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27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分享:
  日期:2018-08-24 22:30:19
  (6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然而,一个意外,再次打破了来之不易的平静。而引发意外的,既不是努尔哈赤,也不是海西各部,而是来自更远处的东海女真。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正月,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敖城主策穆德黑进见努尔哈赤,表示愿意归顺。
  努尔哈赤有点为难,因为这个蜚敖城原本在布占泰的控制之下,而布占泰又是他在海西女真中唯一的坚实盟友。
  不仅如此,他前几年娶了布占泰的侄女(满泰的女儿)阿巴亥,而且跟她的感情一直不错。自从失去爱妃孟古哲哲之后,内心空虚的努尔哈赤,逐渐把大部分的爱意转移到了她身上。

  不管从哪方面讲,也不值得为这点小利跟布占泰撕破脸。更何况,努尔哈赤觉得,在布占泰的控制下,就等于归他所有。按照现代商业的逻辑,乌拉部相当于努尔哈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布占泰相当于他认命的总经理。蜚敖城又属于乌拉部的全资子公司,那么,它自然也属于努尔哈赤集团。
  但策穆德黑坚持认为不一样【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坚持要归顺,还痛哭流涕地讲述布占泰对他们的欺凌(彼甚虐吾辈),仿佛努尔哈赤如果不收留,他们只能选择集体自杀。
  努尔哈赤只好应允。
  策穆德黑又提出,希望努尔哈赤能派人去接他们的眷属归来,否则布占泰一定不许。
  事已至此,努尔哈赤也只能愉快地答应了。反过来想,去一趟也行,如果布占泰看到他的旗号,大概能明白他的意思,应该不会阻拦。因为他相信,以自己对布占泰的恩情,别说一座小城,即便整个乌拉,布占泰也一定会拱手相让。

  当然,也正因为他这次过于自信,才导致了意外的最终发生。
  对方远道来归,为表隆重,努尔哈赤派出了重量级的迎接代表团。
  代表团团长舒尔哈齐,随行人员有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次子代善,还有费英东、扈尔汉和扬古利等重要大臣,全团总共三千多人。
  其他名字大家想必都已经耳熟能详,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努尔哈赤的儿子。
  再生育方面,努尔哈赤比较高产,一生总共有十六个儿子。之前我们介绍努尔哈赤的帮手时,重点以那些将领、大臣为主,基本没提到他的儿子。而事实上,他的儿子们,包括侄子,对他的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远远大于那些将领。之所以前面没提,因为那时他们还小。
  当初努尔哈赤起兵时,老大褚英只有四岁,老二代善就算刚出生。别说上战场打仗,就连抱着看打仗都有些困难。如今,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也是他和阿巴垓的第一个儿子阿济格已经诞生。算起来,长子褚英也已经有二十八岁。
  出于对将来的考虑,努尔哈赤也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儿子多跟将领们接触,出去走走,增长见识。然而,他没料到,这次本该平静的旅程,却因意外,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军事实战课。

  日期:2018-08-27 13:11:24
  (62)【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话说代表团深入东北,迎接新归附的部众。为了显示明人不做暗事,避免产生误会,努尔哈赤特意要求代表团声势稍大一点。
  于是,一路上红旗招展,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去的时候倒还好好的,没想到,回来的路上出问题了。
  半路,代表团遭到了布占泰方面的堵截。

  这些年来,布占泰虽然表面上感恩戴德,但心底并不服气,常常暗地里招兵买马。几年间,乌拉军力显著提高,兵马充足,器械精良。
  其实,努尔哈赤虽然过于自信,但并不盲目。为了避免跟乌拉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他事先派使节访问朝鲜,向其“借道”,以便让代表团从朝鲜绕道回建州。这样的考虑,已经相当周到。即便布占泰真的不顾恩情和后果,想要阻拦代表团,也无能为力,因为迎接的队伍在朝鲜境内。作为一个地方武装,乌拉部应该不会无所顾忌,贸然进入他国领土。
  只可惜,千算万算,到底失算。
  布占泰不安套路出牌,公然闯入朝鲜境内,阻截建州代表团。
  地点,乌碣岩(今朝鲜境内钟城附近)。
  乌拉方面,为首的是布占泰的叔叔博克多,统兵一万有余,兵力已超过建州三倍。

  大敌当前,舒尔哈齐的老毛病又犯了,畏葸不前。只不过,这次犹豫的原因跟上次不太一样。
  主要因为他和布占泰的关系比较复杂。
  舒尔哈齐先娶了布占泰的妹妹,后又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布占泰。也就是说,他既是布占泰的妹夫,又是老丈人。如此复杂的关系,可能令他在关键时刻难以下手。
  不过,同去的大将扬古利、扈尔汉等人没有这么多顾虑,立刻上山扎营,并留下重兵保护蜚敖城的部众。随后,他们身先士卒,只带领二百多骑兵,冲向敌阵,与乌拉的前锋部队正面火拼。

  与此同时,褚英和代善各带五百军士,从两翼包抄,也冲向敌阵。他们虽然没什么战斗经验,但发扬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作风。
  三月的图们江,天寒地冻,飞雪漫天。褚英等人轻骑快马,踏雪疾驰,寒气之中透着杀气。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们身上体现的比较完美,几乎没有例外。
  之前也许只经历过小规模的“模拟测试”,如今两人突然面临“大考”,却毫不怯场。褚英在敌阵中奋勇厮杀,左冲右撞,如若无人之境。代善也异常英勇,竟然还亲手斩杀乌拉主将博克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带领下,建州兵愈战愈勇。
  与之相反,乌拉兵则节节败退,丢盔卸甲。甚至有一些士兵,在逃跑过程中,发生了踩踏事件。最终,乌拉一败涂地,包括主帅博克多在内三千余人阵亡,损失惨重。

  布占泰冲动的发动战争,可谓赔了叔叔又折兵。
  乌碣岩大战结果,不用说,建州代表团完胜。
  不过,据我猜测,乌拉兵可能并没有记载中的那么不堪一击。因为历史记录的最终解释权通常归胜利者所有,难免对失败者有所贬低。当然,不管贬不贬低,失败的结果肯定客观存在。
  我觉得,乌拉部失败的原因,简单说来,无外乎只有四个字,缺乏经验。
  依然老生常谈,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算数,胜负往往跟人数多少无关,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著名的将领和兵法。如果人数能决定胜负,那干脆不用打仗,两军列队,当面报数就完了。战争是残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许多名将都是从小兵干起,从堆积如上的尸体中爬出来,才有机会指挥千军万马。个人需要成长,由个人组成的部队,更需要成长。
  乌拉虽然兵强马壮,装备精良,但他们有个最致命的弱点,没有经过大战的洗礼。平时,他们充其量欺负一下周边的小部落,有时候可能不用动手,气势就让对方屈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