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掘墓人---司马懿的奋斗》
第33节

作者: 子非嘉澍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1-17 10:48:51
  43、影帝
  作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神鬼一样的政客,司马懿同志的伟大之处在于无法保证一招制敌的时候永远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装孙子,说的好听点儿那叫隐忍。司马懿从政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把扮猪吃虎的套路玩的风生水起,而且年纪越大玩的越纯熟。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现在,司马懿已经开始了他影帝级的表演。
  各位看官们,请搬好小板凳,准备好瓜子,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在满朝廷的或者唏嘘或者幸灾乐祸的议论中,司马懿一副悲痛欲绝的模样,在前来吊唁的群臣面前,他表现出一个好父亲好男人对于亡妻的不舍和生无可恋。后来不久,这个悲痛欲绝的老人被晚年丧妻的悲伤击垮了,他生病了。而且一病就是两年。
  这两年里,司马懿彻底离开了曹魏的朝堂,一切归零。
  司马懿在曹魏朝堂之上浸淫了四十多年,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一直到现在的小皇帝曹芳,可以说是四朝元老,门生故吏布满朝堂。但作为一个外姓人,他知道,其实他什么也没有,因为他不姓曹。一个并没有多少根基的曹爽,因为姓曹,就能把自己打压的毫无还手之力。没关系,只要能忍,只有有足够的耐心,只要足够能活,机会总是会有的。但是现在,司马懿能做的只是不断地示弱,再示弱,不要让对方把自己掐死。

  司马懿像一只发动攻击前的猎豹,慢慢的潜伏在草丛之中。老夫且冷眼旁观,看你横行到几时。
  正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曹爽自从老对手退休之后,顿觉神清气爽,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被耽误的政界奇才。没有了司马老头的碍手碍脚,曹爽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曹爽立刻昭告天下,自己要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了。就是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新政,让曹爽集团很快陷入朝议纷纷的漩涡之中,并导致了最终的人心离散。
  曹爽要推行的新政是,废除任人唯亲的九品官人法,回复魏武帝曹操时期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政策。
  这个政策,在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正始年间却是引发了塌天的大祸。与三国演义里多疑的奸雄人设不同,曹操当年为了尽快能够在群雄纷争的乱世立足,不论出身贵贱只要你能为我所用,都给与重任并且给与绝对的信任。不管你是颍川阵营兖州阵营,还是董卓刘备的故将,哪怕是乌桓人都能委以重任,使得曹操很快成长为北方最大的势力。但是,一代枭雄曹操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其另起炉灶自立为王的企图,原因很简单,群臣反对。

  但他没什么出息的儿子曹丕上位没几年,因为推出九品官人法,群臣众口一词请曹丕自立为王。于是曹丕接受献帝的禅位,魏国建国。
  分析一下原因,曹操账下的这些猛将谋士,虽然可以说呼风唤雨,但一旦自己离世,没有什么能留给后代。因为用人靠的是本事和能力,老子有能耐并不能保证儿子也能力强,于是,群臣始终处于一种朝不保夕的恐慌中。而曹丕在其幕僚的建议下,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所在,推出九品官人法。并且以此为政治基础,导致后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简单的说,就是官位可以世袭,或者说官员子弟拥有优先入仕的权力。对于曹操自立为王的坚决反对,和对于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的坚决拥护,其实原因都是一样的。

  有些事情,少谈主义多看利益,你更能看得清楚。
  同样的原因,你就能够预料到,曹爽大刀阔斧推行的这个新政,将要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了。在群臣,尤其是那些靠着家族或者老爸的功绩走上领导岗位的官员看来,这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必须要旗帜鲜明的反对。
  而现在的曹爽自认为挤走了朝廷上的顽固势力司马懿,开始肆意妄为,矛盾自然急速的尖锐起来。在朝臣汹涌的议论中,不光是朝廷中的中立派和原来司马懿集团的人开始激烈反弹,连曹爽阵营也开始分化。曹爽的智囊阮籍,看曹爽完全毫无章法的瞎折腾,迟早会下不了台,急忙不问政事,隐居山林,成为两晋时代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朝中的老臣为了表达对于新政的不满,纷纷学着司马懿光荣退休。

  曹爽一点儿不觉得有什么不爽的,巴不得这些老不死的赶紧交权走人,大笔一挥,统统同意。
  此时的司马懿通过眼线得知了朝堂上的风云变幻,简直不能更开心了,纷纷对这些老同志虚寒微暖施以恩惠,并不失时机的招到自己的麾下。司马懿通过回忆峥嵘岁月珍惜革命友情的方法,影响了这些老臣,并通过这些老臣的门生故吏大造对于曹爽不利的舆论。一时之间,曹爽小人得志混乱朝纲的议论甚嚣尘上。
  而此时,曹爽对于朝廷中的风云变幻,不可避免的联想到了退休在家的司马懿,或者说,曹爽对于司马懿并没有完全的放心。在司马懿称病的两年时间里,曹爽一直没有亲自登门去看看,俗话说,眼见为实,所以曹爽一直也没有彻底的放心。于是,曹爽派其党羽李胜借口将要出仕荆州刺史登门探望,其实就是看看司马懿是真病还是装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