟讨厌他,他的母亲讨厌他,就连他的新主子满清也讨厌他,给了三品的名号,和一个贰臣一等的地位。
  日期:2018-06-03 19:20:38
  洪承畴降清后,高官厚禄,威势显赫,但亲朋故旧却视之为奇耻大辱。洪承畴任五省经略回乡省亲时,择地于泉州市旧城区东部、东接菜巷、西至西边巷处建造豪华府第,人们称为洪衙,故取名洪衙埕巷。然而,他所建府第,当时竟没有一个亲人愿意居住。
  洪府落成后,洪承畴曾亲往家乡叩请母亲前来居住。但洪老太太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明朝衣裳,端坐在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劝说母亲,但其弟痛于国亡兄降,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在家乡英都修造了一只木船,然后携母亲坐在船里,泛于江上,过着隐居生活。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民族气节,在他们孤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

  在婆母的影响下,洪承畴的妻子莲心愧于丈夫的投降变节,愤然削去头发住进了尼姑庵。后来,有人在洪府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忠义孝悌礼仪廉;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缺“耻”,下联忘“八”。这分明是骂洪承畴是无耻的王八。亲故不齿,乡里难容,洪承畴只好怏怏返回京都,在泉州古城留下了一座无人居住的府衙,同时也留下“洪衙埕巷”这个古街巷名。洪承畴降清虽然为清军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却因为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之人,将其列入《清史·贰臣传》,而由于其功甚大,竟将其排入贰臣甲等序列。

  读明末清初的历史,逃不过一个情节:洪承畴的大堂上,绑上一拨拨的明朝忠臣抗清义士,这些人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其前提就是屈还是不屈,降还是不降?于是,在正史或野史的记载里,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忠臣义士们用最后的机智嘲弄了降清的洪承畴,也给自己的忠义定了基调,同时生命划上了句号。
  全祖望《梅花岭记》记吴中孙兆奎就义: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钱泳《履园丛话》记《洪承畴与沈百五》:
  …洪往谕降,百五故作不识认,曰:“吾眼已瞎,汝为谁?”
  洪曰:“小侄承畴也,伯父岂忘之耶?”百五大呼曰:“洪公受国厚恩,殉节久矣,尔何人,斯欲陷我于不义乎!”乃揪洪衣襟,大批其颊。洪笑曰:“钟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强也。”遂被执。至于江宁,戮淮清桥下。
  刘献廷《广阳杂记》记黄道周就义:
  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曰:“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洪承畴又羞又愧。
  林涵春《节义文章》则这样写黄道周:

  “时大帅经略,辅臣同年友也,且属同乡,仰德业清望,援共事解释,夜半微服称名过招,先生愕然大恸曰:‘吾友以死封疆,烈皇帝诏太官太牢九坛祭忠魂。人耶?鬼耶?何物鼠辈窃姓字玷污清名!’其人惭退。”大帅经略,正是任西南经略的洪承畴,辅臣就是黄道周,最后的其人也是洪承畴。
  计六奇《明季南略》的说法则是:降清将领张天禄引兵徽州,黄道周想去招他抗清,反而被他抓住,押解到南京,关入内院。“及入见,公问内院姓氏,左右曰洪承畴,公大骂曰:‘吾福建洪承畴昔年已死节,先帝曾赐祭葬,立祠京师,他是忠臣,岂有如此不肖者?断必假冒!’”
  很明显,这里的黄道周佯作不信,以讽刺洪承畴的投降行为。相同的话,还出诸金声的口中,还有一个江天一,竟面对着洪承畴朗读崇祯皇帝为洪承畴作的祭文。
  再看夏完淳,《松江县志·夏完淳传》载两人在大堂上的一段对话:
  洪承畴:“
  童子何知,

  岂能称兵叛逆?
  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
  夏完淳:“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左右曰洪承畴。夏完淳:“亨九先生(洪承畴)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
  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
  夏完淳竟和黄道周一样的用意。
  不仅是堂上生死之间,甚至遗民见洪承畴,洪承畴也一再被嘲弄。《国朝先正事略·郭些庵先生事略》:

  …至是承畴入本朝,经略西南,以故旧谒先生于山中。既得见,馈以金不受,奏携其子监军亦坚辞。先生见承畴时,故作目眯状。承畴惊问:“何时得目疾?”先生曰:“吾识公时目故有疾。”洪默然。
  还有这样的故事:
  洪承畴做了清廷高官后,一次在阴历“谷雨”与客人对弈。其间丫鬟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便随口道:“我道茶香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张口吟出:“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洪客人续下联,客人道:“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日期:2018-06-03 19:21:11
  不说了,以上洪承畴的传说事迹,都是网上找来的,这个邢岫烟也就说清楚了。最后补充一下作者给他的这个“蚰烟”的名字,还瘟神的外号。
  邢岫烟,指洪承畴走的是蚰蜒一般的道路,后来者汪精卫,为这种蚰蜒道路,取了一个高大尚的名字:曲线救国。
  青脸红发的瘟神,红发,是暗指他的姓“洪”,而“承畴”
  音同 “铜筹”,铜筹自然就是青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