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8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并没有好转。后妈视他为眼中钉,处处冷言冷语,甚至连饭都懒得让他吃饱。为了生存,他和弟弟舒尔哈齐等人进入深山,采蘑菇、挖野菜、挖野山参。
  尤其野山参,虽然不像现在这么稀有,但也不容易得到。为了挖参,他们经常要跑到高海拔的森林里待一段时间,风餐露宿不说,还有生命危险。那种环境,现代人可能无法想象。当时的原始森林还没被破坏,大面积的阔叶林遮天蔽日,阴冷潮湿。人类很难在其中生存,野生动物倒很欢乐,因此,努尔哈赤他们随时有被狗熊或者狼群吃掉的危险。
  冒着这么大风险,当然不可能为了搞野外生存训练,主要还想搞点好东西回来,换些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交换的地方,就是前面提到的马市。虽然马市给大明带来不少麻烦,但为了稳定边疆,该开还得开。
  除了获得生活必需品之外,努尔哈赤还接触到了汉文化,尤其喜欢读小说。据说他最喜欢的有两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当然,对于这种说法,也有人表示相当怀疑。不过,从他后来的发展经历来看,这个说法也算靠谱。至少如果读过这两本书,能教会努尔哈赤三件事:
  一、  联合同道(蒙古),共同抵抗强敌(大明)。

  二、  老子反了。
  三、  诏安只有死路一条,要反就要坚持到底。
  目前的努尔哈赤并不了解这些,他现在需要的,只有生存。
  渐渐成年的努尔哈赤,多少有些理解父亲的苦衷。他的后妈不是普通的女人,后面还有强大的哈达部。连爷爷觉昌安都要让王台三分,对待王台的养女,父亲塔克世自然也要有所顾及。
  努尔哈赤也曾试图缓和关系,但事与愿违,始终得不到后妈的接纳。
  日期:2018-07-07 21:09:04
  (19)【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同样为了生存,也为了获得家庭温暖,努尔哈赤带着弟弟舒尔哈齐投奔到老爷喜塔腊·阿古(汉名,王杲)那里。
  想到自己英年早逝的女儿,再想到他们的遭遇,王杲百感交集,对这两外孙倒非常怜爱。

  于是,努尔哈赤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安稳的生活。
  很可惜,安稳只是暂时的,对努尔哈赤来说,更是奢侈的。
  当然,我承认并非他的错,都是老爷惹的祸。
  王杲在建州女真的地位也比较高,并且拥有大明朝廷的给建州三卫的几百道敕书。
  敕书相当于通行证,有多少道敕书就可以带多少人朝贡,同时也意味着可以得到多少份封赏。敕书越多,实惠越多,地位也越尊崇。几百人的访问团,浩浩荡荡,打仗都够用,可见朝廷对王杲还比较信任。不过,老子说过,物极必反。王杲鬼迷心窍,走上了当年董山的老路。
  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王杲在马市挑起事端,联合蒙古部落,奇袭大明边境。说到底,其实就干一件事,抢劫。朝廷自然不能容忍,同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六万,直扑王杲老巢古勒寨。毫无悬念,王杲大败而逃。城寨被血洗,一千多人被斩首,俘虏无数。

  这里所谓“无数”,并非数量太多,而是压根就没功夫仔细数。很不幸,“无数”之中,有刚来投奔的努尔哈赤和他弟弟舒尔哈齐。
  那时处置俘虏的方式,无非有两种。首选是杀掉,因为留着也没用,浪费粮食,不如杀掉还可以充当“首级”;其次是充当仆役,让他们干些打扫卫生、倒个马桶之类的脏活。对于努尔哈赤,李成梁选择了后者。
  不幸中的万幸,要不然大清的故事就没有了。
  至于原因,据说李成梁觉得努尔哈赤面貌奇伟,与众不同。

  这个说法,基本上不太靠谱。
  作为封疆大吏,怎么会在乎一个俘虏磕碜好看。如果说与众不同,唯一的不同,可能因为努尔哈赤觉是昌安的孙子。种种迹象表明,李成梁应该跟觉昌安有联系。他可能想给对方面子,又或者想拿努尔哈赤当人质,让女真人老实点。
  其实,王杲属于闹不逢时,因为此时的大明,正处于前面所说的一代首辅张居正的管理之下,万历皇帝朱翊钧还很勤政,辽东总兵李成梁还很猛。
  败走之后,王杲逃往哈达部,可能觉得哈达部比较强大,明军不能追来。哈达部的王台是个明白人,热情地接待了王杲,对他的经历深表同情,然后,二话不说,把王杲绑了,献给大明朝廷。
  等于说,努尔哈赤的后老爷,出卖了他的亲老爷。
  王杲被押解入京,万历皇帝亲自接见,规格很高。当然,这没什么可骄傲的。接见规格高,死刑规格自然也不低,据记载,王杲被处以磔(zhe)刑,说白了就是碎尸。

  日期:2018-07-08 21:29:14
  (20)【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王杲死后,他的儿子喜塔腊·阿台回到古勒寨,并接管了营寨。阿台回来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想报仇。可经过冷静观察之后,他发现这件事几乎没有可操作性:李成梁太过生猛,治军有方,使得边防稳固。如果贸然行动,自己可能很快要去下面陪老爹。
  可杀父之仇,不报也不行。

  阿台只好在犹豫中尝试,在尝试中犹豫。
  作为凶手,李成梁毫不犹豫,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不仅没有对王杲的负罪感,还觉得留着阿台也是祸患(阿台未擒,终为祸本)。因此,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李成梁再次发兵,直指古勒寨。
  在他看来,此次出征,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和以往没什么不同:杀敌无数,大获全胜。
  然而,这次看似毫无悬念的战争,却出了个小意外。

  李成梁一手造成的。
  而且,所谓的小,仅仅在当时而言。后来它导致的结果,相当之大,远远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对大明江山的影响暂且不说,就连李成梁的儿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注定要为此而死。如果知道自己一次不经意的行动,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估计打死他也不会出征。
  面对大军压境,阿台没有跑,该来的总会来的。
  要说起阿台和努尔哈赤的关系,比较复杂。如果单从母亲那边论,努尔哈赤得管他叫舅舅;单从父亲那边论,努尔哈赤管他叫姐夫,因为阿台娶了爱新觉罗·礼敦的女儿。礼敦是觉昌安的大儿子、塔克世的大哥、努尔哈赤的大伯,不难算出,礼敦的女儿,是努尔哈赤的堂姐。
  女真人对近亲结婚没有明文禁止,甚至从习俗来说,还比较支持,大概觉得这样亲上加亲。
  正因为这层关系,得知李成梁进攻的消息,觉昌安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通风报信。据说,觉昌安因为担心孙女的安危才去看看。
  这种说法,我个人觉得不大靠谱。亲孙子(努尔哈赤)离家出走都没反应,反而关心起孙女。在重男轻女的时代,这显然不合理。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觉昌安父子事先跟李成梁取得了联系,奉命去劝降阿台。因为如果单纯通风报信,派个手下去就够了,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