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第31节

作者: 木易2017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25 16:31:17
  第二十二回
  上回结束的时候,凤姐就提到了与贾琏有话要说。说此话的时候是永历朝开始,而接到下回的时候展眼就过了将近15年了。
  我们在前面说过,宝钗生于南明永历元年,是影射崇祯帝重生。由于《红楼梦》特殊的写法使得人物的年龄始终非常模糊。有时觉得很大,有时觉得很小。人物年龄始终是困扰读者最重要的难题之一。
  其实,读《红楼梦》有一个巧招:作者含糊年龄的时候你不要过于执着,看其他的暗示照样可以看懂作者在讲什么,但当作者明确地告诉你主要人物年龄的时候就是作者在告诉你准确的时间点。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此回中作者明确地说:宝钗15岁了。所以此回开始的年代就是永历15年了。
  畸笏叟此处说到:“将薛、林、做甄玉、贾玉看,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薛宝钗就是甄宝玉而林黛玉就是贾宝玉。甄宝玉是崇祯帝,贾宝玉就是朱由榔。二人在书中就像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一样真假难辨。
  表面上贾母为了好玩,学小家子凑份子替宝钗过生日,实际上暗示南明已几近灭亡、入不敷出之窘迫。
  生日上表演的剧目更是反映历史的真实。第一出《西游记》,上次在宁国府演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间过去了很长时间。西游去了哪里呢?缅甸去了,暗示朱由榔逃到了缅甸。

  《刘二当衣》是一出闹剧,此剧原出于明代沈采撰写的传奇剧《裴度香山还带记》。清贫书生裴度在香山寺送还了烧香人周氏所遗失的玉带之后,即将赴京应试。因无盘缠遂遣老仆人去裴度妻弟刘二开的当铺当衣服。未想到刘二因去年姐夫所当的首饰利息未清,竟将衣服扣下抵息。
  细看该戏内容,并非刘二当衣,是裴度当衣,而刘二是为富不仁的当铺老板。此剧有一个情节非常重要。裴度是送还了周氏遗失的玉带和犀带之后,回家赶考而当衣的。玉带在《红楼梦》中的含义我们是清楚的,假如我们将裴度看做崇祯帝,那么交还玉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补天之梦的结束,也意味历史中南明的结束。永历15年,永历帝从缅甸被押回,南明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此处用《刘二当衣》作为剧名,作者希望将此回与后面邢岫烟当衣对看。
  第三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鲁智深因为金家父女惹上官司,又被金家女之丈夫赵员外送上了五台山出家避祸。五台山上,鲁智深喝酒惹事,屡屡犯事,最后还是被迫离开了。如果看懂了《红楼梦》,鲁智深的故事和崇祯帝还真的是非常相像。在本回前面凤姐刚刚跟贾母说“将来就宝玉一个人送您上五台山?”,暗指贾母去世送葬,后面就有鲁智深上了五台山。可见鲁智深是谁,贾母又是谁?

  鲁智深最后的结局是上了水泊梁山后被诏安,而崇祯帝最后也是变成了清朝子民,也算是变相的被诏安。这出戏在这里最主要的功能是引出《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就是宝玉、(崇祯帝)最后在《红楼梦》中的形象。当南明灭亡,崇祯帝开始写书,就像寄生在清朝的绛珠草一样,开始梦中的补天之旅。
  戏罢,作者再出一人,借史湘云之口说出龄官和黛玉容貌之近同。作者在此伏线,是为了在下个循环中开启“龄官画蔷”之情节,以暗示龄官和黛玉的对接关系。058
  日期:2017-08-28 07:34:25
  下面的段落非常精彩。就因为湘云的一句话,惹翻了黛玉、气恼了湘云,尴尬了宝玉,却由宝钗收拾。
  书写到此,湘云才正式进入读者的视野,却来得如此热闹。我们先分析一下湘云。
  从袭人和贾母口中我们得知,袭人最早是服侍湘云的,湘云走后才开始服侍宝玉;黛玉现在住的地方是湘云以前住的,故现在湘云来了,是和黛玉住在一起的。湘云判词是这样的: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甲戌侧批:意真辞切,过来人见之不免失声。]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甲戌眉批: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
  “襁褓中父母违”指湘云虽然出生在富贵人家但很快大明就失国了,以失去父母暗指失国。“展眼吊斜晖”,是指很快又凭吊斜晖南明,既没有清水国的水也没有可依之云,暗指南明失败。
  曲子前面两句和判词相同。“幸生来英豪阔达宽宏亮,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指的是史湘云从来没有想要当皇帝的意愿,暗示如果不是失国,湘云所影射的朱由榔是不可能当上皇帝的。永历朝就好像霁月光风照耀大明一样。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湘云的是好像霁月,其实也不是,和晴雯的霁月难逢是一样的局面。”厮配得才貌仙郎”,指的是书中的卫若兰,但最后的结果是“水涸湘江,云散高唐”。湘江在湖南,高唐在云南,是永历帝埋葬之地,意为烟消云散。

  我们看史湘云名字关联了贾母、林黛玉、贾云。贾母是老祖宗、林黛玉是木子皇帝、贾云是南逃的南明皇帝。根据我们对书中填词作诗的能力判断,以及湘管指毛笔之意,史湘云的影射对象主要包括记述历史之人和红杏所依之云即南明皇帝。这中间的人物应该包括吴梅村、朱由榔等。曲子中的霁月以及云散高唐等句也明确地指向了朱由榔。
  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朱由榔是永历帝,怎么可能是对皇帝之位没有觊觎之心呢?这句话中所含的意思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书中朱由榔当皇帝,是被大臣们推举上去的,当时的朱由榔应该不到30岁的样子,如果不是明朝旧臣为了正统的位置,可能也没有朱由榔的皇帝之位。
  2、朱由榔当皇帝,崇祯帝在后面起了怎样的作用在历史书中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根据我们对《红楼梦》的分析,崇祯帝因为自己的身份问题将朱由榔推到前面,自己后面坐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3、如果前面两个推断成立,那么卫若兰就应该是崇祯帝。本来朱由榔以为有崇祯帝暗中指挥反清复明是可以成功,就可以光耀玉堂,但最后还是红楼梦一场。
  4、史湘云虽然有影射朱由榔的一面,但并非代表皇权那一部分,而主要的是代指其和其他人物关系,从而达到推进时间效果。比如其先与黛玉住、后又与宝钗住等,就是这样的作用。
  5、如果不是因为失国,朱由榔是不可能当皇帝的。
  湘云和黛玉因为宝玉的一个动作,都恼了。作者用这样一个小儿女之间的口角让读者明白两个节点。1、龄官和黛玉之间的关系。2、湘云和黛玉开始分离,同时引出宝玉的《寄生草》等词。
  宝玉因为湘云和黛玉的矛盾受了委屈,故又开始看庄子,书开始又接回到前面的有关庄子的章节。作者再三的引用庄子是为了替自己寻找出路,也反映了作者最后以老庄“顺其自然”之心态,接受大明灭亡的结果。至此,作者用儒释道三家的理论来概括自己的人生,最后回归于自然。
  在书中作者用“山木自寇、源泉自盗”说明正是因为大明太美好,才使人觊觎。也正是因为太美好,自己才太想做好,反倒摧毁了她。这也是作者一生惭恨之处。

  05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