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若梦,万里春风犹少年:南宫紫晶虾》
第9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御书房,他终于等到了自己那两个特殊身份的学生。

  一见到朱祁镇,他哽咽着喊了声“圣上”,就要给他下跪磕头,因为朱祁镇已经正式登基当皇帝了。可是小朱跑过来就扑进了他怀里,叫道:“先生,你永远是我的老师,我不许你在我面前行君臣大礼!”
  一个卑微的人,最渴望的是别人的尊重;而另一个高贵的孤独者,最渴望的是别人的爱。
  于是王振像过去那样,一把抱起了朱祁镇,抱得紧紧的,嘤嘤地哭了。这是一种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感觉,朱祁镇听得一阵心酸,说:“先生别哭了,您也不用怕,太皇太后那是做给群臣看的,要立威,委屈您啦!您放心,有我在,我永远会对您好的。”
  王振闻言,什么都明白了,赶忙把他放到地上,给他作揖道:“谢谢陛下,您的仁德真是感天动地,我王某修了多少万年的功德,才修来这个福分,有幸侍奉圣上哇!”
  一旁的郕王不甘被冷落,叫嚷道:“王先生,还有我呢?我也要永远对您好哦。”
  于是,他也得到了一个被抱到怀里抚摸几下的机会,感到非常满足,非常幸福。
  其实心理学家早就研究过,发现动物都有被抚摸和亲昵的欲望,而且这个欲望有利于生长发育、心理健康。别说小孩了,就是小猫小狗小兔子,你抚摸它,它都对你温柔得令人陶醉。
  所以,当抱着小孩,与他们嬉戏逗乐的时候,他们那可爱的童真,对于大人而言,真是一种巨大而美好的天伦之乐!
  (第4节《太监的呐喊》完)
  日期:2017-09-09 21:08:52
  (接上)

  5、东海明珠耀蟾宫
  朱祁镇正式继位后,按照祖制,为了表示对先帝的尊重,他在首年是不能启用新年号的,必须要等到过新年上旦,新皇帝才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年号。
  故此,老皇帝死在年尾,新皇帝就会捡便宜,像朱瞻基这样死在正月初三,得白等一年,故朱祁镇的在位时间,看上去就会少了一年。
  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镇明明八岁就当了皇帝,正史却以他九岁开启“正统”朝年号为始。
  那么,当皇帝辛苦吗?或者说,皇帝好当吗?这个问题,对于那些幻想穿越回去过把皇帝瘾的人,我要严肃地讲一句:皇帝好不好当,因人而异,要看你的性格和能力。
  这就像一个大公司的老板,有的轻松自在,经常去打高尔夫,喝咖啡,品红酒,赏美女,比如深圳万科的王石,还可以去登珠穆朗玛峰玩。而有的老板,胡子眉毛一把抓,生怕放权,任何关于用人和花钱的签字机会,他都要自己亲力亲为,结果像浙江均瑶牛奶的王均瑶,三十多岁就累的到天堂去静养了。
  众所周知,明朝最后的崇祯帝,他日日夜夜都忙着上班加班,是个很勤勉节俭的君王,然并卵,到最后只得到煤山套根绳子上吊,才能彻底解脱。而他的祖辈如嘉靖和万历皇帝,二三十年都懒得上朝,国家机器照样转,并没有亡党亡国。
  而这一切,表面看是管理风格差异,实质上是公司内部运行机制的问题。

  八岁的朱祁镇,每天一大早就要被奶奶拉去上朝,那时天还没亮。很显然,他只是来作个样子,表示神一样的存在,让臣民有个精神寄托。他奶奶总是让那个不会武功的宫女,捧着玉鸾剑跟着,她自己则站在龙椅旁,替孙子压阵。
  由于是一老一少当政,张太皇太后规定,每天给大臣们只有八个上奏的指标,也就是说,你要处理任何事情都可以提出来,比如军事,经济,文化,政治,民族问题等等,或者要弹劾谁,想弄死谁,那些京官和地方官,先都得给内阁打报告,内阁拿到朝堂讨论的报告,最多只有八份,说完就下课。
  然后,剩下的都是内阁首辅的事了。他指挥阁老们(副总理)根据分工,按轻重缓急,写出解决方案,然后呈进内宫。这叫“票拟”。
  皇帝(其实是张奶奶)的处理意见有三种,一种是觉得暂时没必要批复,或根本不想按内阁的意见办,就把文件压下来,叫“留中”。其二是完全同意内阁的意见,就让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然后转给御马监盖章,给予签发。第三种,有的文件需要部分修改,或完全不同意,自然是原件退回,勒令重搞方案。
  那么,有部分人直接向皇上打报告,或皇上对过去留中的文件有了指示,怎么办呢?内阁若同意皇上的意见,就票拟方案呈报,依然走流程。假如对皇帝的意见完全不赞同,就把该文件打包退回,名叫“票封”。
  一句话,任何事情没有内阁的“票拟”(处理方案),皇帝就不能凭空发号施令。当然,偶有特殊事情例外,比如要撤换内阁成员。
  客观地看,明朝最了不起的政治制度,就是这种由文官集团负责政务、相对透明的办公操作流程。
  所以在御门听政之时,说的无非是哪些事情急需处理,为什么会卡住了,如何才能尽快协调处理好。
  奇怪的是,小皇帝朱祁镇,竟然渐渐喜欢上了上朝。不过,他并不是喜欢听大臣们的奏本,那些国家大事对他来说都太遥远。说来你可能不信,他最喜欢的环节是看朝臣们吵架,然后奶奶发火,然后某个倒霉蛋被拉到旁边,扒下裤子当众打屁股。
  这真是明朝皇宫中很有特色的事情。
  日期:2017-09-09 21:10:34
  明朝设立的都察院(相当于监察部、宣传部),有一大批言官,而且在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兵部)都设了给事中,专门负责批评、检举和弹劾各级官员。言官的工作作风,素来是有事实要弹劾,听到风声也会举报,最喜欢无事生非,而且不怕事大。
  言官的级别不高(普遍是六七品),运气好的话,打倒了某个人民公敌,坐个直升飞机就到了二三品。但其工作的风险也大,被打屁股是小事,甚至坐牢、充军、杀头都有可能,可他们对此并不畏惧,反而觉得非常光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国除害,为正义和公理而斗争。
  于是在朝堂上,经常有言官要告某人的状,说他无德无能,贪污受贿,祸国殃民,要求撤他的职罚他的款,或采取双规、蹲诏狱(相当于秦城监狱)等法律措施。他们往往说的义愤填膺,振振有词,唾沫横飞。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无疑是个大江湖,这时立即就会有人跳出来,替某人说话,说那人忠心耿耿,勤政廉洁,基本上像个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简直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和反腐英雄候选人,你这是在搞赤裸裸的政治陷害!
  于是两派你来我往,吵的不可开交,常常一讨论人事问题就吵,甚至对那些已不在人世的母亲啊奶奶啊等长辈,互相致以不客气的问候。
  一般来说,最高领导人本着肚里能开航空母舰的心态,惯看秋月春风,忍字为上,由他们争吵,大不了让东厂调查后再做结论。
  然而某些由内阁拟订、皇上批准、已经颁发了,正在执行的政策,也会有人不断地从鸡蛋里挑骨头,进行攻击,从而引发辩论和争吵。领导也是人,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就下令把某些人拖出去,给我打,狠狠地打,看你还长不长记性,竟敢咆哮朝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