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第50节

作者: 木易2017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1-10 10:20:40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在明代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这个人的命运起伏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如果他的命运不是已经发生的那个命运,中国历史会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红楼梦》书的作者作为亲身参与、影响、决定了历史走向的前明皇帝,在自己忏悔、总结家国灭亡的教训之时,这个人物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他就是魏忠贤。
  第44回
  如果我们非得用谐音来解释一下四十四回,是否会觉得这两个字暗含的意思是魏忠贤之死和大明之死的合写?历史上的崇祯帝在失国前不久为什么会突然让人重新厚葬魏忠贤?这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今天我们在《红楼梦》中来看看这段描写,想来作者的内心是沉痛的。
  荣府在凤姐生日这天演的戏是《男祭》。男主角王十朋祭的是自己的妻子钱玉莲。《红楼梦》中的钱字扣金(清)玉(扣南明),莲指相连。在《红楼梦》中只有一个人符合这个条件,就是崇祯帝。《男祭》中的钱玉莲是没有死的,后来和王十朋夫妻团聚。这和崇祯帝被假装吊死但实际并没有死的结局是一致的。
  紧接着,书中就说了“原来贾母说今日不比往日,定要叫凤姐痛乐一日。”这样一句话,暗示凤姐生日时间的不同寻常。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也很有暗示意味:“说的你不知是谁?趁着今儿又体面,尽力灌丧两钟子吧! 过了后儿,知道还得今儿这样不得了”,这话是尤氏给凤姐说的。第一句的意思是你现在要知道你是谁,是魏忠贤,不是前面一直影射的朱由榔等人了。后面的几句话直接说明了凤姐盛宴难再,魏忠贤要被处死了。
  贾琏与鲍二家的苟且,暗示云龙作雨。鲍二家的在书中是个下等女人,给贾琏说的话竟然是休了凤姐,将平儿扶正。我们在分析鲍太医的时候说过,鲍的意思是腌渍的意思,暗示时间很久。作者在此处是回忆崇祯朝的往事,作为漏网之鱼的崇祯帝回忆起自己当皇帝时的情形,恍若前世,当然会觉得自己是腌渍了很久的鱼了。鲍二家的是谁,大家应该很清楚了。
  还是需要再次论证一下凤姐过生日这个情节,因为暗示魏忠贤将要被崇祯帝处死这一情节对《红楼梦》来讲是在是太重要了。理由如下:
  第一、凤姐的判词中有暗示魏忠贤的冰山;
  第二、根据文本我们看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就明白作者的暗
  示。琏、鲍丑事被凤姐发现,贾琏拿剑要杀凤姐,凤姐急忙找贾母说“链二爷要杀我”。脂批说:看他的称呼。这条批语直接暗示读者思考“二爷”的称呼。前面已经分析过了,《红楼梦》中将朱由校、朱由检、朱由崧、朱由榔放在一起写出,朱由检当然是第二个,所以称作二爷。后面林四娘的故事更是对这个代号再一次确认,我们后面再说。这也正是《红楼梦》书中二爷特别多,有时只知二爷不知大爷的原因所在。另外琏二、鲍二也非常对榫。

  不仅如此,在后面的故事中,李纨、探春、宝钗的联合执政正是影射魏忠贤被杀之后,东林党上台辅佐崇祯帝联合执政的生动写照。
  凤姐大闹之后的平儿得到了宝玉的照顾,理了新妆,暗示平儿新的身份。但有一点需要指出,如果认为《红楼梦》后面就应该马上写到凤姐退后,平儿上位的情节,就真的还是没有读懂《红楼梦》。在下个循环中,平儿才能开始崭露锋芒。书中的故事如果每个时间点都按照历史去看,就呆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为时间是跳跃的,人物是随机的。
  鲍二家的吊死了,暗射后来崇祯帝上吊,不仅环环相扣,而且打发了鲍二家的。
  099

  日期:2017-11-12 15:16:43
  第45回
  贾琏、凤姐的故事以老祖宗贾母的参与妥善解决,人物的关系也就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作者的手法是让李纨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庚辰双行夹批:心直口拙之人急了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毕肖!]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李纨数说凤姐的话正是历史上魏忠贤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平儿和凤姐应该换个过子指前面平儿理妆,换了过子,此处再说则暗示时间再次回到南明。
  赖嬷嬷是谁?人生赢家金清。孙子升官了,暗示清政权的日益巩固。[蒙回末总批:请看赖大,则知贵家奴婢身份,而本主毫不以为过分,习惯自然故是有之。见者当自度是否可也。]
  宝玉日日在惜春处画园子暗示崇祯帝在为国事和写书操劳。  黛玉犯病暗示国家局势危急。宝钗送给黛玉燕窝,钗黛之间和解,暗示二人合一拉开了序幕。
  此回中作者明确地说明黛玉15岁,黛玉比宝玉小一岁,宝玉比宝钗小,所以当黛玉15岁的时候,宝钗当是17岁左右。此时正是永历朝灭亡前后的时间,是崇祯帝从皇帝到逃生之后的幕后隐帝再到隐姓埋名的清朝草民,人生的又一次转变时刻。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淡泊明志、立志写《红楼梦》,给后人留下自己的思考与悔恨。此时,黛玉和大明失国之时一样也写了一首诗:

  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蓺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
  “已觉秋窗秋不尽”,只这一句就说明了清全面统治中国的开始。

  宝玉来看黛玉,此时的宝玉影射崇祯帝。系着绿色的汗巾子,手里拿着一个金表,暗示已经是清(金)的时代。丫鬟们都不在了,“三春过后诸芳尽”,丫鬟们都去太虚幻境销号去了。宝玉和黛玉是吴梅村和崇祯帝,也许都是吧。
  1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