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掘墓人---司马懿的奋斗》
第1节

作者: 子非嘉澍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28 19:45:57
  前言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雷蒙阿隆
  很久没有码字儿了。原来的天涯账号荒废了若干年,也忘了密码,找回了很久也没找回来,无奈重新注册了一个。司马懿的故事也已经码了十几万字了,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就能写完。应该不能是个坑。
  原来是博客,后来有了微博,再后来朋友圈。跌跌撞撞的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屏幕越来越大,视力却越来越不好,直到有一天大夫姐姐跟我说就我这眼神以后就基本要告别朋友圈了。时代像轮子一样越转越快,我们也急匆匆往前跑,有一瞬间发现自己好像再也停不下来了。就像你的车再好,你的房子再大,但你却再也不能在一个少年的清晨推开窗户,清新的风伴随着鸟叫扑在你的脸上。这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说的现代化的陷阱。

  时间过得飞快,四十岁的时候好像还没有多久,转眼间一年已经过去了。来不及叹息。三十岁的时候还像模像样的写过一篇文章,祭奠过去的二十多年,现在翻出来看看,觉得真是幼稚,甚至是不忍猝睹。所谓青春,似乎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每个人不管你多年轻你都会觉得已经年华不再。当多年以后 回头看看,那些你不断叹息的年月拼凑起来就是你的青春。抛开那些伤春悲秋的情绪,当下就是你此生最年轻的时候,以后的你,无非是一天天变得更加苍老而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再热衷于饭局,不再热衷于追求生命,不再热衷于热热闹闹的场合,不再需要那么多朋友。

  以前在看《论语》的时候,老夫子说四十不惑,想当然的认为人到了四十就会把很多事情参透,从而余生没有什么疑惑。这两年突然觉得老人家的意思是不是说,其实人生的迷惑依然还在,但已经不想知道它的答案了,让上帝的归于上帝,让凯撒的归于凯撒。《论语》中记载的,老夫子在将要终老之时慨然叹息,未知生焉知死,我觉得可能他老人家穷其一生可能还是有很多事情没有想明白,有很多抱负无从实现。能参透这一点,让我觉得比我苦苦求索生活的意义更让我欣慰。

  这一年,其实想明白了很多东西。
  最近对西晋和五胡乱华的题材非常感兴趣,把能想起来和能找到的书都看了,从西晋到隋唐三百年似乎在人们心中是一段含混不清的时期,似乎从三国以后就开始做一场春秋大梦,梦醒了就已经是隋唐盛世了。可悲,这个民族多少弥足珍贵的东西就是这样被自己忘了或者毁了,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被在人刻意遗忘或者篡改的时期。原来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有一种错觉,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后历史就停了,似乎一切都结束了。其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诸葛丞相身后伟大的将相依然像繁星般闪耀,历史也没有一刻因卧龙先生而有所改观。

  你觉得三国是乱世,后面的三百年更乱。
  史观这个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属于三观之一,我的史观是我在成年后读的一本本的史书建立起来的。很多年以后,我才觉得在所谓国民教育的历史课本里读来的所建立起来的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印象基本上都是错误的,我原来建立起来的那种不知道能不能被叫做历史观的东西轰然倒塌。到很后来我才意识到大多数来源于历史课和小说电影的历史观是多么的可笑,那种所谓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多么的误人子弟。诚然,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看到的东西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但如果你从各个方面或者各个不同人眼中的信息融汇起来,加上自己的判断,你就会得到越来越接近真相的东西。我真的觉得国人的史观有必要重塑,抛弃那些想当然的善恶观。真的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所谓好人和坏人么,真的每个人都是他们身上的标签所显示的那种大忠或者大奸么?刘备就代表时代的潮流就是正义的化身,曹操就是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么?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故纸堆里的故事,告诉我,千百年前的那些人和二十一世纪的人一样,都有着复杂的人性。每个人都是怀着善意去生活,都想和我们一样出人头地有更美好的生活,只是在时代的潮流的裹挟之下,无可奈何之下有的成为忠良有的成为佞臣,千百年之下人性并无二致。将历史人物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是没有意义的,正面人物是时代造就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反面人物又何尝不是,他们都是在历史的车轮裹挟之下别无选择的成为所谓好人或者坏人。不带偏见的去看人物和他的选择,理解他们的选择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对于后人来说可能更重要,如果说有所谓的史观,这可能就是我抛开所谓唯物的和唯心的非黑即白的史观之外的,我的史观,。

  司马懿同学算是三国时代的终结者和两晋时代的开创者。

  想了很久才想到这个名字,《司马懿的奋斗》。司马懿此人确实是三国时代的集大成者,由于家族的背景,在三国时代领兵打仗的韬略应该能排在前三,作为帅才与诸葛亮不相上下。而且进退感非常强,知道该进取的时候进取该消停的时候消停,在万念俱灰的时候对手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误就能被他抓住,一举翻盘。三国时期豪杰辈出,有能力的人不少,但大部分是勇武有余谋略不足,或者是不知道隐忍,错失好局,令人扼腕。虽然三国时代不是他亲手终结的,但他奠定基础使得司马师、司马昭只要有中人之才再加上魏国的实力,不出意外就能够灭吴蜀,完成四海混一。从来没有写过长篇的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试试看吧。说不好它应该算是小说还是什么,基本上就是把很多书里关于这个人的故事穿起来,当然一同被穿起来的还有东汉末年一直到西晋初年的这个大时代,以及这个时代里作为陪衬的林林总总的骗子、英雄、豪杰和懦夫。我试图不去从道德的高度去看待司马懿,或者诸葛亮,而是从大时代下历史人物的选择来看待导致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司马懿此人,不是生而阴险和腹黑,这个人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年少轻狂,曾经胸中也有那种叫做理想的东西。但官场险恶,让他不得不隐忍,当周正因其轻狂要杀之而后快的时候,他明白轻狂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不得不隐藏锋芒;曹睿把他逼到墙角的时候,他不得不残忍,他不残忍,家族就要灭亡。阴险你就可以活下去,光明磊落你就要被夷三族,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我并不否认三马食一槽的历史定论,但有的时候可能是求生的本能让司马成为曹魏的掘墓人。史料越是丰富,司马懿这个大家印象中的乱臣贼子就越复杂,有着我们很多人的影子,有血有肉,呼之欲出。

  我写的这个东西,为了不陷于史料的矛盾,因此不考据不争论,我写出的就是我认为正确的,有自己的想象,也许与你所知道的不太一样,也请姑妄听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