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祭坛上的游戏——中国古代宫廷政变》
第52节

作者: 庶民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28 00:43:38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苦心起草的遗诏就此失去了作用,李唐宗室失去了政治上的话语权。但是篡改遗诏也给李唐宗室一个日后打击韦皇后的口实。通过遗诏,韦皇后确认了自己唯一的辅政者地位,但是否决遗诏,其实也就否定了她的合法性。
  韦皇后马上行动起来,开始为当皇帝做准备。她把中宗死亡的消息暂时封锁了起来,先办几件大事。既然选择李重茂当皇太子,就得看好李重福,防止他反叛作乱。她首先派五百兵丁到均州防范李重福,以巩固太子的地位。
  她又派两个心腹宰相裴谈和张锡到东都洛阳,稳定东都形势。唐朝实行两都制,东都是洛阳,西京是长安,现在一切大的政治决策都在西京长安进行,东都洛阳也要派人防范。然后她又安抚以李旦为首的李唐宗室,把李旦升为太尉,又封李旦的儿子李成器为宋王、李守礼为幽王。
  要不要防范相王的儿子们呢?相王一共生了6个儿子,活到成年的有5个。从公元698年武则天决定还政李唐开始,这5个王子就出阁,到宫外单独居住了。他们的住宅建在长安城的隆庆坊(后改名兴庆坊),相互之间比邻而居,和他们父亲相王的府邸亲仁坊中间隔着几个坊。韦皇后派兵把相王府邸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了,但她没把相王的的几个毛孩子放在眼里,没有任何防范措施。韦皇后集团里有一个叫李峤的宰相提醒她,现在形势紧张,赶紧把相王的几个儿子打发到地方去吧,但她没有听从。

  韦皇后又火速提拔了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当宰相。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这几个人久经考验,政治上也非常可靠,有他们在,韦皇后也觉得很放心。
  最重要的是掌握枪杆子,解决军队问题。李唐王朝的军队分为府兵和禁军两个系统:府兵是民兵,是从各地调来的,任务是轮流到京城值勤,保卫中央;禁军是职业兵,常驻京城,专门负责保卫皇帝。现在韦皇后要想掌握枪杆子,就必须两个系统都要抓。她先召集五万府兵到长安集合,分成左右两个营,让她的两个娘家堂侄掌管。这两个小伙子既是韦皇后的娘家人,又都是中宗的驸马,政治上非常可靠。

  禁军系统内部又分成两支力量,一支叫做飞骑,另一支叫做万骑,每支队伍各分左右,所以禁军实际上是四支队伍。韦皇后安插了两个韦家子弟,再加上一个娘家外甥和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延秀。
  府兵和禁军的六个最高将领都安排了韦家帮,韦后再任命自己的堂兄韦温总知内外兵马。在韦后的安排下,长安城一下子成了一个大兵营。
  六月初四,韦后召集文武百官,正式宣布唐中宗李显不幸因病逝世的消息。同时发布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由韦后临朝摄政。同日大赦天下,改元唐隆。
  六月初七,太子李重茂登基,尊韦后为皇太后。
  韦皇后这一系列部署和当年唐高宗死后武则天的安排几乎一模一样,她真实的想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日期:2017-05-04 18:17:34
  2
  韦皇后大权独揽,磨刀霍霍,马上惹怒了一个人,谁呢,太平公主。
  神龙政变刚一结束,太平公主就被晋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和她的哥哥安国相王李旦的封号对应,一个“镇国”,一个“安国”。第二年,唐中宗李显又颁下诏令,让太平公主开府,设置官署。

  本来,唐朝制度规定只有亲王才能够开府设置官署,公主作为女性没有公事要办是不开府的。太平公主居然也开府设官,仪比亲王,这不仅表明她特殊的政治地位,同时也等于认可了她对国家公务的参与权。太平公主也借着开府设官的权力,发展个人势力。她引荐的朝士,大都做了大官。
  唐中宗还将太平公主实封都涨到五千户。享受多少户的实封,就等于能向多少户人家征收租税。按照唐高宗时期的制度规定,亲王应该享受实封八百户,最多不能超过一千户;而公主只能享受三百户,太平公主一个人就等于十六七个一般公主的经济待遇。太平公主的七个孩子也都享受实封。赏赐给太平公主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她家的经济实力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唐中宗又专门派出禁军卫队进驻太平公主的府邸,每十步设一个岗亭,由卫兵带武器巡逻值班,保卫的规格和皇宫完全一样。

  神龙政变之后,中宗想要借助武家的力量打击功臣。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一起立功,同样遭受猜忌。面对中宗的猜忌,这对兄妹联合自保。神龙年间,李旦一共嫁出了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太平公主前夫薛绍的堂弟,另一个则嫁给了薛氏族人薛伯阳。太平公主虽然改嫁给了武攸暨,但是和前夫薛家人并没有断了往来。通过这样隐蔽的渠道,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暗通声气。
  本来,太平公主是个适应性很强的人,无论是李家当皇帝还是武家当皇帝,她都能接受,因为无论在哪一朝都能安享荣华富贵。可是如果韦氏当皇帝,她就十三不靠了。坐以待毙不是太平公主的性格,向韦皇后献媚讨好苟且偷生,也不是太平公主能做得出来的。剩下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跟韦皇后拼了,搞一场政变把韦皇后干掉。相王李旦实力强,又利益攸关,应该是太平公主最合适的合作伙伴,但是现在是政治敏感时期,相王肯定是韦皇后的重点监控的对象。太平公主正在权衡的时候,有一个人来找她了,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是相王的侧妃窦氏所生,在家排行老三,人称"三郎"。
  李隆基在童年时代就经历磨难。李隆基出生在垂拱元年(685年),当时他的祖父唐高宗已死,祖母武则天为了实现皇帝梦,改立四儿子李旦当皇帝。李旦虽然有皇帝的名分,却并没有皇帝的权力,从当上皇帝的第一天起他就被母亲软禁起来闭门谢客。李隆基5岁的时候,父亲李旦被降为皇嗣,整天被武家的侄子们算计。最严重的一次李旦落到了酷吏手里,如果不是乐工安金藏剖腹鸣冤,舍命相救,恐怕李旦一家都得死于非命。李隆基的母亲窦氏出身大族,长寿二年(692)被武则天人间蒸发,外祖父家全家也被贬到岭南。李隆基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李隆基的姨妈窦姨就经常关照他,把他带在身边。

  李隆基从小就是个牛人。7岁那年,李隆基兄弟们出阁,小王子们可以离开宫廷到宫外居住。按照规矩,这些出阁的孙子们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到宫里来拜见奶奶武则天。有一次,李隆基来朝拜,武则天的堂侄武懿宗值班。武懿宗一贯恃宠骄横,看见李隆基小小年纪却仪卫严整派头十足,就想杀一杀他的威风,就上前大声喝斥李隆基的卫队。李隆基镇定自若,叱责他说:“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这是我们家朝堂,关你什么事!武则天一看小孙子这么厉害,啧啧称奇。李隆基骄傲强悍的性格童年时代就表现出来了。

  李隆基有一个外号叫“阿瞒”。他小时候,宫里的人都这么叫他。阿瞒是曹操的小名,曹操在后世已经成为一张大白脸,意味着奸诈和权谋。唐朝时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并非如此固化,当时这个名字固然意味着工于心计,但也意味着有领导才干。
  武周统治结束后,新皇帝李显恢复了李氏皇族的地位。李隆基作为唐中宗李显的亲侄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官拜四品卫尉少卿。太子李重俊政变之后,中宗对弟弟李旦不放心,李旦的儿子们纷纷被发配到地方,李隆基被降职为五品的潞州(今山西省的长治市)别驾。潞州别驾名义上是虽然潞州的副长官,但实际是个闲职,不具体管事。这次发配对李隆基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离开长安的时候李隆基垂头丧气。

  在偏远的潞州,李隆基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他是李唐皇室的代表,同时又是州里的副长官,潞州刺史也要敬他三分。李隆基在潞州倾心结交英雄。他结交的第一个英雄叫张暐, 张暐是潞州当地的一个县令(铜鞮令),家里非常有钱,喜欢打猎,好交朋友,跟李隆基性格很相投。通过他,李隆基又认识了不少当地人物。李隆基结交的第二个英雄叫李宜德。李宜德原本是一个有钱人的奴隶,虽然出身低微,但是身手矫健,马骑得好,射箭也是百发百中。李隆基把他买下来,给自己当保镖。李隆基身边有两个保镖,一个是李宜德,另一个是王毛仲。王毛仲是个高丽人,出身官奴,因擅长骑射被李隆基挑中,从长安带到了潞州。经过一番活动,李隆基身边出现了一批追随者,平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亲信势力。

  景龙三年(709)年底,李隆基奉命从潞州回到长安。回到长安后,李隆基开始暗暗发展势力。经过半年的时间,他就结交了一批英雄人物。
  眼下,看到韦皇后咄咄逼人,临朝摄政,他坐不住了,难道李唐宗室又要倒霉了?左思右想,李隆基觉得只有政变一条路可以走了。搞一场政变,既可以挽救李唐王朝,对自己也有好处。可政变这条路该怎么个走呢?李隆基决定去找太平公主?相王有皇叔之尊,还当过皇帝,身份特别敏感,是韦皇后重点防范的对象。太平公主有实力且目标相对小,而且她政治经验丰富。
  一看见李隆基,太平公主眼睛一亮,思忖着: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吗?就跟这个年纪轻轻、没有什么名分的三郎合作谋划一场政变吧!他是相王的儿子,拉上他可以利用相王李旦的隐性实力。一旦政变成功,拥立根本不知情的相王李旦当皇帝,就如同平白送给相王父子一个大礼包,他们岂不感恩戴德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