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14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两位“营长”经历由要死到生,再到升职,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简直太刺激,激动得热泪盈眶,赶紧跪谢努尔哈赤,并表示有机会一定戴罪立功。
  机会,来得很快。

  攻克翁科洛城之后,努尔哈赤马不停蹄,直奔齐吉答城。鄂尔果尼和罗科两人果然没有食言,奋勇攻城,射杀不少头目,最终还杀死了城主。攻下城池,努尔哈赤十分欣慰,把原城主的奴仆和财物都分给了他俩。
  真正的强者不靠杀人来展现力量,而是明明可以置对方于死地的时候,选择宽恕。杀戮可以让人恐惧,而宽恕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日期:2018-07-18 22:04:20
  (33)【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替妹夫报了仇,又收拾了惹事的邻居,努尔哈赤回到老家,满载着这一年的收获(城寨、人口和牲畜),怀着对下一年的期待,度过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春节。
  过去的一年,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基本还算满意。虽然没有达成既定目标(杀尼堪外兰报仇),但作为一个创业初期的人,业绩已经相当不错。
  也就在过去的一年,大概在努尔哈赤讨伐萨木占的时候,广东,东莞,一个小镇,一个人降生。
  一个地北,一个天南,看似没有什么交集。
  然而,四十多年之后,风云际会,努尔哈赤跟这个人终将相遇。
  一个人的命运,在另一个人出生时,便已经注定。
  这世上有种东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博之不得,老子称之为“道”,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常常说是天意。

  我忍不住透露一下,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袁崇焕,大家暂且记住。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后面会很详细的道来。
  日期:2018-07-19 21:46:50
  (34)【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新年伊始,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春二月,努尔哈赤对界凡寨发动试探性的进攻,大概心里还惦记当年从马儿墩寨逃跑的讷申。想必努尔哈赤对《三国演义》中“华容道”的故事也记忆犹新,懂得除恶务尽的道理。
  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努尔哈赤想进一步扩大地盘。界凡属于哲陈部,又一个邻居。可事实上,这次根本不能算进攻,真的只能叫试探,或者查勘,因为他只带了五十个人,其中披甲的士兵只占一半。指望这么几个人攻城拔寨,努尔哈赤还不至于疯狂到这种程度。
  虽然攻城不行,但抢点东西还是靠谱的。然而,令努尔哈赤大失所望,对方有准备,而且相当充分。
  既然没法下手,只好返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方倒很有礼貌,讷申等人亲自带人来送客。态度倒也不错,只不过队伍壮观了点儿,纠集了界凡、萨尔浒、东佳、把尔达四寨,大概有四百多人。带这么多人来送行,明显不想把努尔哈赤送回赫图阿拉,而想直接送上西天。
  想法是好的,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努尔哈赤为什么敢来。
  自从起兵以来,经过大小数战,善于观察和总结的努尔哈赤,对整个女真部落有了大概的认识:一盘散沙。
  不管当年的蒙古,还是现在的大明,长期的民族压制政策,使得原本强大的女真分崩离析。虽然个体仍然强悍,但整体战斗能力不行,不管队伍有多少人,一旦失去领导,立马崩溃。
  于是,关于如何对付女真同胞,努尔哈赤早已得出一个结论:擒贼先擒王。而女真各寨首领的战斗力,他心中有数,能跟自己相匹敌的,大概也没有几个。像讷申这种手下败将,根本入不了努尔哈赤的法眼。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才大胆地带领少量队伍出来溜达。

  当然,自信是满满的,撤退却是必须的,毕竟兵力差了将近十倍。
  好汉,最大的特点是,不吃眼前亏。
  一般撤退的模式,都是领导跑在前面:主将跑的比大将快,大将比骑兵快,骑兵比步兵快,步兵,投降最快。步兵属于硬伤,没有交通工具。那些有交通工具的人,跑路的顺序一般也不会颠倒,因为如果有人比领导跑的还快,我估计,就算跑回去,结果跟不跑也没啥区别。而努尔哈赤绝非一般的领导,因为他扮演的角色是,殿后。
  事实上,努尔哈赤相当于杀了个回马枪,正好迎头碰上后面追来的讷申和巴穆尼。追击的队伍跟逃跑一样,通常也都是领导在最前面,但原因可能不大一样,追击时大家倒是都争先恐后,也可以比领导快,说不定还能立功,但无奈领导的马比较好。过去的战马,相当于现在的汽车。领导开的是BBA(奔驰、宝马、奥迪),你弄一个七手的QQ(简称Q7),肯定追不上。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讷申抡起大刀向努尔哈赤砍来。努尔哈赤下意识一挡,马鞭被砍断。然而,由于追赶过急,出刀过快,又砍空,讷申没刹住车,身体前倾。努尔哈赤乘机回手抡圆了一刀,砍在讷申后背,几乎将其断为两段。
  眼见讷申阵亡,巴穆尼赶紧勒马,犹豫该出手,还是调头。

  历史的经验告我们,狭路相逢勇者胜。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
  巴穆尼当然没机会领悟李云龙的精神,并没有及时亮剑。
  努尔哈赤却亮了箭。

  搭弓便射,速度之快,何等的决绝,令巴穆尼反应不及,应声堕马。
  巴穆尼只能成为了一具尸体,何等的憋屈!
  看见两位老大已经躺在那儿,后面赶来的追兵都惊呆了,杵在那不敢上前。努尔哈赤扬长而去,竟然没有遭到任何阻拦。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这中间,还有的一段儿故事。
  在敌军大部队赶来之前,手底下人问努尔哈赤:“我们的战马质量不行,等会儿敌人看见头领被杀,必定穷凶极恶,我们又跑不过人家,咋整?”

  努尔哈赤说:“你们等会牵马走,用弓稍在地上拖着,留下痕迹。留下几个人,躲在隐蔽处,务必露出头盔。其余的大部队(没多大)先行翻过那道山岭,生火做饭,喂马,顺便休息一下。我一个人殿后,等退了敌兵,再去追你们。”
  手下听后,觉得把领导自己扔下似乎有点不妥,犹豫着不敢动。
  努尔哈赤再次重申:“这是命令!”
  众人说:“嗻!”,然后按计划行事。

  追兵赶到,只见地上躺着的俩头领,不远处一个横刀立马的努尔哈赤,大概明白怎么回事,都不敢上前。有人壮着胆子问:“我主子已死,你怎么还不走?杀人不过头点地,难道还想吃肉吗?”
  努尔哈赤放声大笑:“讷申与我有仇,今天得以杀之,吃他的肉,也未尝不可!”
  笑声震动山谷,惊鸟四散飞去。
  远处有大军刚过的痕迹,隐约有头盔在树丛中闪动。
  敌军吓得赶紧后退。
  努尔哈赤继续大笑,扬长而去。

  看到这段记载,各位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几乎跟张飞在当阳桥的表现如出一辙。至于出自什么地方,我实在不想再多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