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解密红楼中的人和事,看娘化了的明末隐史》
第44节

作者: 半看春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团扇就是木送子,也就是木头隔板,放在炮弹和火药之间。

  墨斗 则是代表一个动作,在大炮火门出,插上引信,这有点像墨斗的拉弦动作,都是拉出一根线状物。
  针,代表的是用于点火的铁钎子,烧红的铁钎子。这个一直受电影误导,以为是火把,受此误导,一直以为《蒲东寺怀古》谜底是灯笼,后来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实战中,用的都是烧红的铁钎子,没有用火把的。想想也是,实战环境各种情况都有,可能有大风,或其他情况,火把也太不好控制了,而烧红的铁钎子要好用的多。
  最后是 风炉,这个就是用来烧红铁钎子的炉子,铁钎子要不断加热,不然冷却了,怎么点火。
  日期:2018-05-28 21:06:08
  也只有红衣大炮这个身份能匹配得上楼里宝琴这么完美的存在,红夷大炮是16世纪初欧洲制造的前装重型滑膛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红衣大炮。红夷者红毛荷兰也,因此大部分人认为红夷大炮是从荷兰进口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具考证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

  薛宝琴其实就是元春的丫鬟:抱琴,而琴的形状也和炮管的形状类似。
  宝琴、抱琴同音,本是一体,这个红衣大炮,本是大明所有,是元春的抱琴,并且在宁远打死了努儿哈赤。但是这么一个好东西最后却跑到满清手里了,成为满清入侵的利器,沾染了太多国人的鲜血,于是就成了薛宝琴。
  那么元春的抱琴是怎么成了薛宝琴呢?这个都要拜大汉奸孔有德所赐。
  日期:2018-05-28 21:07:11
  孔有德(明末清初将领)
  孔有德(1602年?—1652年),字瑞图,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原籍山东,明末清初将领。
  原为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为恭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八旗汉军成立时,被编入汉军正红旗。入关后,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广西。
  顺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将领李定国打败,被困桂林,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投降满清的汉奸多了,为什么这个孔有德,会被封王呢?这是因为,孔友德投降是带的投名状可是红衣大炮和大明最先进炮兵队伍和最先进的作战技术。
  孔有德,本是毛文龙手下,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后,孔友德一开始也没有去投敌,而是跑到登莱,投靠了孙元化。这个孙元化可不简单,他是大明第一火炮专家,一直在研究火炮的制造,和作战方式,他还组织了一个27名外国军官的外籍火炮兵团。
  孔友德投靠了孙元化,受到孙元化的重用,在这里华丽转身为技术兵种,炮兵专家了。后来他带领这支队伍投靠了满清,并评这支火炮队伍,为满清冲锋陷阵,一路杀到广西。一路沾染了太多抗清志士的鲜血。不过最后却死在了李定国手里,也算是报应吧。

  日期:2018-05-29 18:28:58
  薛宝琴是怎么跑到大观园的?是薛蝌带着她,进京待嫁,解释一下这句话,就是皇太极已经打到北京了,而且已经把红衣大炮架(嫁)到中华国土之上了。
  再回头看看和宝琴自己有关的谜语《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梅,一般都是红色的,朱红,也就是代表大明;而柳,一般都是杨柳青青,指代的是清廷。
  而且无论梅还是柳,都是木头,也就是木制炮架。

  这句是说大明遗失的红衣大炮,已经被清廷捡走了。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春香,红楼里面一直用春和花来代表大明。
  这句是作者期盼,红衣大炮能重回大明,可是一年又一年,终无可能。
  日期:2018-05-29 18:40:12
  从这个谜语上看,相当的不看好薛宝琴和梅翰林之子的婚姻,要么是婚约被拒,要么是梅翰林之子早死,或者其他,但总之,他们的婚姻时间不长,就出了变故。薛宝琴最后改嫁一位姓柳的,或者是名字里面含柳的人,而且可能也是商人之类的身份,反正不是读书人。因为梅翰林之子,这个身份是说大明是礼仪之邦,而书中对满清代言人的映射,身份都不高,如前面提到的蒋玉函是个戏子,而薛蝌,也就是个商人。古代从商可是贱业,商人子弟连考取功名的资格都没有,在作者心中满清就是一个蛮夷之邦,所以这个柳什么什么,或者什么什么柳的,一定不会是读书人。

  另外再猜测,这个柳什么什么,或者什么什么柳的,待薛宝琴也不是太好,新鲜之后,就丢到脑后了。因为清朝一直强调的他是骑射得天下,非常弱化火炮的存在,而且终清一朝,火炮没有任何提升,性能甚至不如明朝时期的火炮,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