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第5节

作者: 木易2017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30 19:31:47
  还有一段批语是第73回中:“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
  两段批语对比,貌似1702年的雪芹也是假冒的了。因为乾隆21年已经是1755年。如果批语中的壬午年不是指1702年,而是指下个壬午年1762年,好像还是说的通的。也许这就是现在大部分红学家认定曹雪芹是乾陵年间曹家后人的主要证据之一。但是这个批语恰恰也暴露了一个天大的漏洞,为什么只有这条批语用的是皇帝年号,而其他的所有与书中关系紧密的批语全部是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显然73回的这个乾隆年间的批语仅是当时出书时候的标记而已。

  再继续说脂砚斋和曹雪芹。我们否定了壬午年是乾陵年间的1762年,那么壬午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1702年。王雪松先生认为1702年除夕去世的严绳孙是曹雪芹,我觉得很正确,但要加上两个字“之一”。此处的脂砚斋是何人,我倒不大认同是韩菼,但我说不出原因。认同严绳孙是曹雪芹之一是因为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其实就有严绳孙,就是那个第一回中的严老爷。《红楼梦》中是没有闲笔的,这点我们还是要记清楚。如果这样,那么作者就不应该是吴梅村和崇祯帝了,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这段批语中还有一句话“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日期:2017-05-31 18:59:34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石兄就是癞头和尚,另外一层是写这段话的脂砚斋也许已经不是当初写书时候的曹雪芹和脂砚斋,他们已经不是第一对了,而且此后这本书还会有新的曹雪芹和脂砚斋出现,也就是以后这本书不管谁批评、谁修改,都将会以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名义出现。
  这条批语实在是太重要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一下乾隆二十一年那条批语中的“俟雪芹”的含义。那个雪芹也许就是批语中所说的“再出一芹一脂”中的芹而已。
  在《红楼梦》书中对于百年之后的《红楼梦》也有清晰的预测与交代。第一回中: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
  我们知道,书中的僧道就是作者,就是曹雪芹和脂砚斋。批语中明确地说明90年后两个人相见,显然不是这两位作者相见,而应该是暗示百年以后的时间,会再有一芹一脂出现,出版、评抄《红楼梦》。
  如果是这样,那分明就是崇祯帝和吴梅村早在他们相继去世之前,就安排好了《红楼梦》百年大计。百年之后,明朝已经远去,清廷当局对明朝之事也早不再耿耿于怀了,也许,这个时候就是让《红楼梦》见天日的时间,于是,在1750年左右,一位曹雪芹和脂砚斋就横空出世。也许他们是一个人、两个人或者更多人。他们的使命就是在1750年左右让《红楼梦》问世,他们也许就是崇祯帝和吴梅村或者他们亲密朋友的后代。这个推测也许显得有点戏剧性,但如果你能够了解躲藏在历史后面的许多普通人的故事,特别是那些代代守墓人的故事,你就觉得这样的推测也许真的是合理的。

  日期:2017-06-01 16:24:36
  其实,在《红楼梦》中,还有一处也是对时间的暗示,第一回中: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戌侧批: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

  作者对补天之石的尺寸描写,显然也是用所寓意的。高和经的尺寸是对应十二钗,石头的数量是一百年的天数之和多一块,这一块就是作者幻化的石头,也是《石头记》书的名字象征。这一描写显然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百年之后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只有这个《石头记》会存在,暗示百年之后《红楼梦》的正式问世。这也再次证明了上面我们对一芹一脂的分析和推测。
  最后,我们需要再作概括说明,以便读者能够更加清楚《红楼梦》作者的来龙去脉。崇祯帝、吴梅村二人联手写出《红楼梦》,后交给严绳孙等人修改、批评,甚至可以说严绳孙等人在二位作者写书之时就有参与。崇祯帝、吴梅村二人去世后,他们继续修改、传抄,代代相传,直至乾隆年间正式出版。
  至此,我们对作者的分析基本告一段落。
  日期:2017-06-03 14:03:55
  从今天开始连载“内容之谜”。

  第1回
  崇祯帝出逃,当然不是为了苟且活命,而是为了补天。“补天”是从女娲补天的故事中借用过来的,我们有必要先看看女娲补天的故事。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红楼梦》在第一回就写出了“当日,地陷东南”。
  从女娲补天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与“地陷东南”同时存在的是“天倾西北”,而崇祯帝失国的直接原因是来自西北陕西的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陷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建立大顺朝。
  作者甄士隐就在第1回中露面,揭开了补天的帷幕。他会是崇祯帝吗?我们看书: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做英莲。

  甄士隐,本名甄费,(脂批:废。)其实是真废帝。作者担心读者还是不能明白他是谁,再用其妻子申明:嫡妻封氏,嫡妻即是皇后,皇后是要册封的才能成为嫡妻。脂批说“封”因风俗来。册封皇后当然是风俗,如果真的姓封,就和风俗无关,只和祖先有关了。
  日期:2017-06-05 21:48:26
  在当地望族后面,脂批说:“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脂批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告诉读者要将甄士隐和宁荣二府联系起来看。这就是批语的说话方式,看懂了就很好理解。

  看到这里,再回头看一下“地陷东南”似乎也是“帝现东南”的谐音。《红楼梦》中此种暗示方式很多,我们需要留心才会看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