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乡干部的村野诡异故事集》
第1节

作者: 光暗森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01 03:24:55
  前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请各位看官努力想象存在着一个极度宏大的时空场景,贯穿了宇宙的起源、壮大和衰亡,由满是黑暗冰寒的虚空构成,背景中的某处,一朵微弱的火光在不屈地摇曳。火光每壮大一分,便驱散黑暗一分;火光每收缩毫厘,黑暗便入侵毫厘。
  火光便是人类文明,我们身处其中细若尘埃,仍然极力眺望黑暗的深空,试图在光暗的模糊交界处发现一些这个世界的真相和本质。
  往往当火焰晃动的某一瞬,光亮范围边缘便同步收缩,丝丝缕缕的黑暗刹那入侵,使眺望者灵魂深处仿佛打开某扇大门,种种黑暗幻像抑或真实存在闪回间长驱直入脑海,让人汗毛倒竖,冷汗淋漓,遍体生寒。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自然界为人类划了一个圈,圈里是我们,圈外是未知。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面对着种种黑暗里的未知。
  ......
  我是一名乡镇干部,乡镇体制内工作决定了我应该是一个坚定的古典唯物主义者。然而,日常却常常听到甚至亲身经历个别非常难以用唯物主义来解释的现象事例。
  我想,唯物主义的核心是实证主义,对一些真实存在的现象和事例,如果仅仅因为我们现有的科技实验手段无法去实证它,便妄下断言其为唯心主义,这本身就不是唯物的态度!

  很悖论吧?
  ......
  日期:2017-04-01 03:35:00
  1、一语成谶之就葬这里
  《圣经》有言: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可这是神仙玩的游戏,那叫“口含天宪”。用在普通人身上,最多只能叫“一语成谶”。

  2003年我还在某个乡镇工作。大约是秋冬季节的某天下午,雨雾濛濛,乡中学三名领导前来汇报工作,说是有个年轻老师病死了,死者是外乡人,其老家人丁稀少,亲属怕麻烦,要求就地安葬,日后方便了再迁回原籍。
  学校遵从亲属要求,按照当地风俗找风水先生选中了一块地,但在与地主协调时遇到了麻烦。现在,要求乡里面出面做好地主的思想工作。
  校长带领下,我们一行四人离开乡政府所在地,在泥泞的的机耕村道上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岔进一条狭窄的山间小道,在树木和杂草丛生中行进了大约100多米后,来到一间简陋的单层木楼农户前。
  木楼单家独户远离村庄,隐藏在一个小峡谷之中,背靠大山,周边树木葱茏,环境光线偏暗。木楼前是一张不大的鱼塘,鱼塘依托山势,系大小石块将一条小山沟堰塞而成。
  塘边有一处地势相对平缓的坡底------为什么要特别点出这块坡地,先给各位看官挖一坑,容后再补。
  进入木楼家时,户主和他十七八岁的儿子围着火塘正在吃早饭。楼里面各种生活物品随意摆放,显得非常凌乱,基本没有家用电器,应该是一户典型的贫困家庭。

  校领导中有人当过男孩子老师,与户主相熟,寒暄之后就直接说明来意,把死者的概况和困难介绍清楚,动员他让出山场墓地位置。
  在当地农村,一直没有向死者亲属收取墓地占用费的习惯,农民思想朴素,认为死者为大,一般情况下不会为难丧葬活动。但但本次来访的困难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
  全程的说服和交锋话语已经忘了。总之,户主坚决不同意让出一分一毫土地,死死咬住一个理由不放---儿子还小,自家山场边上埋了死人,担心以后儿子上山干活时害怕。
  我和校领导们所有好话已经说尽,基本上就差跪下来求人了,可他还是不肯松口。
  他儿子端碗坐在一边,自己也看不过去,忍不住也加入了劝说行列---爸,就让地给X老师吧,以前他也教过我,人家外乡人,来到我们这里教书,教出很多学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能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积点阴德吧。我长大了,我不会害怕这个老师的,不会有事的……
  户主绷着脸,后来干脆连话也懒得说了,理也不理我们。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告辞出门。
  x老师出山的日期就是第二天,而丧葬用地还没有落实,加上之前农户的态度非常顽冥不灵,让我心情烦躁。带着憋屈跟随大家走出门口,走过狭窄的鱼塘小堤坝---大约是刚刚到达之前的平缓坡地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猛地指着坡地发恨出声说道---这样的人,怎么说道理都不通,一块小小的坟地都不肯让出来,如果有可能,就把X老师埋在这里,就让X老师以后在他家门口天天陪着他。
  说完,我就问校长,学校旁边还有合适的坟地吗?校长沉吟一下回答说没有。
  大家默然无语。
  下到机耕村道时,远远走来两个村民。校长小声说,那两人就是河对面村民小组的人,要不要问问他们?我点了点头。
  村民远远地和校长、书记打招呼,原来都是他们以前的学生。
  校长委婉地说起了为X老师找墓地的缘由,问他们有没有办法。两人很吃惊,啊?X老师不在了?喔,坟地?没问题,包我们身上……不过,我们的地都在河对岸,现在又没有桥,听老人讲抬棺材淌水过河不吉利,如果在河中间发生什么意外就很难搞了。我们再想办法吧?

  这时候,另一个年轻人说话了,啊,我记起来,我们小组在河这边有地的,不用抬棺材过河,下午我们回去和地主说一声,包我们身上了!
  我们四人大喜,连声道谢。这时候,我心中全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事情办成了,剩下的就是学校怎么运作了。当下,精神恢复抖擞。
  记得第二天召开一个比较重要的会议,各项议题完成以后,我陪着几个参会的村支书主任一起在食堂用餐。乡中学副校长也在座。
  十余年前,我们乡下餐饮无酒不欢,当然也就只能是米酒而已。支书主任负责村里面的全盘工作,很多事情需要他们配合参与,非常辛苦。每当召集他们来乡里开会,都要认真做好接待工作。
  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昨天上午那个户主突然冲进政府食堂,满脸焦急地站在我面前,气喘吁吁地只有一句重重复复的话:“你不要让他们挖啊,我愿意了,我愿意了!”
  一见此人,我就想起头天在他那里受过的憋屈,故意摆起架子,晾他在一边,理都懒得理他说什么,只顾和几个支书主任边吃饭边谈工作。

  这人满脸卑微,陪着笑唠唠叨叨了半天,终于让大家听懂了他的意思。原来,另一个村民小组帮X老师找的坟地就在他家门口,现在他想阻止他们挖金井(掘墓),但掘墓人回答说又不是你家的地,关你什么事?你去找乡里面,如果乡里同意了,就换地方。现在,这此人愿意让出昨天学校和他协商的墓地。
  看他满脸大汗,估计是找我也找了很久才找到的吧。
  昨天你为难了我,今天我能不记仇吗?快意浮上心头,架子摆的更足,和支书主任主任谈完工作,又开始探讨村里的产业。
  足足过了有半个多小时,旁边一个交好的教办同志蠕蠕地劝说了----这个人是我的亲戚,还是照顾他全家人的感受,表个态让他们换个地方吧,就别让死人来为难活人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