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25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待打算长期滞留的小股部队,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打吧,没理由,毕竟人家在哈达的地盘,跟叶赫没半毛钱关系,孟格布禄都不撵,其他人有啥资格;不打吧,提心吊胆,虽然对方人数不多,但配置很高,领军的是努尔哈赤手下两个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
  费英东自然不必说,五大臣之一,前面重点介绍过。噶盖也不得了,伊尔根觉罗氏,深得努尔哈赤信任,就在此前不久,刚刚主持创造了“满文”。而在此之前,女真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他是这个民族文字的创始人之一,可谓文武双全。
  这么两个人往那一摆,着实让人难受。
  即使换成今天,如果哪个国家突然把自己的大军区司令派到边境驻防,即便他只带一个团的兵力,邻国估计也得紧张得够呛。
  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纳林布禄决定再利用一下孟格布禄。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也只有他才能将建州兵赶回去。不过,鉴于自己刚跟对方撕破脸,现在跑去讲和,难免碰一鼻子灰不说,成功的可能性也极小。于是,纳林布禄花大价钱买通了开原城的一个通事,作为中间人与孟格布禄联系。
  通事是个官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翻译官。

  通过翻译官,他写信给孟格布禄说:“你把那俩带头的抓起来(汝执建州来援之将),换回你儿子(挟赎质子),其建州兵全干掉(尽杀其兵),这样的话,我以前答应给你的女人,照样给你(汝昔日所欲之女,吾即与之为妻),咱俩还想原来一样,还是兄弟(二国仍旧和好)。”
  一般人看了这样的信,估计不能答应,第一反应就是,“早干嘛去了?”而且按照孟格布禄的性格,更不应该同意。
  然而,孟格布禄居然同意了。
  前面我们也一再强调过,想要理解他们的关系,需要记住,无论叶赫,还是哈达,他们都姓“那拉”。在他们看来,努尔哈赤无论如何也只能算外人。更何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孟格布禄也不愿意建州兵在他的地盘上长期驻扎。
  另外一点,也是纳林布禄高明的地方,让大明的通事送信,等于传达一种信号,暗示大明朝廷支持他们。
  日期:2018-08-17 21:33:48
  (57)【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既然同意和解,总要坐下来谈谈。不过孟格布禄不敢亲自去叶赫,只派两个妃子前往谈判,地点定在开原。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努尔哈赤最擅长的莫过于搞侦查。无论女真诸部,还是大明边关,到处都有他的密探。以至于后来的袁崇焕也认为,想要战胜努尔哈赤,第一要务既不是修城,也不是练兵,而是清除城内的奸细。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努尔哈赤的眼睛。
  之所以没有行动,无非等一个结果。
  历史后时候很残酷,有些人精心筹划的一切,却成为别人消灭他的借口。

  得到确凿的证据,同年九月,努尔哈赤以弟弟舒尔哈齐为先锋,亲帅大军,讨伐哈达。
  舒尔哈齐率领一千铁骑,一路长途奔袭。按照他的设想,哈达人如果见到建州兵,必定望风而逃,而他需要做的,只是接收一座空城,再建一功。然而,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哈达兵非但没逃走,反而主动出城来“迎接”他们。
  舒尔哈齐没有心理准备,立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没过多久,努尔哈赤率主力赶到,见前军按兵不动,便上来责问。
  舒尔哈齐赶紧说:“我看敌兵居然敢出城迎战,想必有所准备,说不定还有埋伏。”
  实际上,舒尔哈赤对孟格布禄缺乏了解,并不知道这个人的脾气比能力大得多。之所以出城迎战而非坚守,无非想证明自己不畏惧、不服气。至于“不服”之后咋办,那几乎不在他考虑的范围。
  不过,努尔哈赤倒十分了解自己这个亲弟弟,听了他的报告,立刻讥笑道:“咱们来干啥来了?不就为了打仗的吗?难道你还指望人家奉上一座空城给你?”
  眼看自己的心思无意间被当场戳穿,舒尔哈齐非常尴尬,一时语塞,愣在那里。
  努尔哈赤见不得他那个怂样儿,怒斥道:“让你的人退后,别当我路”说罢,策马前行,留下不知错所的舒尔哈齐。
  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努尔哈赤属于典型的军事天才,打仗是把好手,但与人沟通方面略有欠缺。尤其在战场上,他根本没有耐心听其他将领解释太多,无论亲疏远近,一旦做错,训斥起来,毫不留情面。或许在他看来,为了胜利,这都属于正常的业务交流。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被训斥的人,难免在心里记恨他。事实上,努尔哈赤跟许多人的关系,包括他的干儿子、五大臣之一的扈尔汉,也都是这样闹僵的。
  “古来贤者皆寂寞”,大概也有这层含义吧。

  虽说先锋队伍人数不多,毕竟也有一千多人,一时也难以调整。更何况,舒尔哈齐也不敢真的下令后撤。努尔哈赤更没工夫跟他们废话,带领主力绕过前军,继续进攻。
  此时,哈达兵确实也已经收缩回城,全力防守。
  努尔哈赤下令围城,但并不怎么顺利,遭到了城上哈达兵的射箭反击。
  双方互射,箭如雨下,损失也颇多,战斗转入僵持。

  日期:2018-08-20 22:34:26
  (58)【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就这样昏天黑地的打了七天,眼看建州的部队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突然,有个将领一马当先,带兵冲破哈达营寨,乱军之中,如若无人之境,直接活捉了正准备逃跑的孟格布禄。
  这个将领名叫扬古利,舒穆禄氏。前面也提过,他是努尔哈赤的女婿。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女婿”中,他不见得是最优秀的,但绝对是最不要命的,而且有点认死理儿。他幼年随父亲归顺建州,个人经历跟额亦都差不多,很小时父亲被仇人所杀,十几岁亲手杀死仇人报仇。

  只不过,他这个仇报的,比额亦都更生猛。
  因为在他父亲被杀后不久,他的仇人也归顺了努尔哈赤。 “仇人”转眼间变成 “自己人”,便不能想杀就杀。毕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这里,生杀予夺都归努尔哈赤说了算。否则“有组织,无纪律”,“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这样一来,只要努尔哈赤不点头,恐怕“杀父之仇”没法再追究。
  扬古利不管那一套,操起马刀便要去和仇人拼命。
  他的额娘(母亲)坚决反对。
  扬古利的母亲,前面我们也介绍过,比较通情达理,为了努尔哈赤还跟何和礼的老婆交过手。她十分清楚,在人家的地盘上杀人,得请示老大。于是,她死死拽住扬古利的衣服,不让他去。

  结果扬古利抱着“不报仇,毋宁死”的态度,硬是把仇人干掉了。
  据传说,他不仅把仇人杀了,还给吃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难道以为这样可以毁尸灭迹。
  努尔哈赤得知消息,也小吃了一惊,但并没有太生气。在战场之外,他还算通情达理,明白“杀父之仇”也有情可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