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第18节

作者: 张延晨1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18 20:53:13
  那个老者坐在下面看了一会书,看见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后来看见多九公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头上不住的出汗,以为是怕热,所以拿了一把扇子说:“天朝现在是初夏,可能是很凉爽用不着扇扇子,现在到了我们这里,一定是觉得很热,所以出了汗,请大贤扇扇,挺凉快的,慢慢再谈,千万不要受热了生出别的病来,你们都是外国人,所以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你看,这汗还是止不住的出,怎么办?”所以用毛巾替多九公擦汗道:“有年纪的人身体虚,哪里受得了这么热,唉,可怜,可怜!”多九公接过扇子道:“这里的天气比起别的地方确实是很热。”老者又献了两杯茶道:“我这茶虽然不怎么好,但是有灯心在里头,既能解热又能清心,大贤吃了就是受热也没什么关系,今天虽然碰上面,但我福薄,不能听你教诲,真是遗憾,大贤既然能屈尊跟她们细谈,日后能成事吗?”多九公连连点头道:“你女儿明年一定会高发的。”

  只见紫衣女子又说道:“大贤既然执意不肯赐教,我们也不会苦苦相求,况且记几个书名要是没机会去看也没什么用处,没什么奇怪的,但不知道大贤所说的一百多种其中谁讲的最好?”多九公道:“孔子写的《十翼》、《易》,自商瞿受《易》于孔子,以后一直在流传,西汉有京房、费直各家,东汉有马融、郑元等人,据我的看法,两汉解读易经,重心在占卜方面,到了魏时,王弼注释《周易》,抛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是研究《易》的,都是源于他的批注,其他的版本都被废止了,由此看来,由汉至隋是以王弼为最,紫衣女子听了笑道:“大贤这般议论,似乎是各家的注解和王弼的书都没有看过,不过是拾人牙慧,当作自己的评论,怎么会是教诲后辈之道?”汉朝用占卜解读,虽然没有完全概括周易的涵义,但王弼抛弃旧闻另起炉灶,注重义理,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岂止是义理二字,晋朝韩康伯见了王弼的书盛行,因为缺少《系辞》的批注,于是在王弼的基础上,批注《系辞》二卷,因而后人有王、韩之称。其书既不详细,而且妄改古字,以向为乡之类,不胜枚举。所以以前有人人云:“要是马年传汉《易》,王、韩的俗字早就没了。”范宁说王弼的罪大于桀、纣的昏聩,怎么会是没有根据的胡言乱语,今天大贤说他批注的最好,甚至这本书地位变高,其他的同类书籍都被废止,为什么到这个地步?简直是痴人说梦,总的来说,学问要脚踏实地的用功,议论起来自然是有根有据,要是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就会随波逐流无所适从,大贤正好就有这种病,而且强行不以知为知,一个劲地大话压人,实在是把人看的太没文化了吧?”

  多九公听了满脸是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是一直发愣一副无言以对的样子,正想走人,那个老者又献两杯茶道:“这小地方委屈二位了,致使大贤受热,心里一直郁闷,但是汗水是人的津液,也要忍耐一些少出点为好,可能是大贤平常爱吃麻黄,所以才这样,不过今天除了这些汗,就是有病也可以放心了,以后麻黄这种发汗的东西以后一定要少吃为好,二人欠身接过茶杯,多九公自言自语道:“他说我吃麻黄,哪里知道我在这里吃黄连哩!”

  紫衣女子又接着说道:“刚才进门就说过什么经书都懂,我们听了就觉得很羡慕,以为今天遇见了读书人可以涨涨见识,所以任意批评,无不受命,谁知道说来说去却又不是那么回事,要是说起秀才两个字,基本上是有名无实,刚才自称读书人,也就是自称。”红衣女子道:“据我看来,也许读书人里面也是贤愚不等,也许这位先生也和我们一样不怎么入流也说不准。”紫衣女子道:“大家在一起谈谈文章的事情,原本是一件雅致的事情,就算是学问渊博,也应该把谦虚落到实处,也不算失了谦谦君子之道,谁知道他和学识渊博离得很远,但是目空一切,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却处处摆在表面上,可谓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两个女的你一言我一语把多九公说的脸上青一阵黄一阵,身如针刺,无计可施,唐敖在旁边听着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正在为难的时候,听见外面喊道:“请问有女学生买脂粉吗?”一面说着一面提着包袱进来了,唐敖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林之洋,多九公趁机站起来说:“林兄为什么现在才来?船上的人等的很久了吧,咱们回去吧!”然后和唐敖一起拜辞老者,老者仍然要挽留献茶,林之洋因为走的口渴想歇一会儿,无奈二人执意要走,老者送出门外,然后回去教书。
  三个人匆匆的出了巷子,来到大街,林之洋看见他俩人举动仓皇面如土色,惊讶的说:“俺看你们俩这么惊慌,肯定有古怪,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两个人缓了缓神擦了汗慢慢往前走,多九公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简略的告诉他一遍,唐敖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等渊博的才女,而且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多九公道:“渊博倒也罢了,最可气的是她丝毫不肯放松,竟然把老夫骂得要死,这个亏吃的不小,老夫活了八十多岁,今天受的这种闷气却是头一回。现在想起来只能怨恨自己。”林之洋道:“多九公,你恨什么?”多九公道:“恨老夫从前少读十年书,又恨自己学问不深,不该冒昧的跟别人谈文。”

  唐敖道:“要不是大舅哥前去相救,就有想走走不了的苦头,不知道大舅哥为什么不约而同的也去了他的家里?”林之洋道:“刚才你们来游玩,俺也打算上来卖货,但是从来没有在这个地方做过买卖,不知道卖什么能挣钱,后来俺看他们的脸比炭还黑,俺就带了脂粉上来,哪知道这里的女人把涂脂抹粉当成丑陋,都不愿意买,倒是想买书的是有很多,俺因为这里的女人不买脂粉倒要买书,不知道什么意思,仔细打听才知道这里贵贱之分就在几本书上。”唐敖道:“这是什么原因。”林之洋道:“这里的风俗,无论贫富都是书读得越多地位越高,书读得少的地位就很低,就是女人也是如此,到了年龄大一些的时候有了才华才有人求婚,没有才学就是生在大户人家也没用,所以,他们国家不论男女都要读书,听说明年国母又要搞什么女试大典,这些女的得了这个消息,都想中个才女,所以要买书,俺知道了才明白原来的货物卖不出去,正要回船的时候正好路过女学馆,就进去碰碰运气,哪知道你们俩也在那里,俺一句话还没说,一口茶也没喝,就被你们给拽出来,原来你们是被两个黑女人给难住。”唐敖道:“我约多九公上来玩,本来是想看看这里的人长得到底有多难看,谁知道只顾得谈文,他们长得好不好我们还没有看清楚,今天倒是他把我们的丑陋之处给看明白了。”多九公道:“一开始我们只是当成门外汉,随他谈什么也没想到会出丑,可惜我们大意了,一进门就冒充文人,以致于露出马脚,没机会补救,偏偏她们的老师是个耳背,不然的话拿这老秀才出气也能平衡一下心理。”唐敖道:“据我看来,幸亏老师是个聋子,他要是不聋,只怕我们还得吃亏,你看他教出来的学生都这么厉害,何况是先生本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是老师,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儿,学问岂能悬殊,要是用寻常老秀才概括他,那可真是以貌取人了。 世人只知道纱帽底下好题诗,那里知道草野中埋没了很多鸿儒!这位老翁就是榜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