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第54节

作者: 琴心剑胆何足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04 08:34:53
  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未完待续)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述图是从东南往西。述图人先说的是地域最南端的海南岛,“瓯居海中。”,那是为了方便记忆,便于将来复原地图,地图很难复原,但能绘出个很简单的大概,后世的《禹贡九州图》即是在其基础上得来,不然如何得来?
  “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说的是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高山族也是夏民后裔,更确切说是颛民后裔,皆因“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闽西海北”,说的似是金门岛。金门岛在大陆这边,离台湾岛最近,是先人渡海必经之路。亦在闽江出海口处,闽江两岸无疑是宜居带。海内经云“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山经中已经解出禺槀之山、南禺之山所在,番隅该是赣江平原所在,便是图上泛林处,桂林八树在其东,从人**通分布看应该在厦门或汕头一带。桂林八树大概是说那里有很多桂树林,嗯,可见桂树被先人大量栽培,我想主要是生产香料,拿之与外地进行物资交换。海内经云“有桂山。有翠鸟。有孔鸟。”桂山又出现了,可见那一带桂树不少。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述图人匆忙中少写了个“入”字,郁水出湘陵,南入海,图上显示的很明白。离耳国主要指雷州半岛,地图上看就像离开的耳朵。伯虑大概是述图人看到影像里的人老是一副思索的表情,各行各业都有,雕题则是说人们在雕刻写字啥的,北朐大概是说人们用架子挂着卷曲的干肉。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枭阳国人长得非常奇怪,倒像是黑猩猩,“其为人人面长唇”,描述就很奇怪,若是人又何必强调人面?反踵像是形容黑猩猩的内八字脚走路姿势,踵是脚后跟。“见人笑亦笑”,很奇怪的用语,是见同类笑还是见外人笑?倒像是后者,“手操管”,述图人看到的肯定不是拿着树枝而是管子,自然界中的东西无加工很难成为管子。联想到其处地域丰富的物种资源和显著的异形(南山经有述),一旁的雕题国还是九尾狐野化繁殖基地所在,我想枭阳国人是神改造驯化的一批黑猩猩,做为留驻此地的管理员,而此地是神的一个物种研究试验场,严格说该算是海外,但显然附近所居都是夏民,黑猩猩也实在算不得神人,只会模仿人笑。海内经云“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看来是大猩猩而不是黑猩猩,不过成年黑猩猩也能长很大。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说的乃是亚洲犀,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现已在中国绝种,我想神对我们一定很失望,那也是神离去的理由。舜葬我们知道是在九嶷山,九嶷山旁是古会稽山(西侧)。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苍梧之山我们知道是泛指郴州地区的山,包括了九嶷山,以我看阳是指东面,阴是指西面,理由就不啰嗦了,山海经中多有暗合。海内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很有趣的现象,海经中几处的泛林或范林都是三百里。是巧合还是神为?该泛林靠近黄山西侧。
  “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兕兕知人名不知是何神种,有何特别?像只是为了图中定位而设此一述。其形象倒像禹时代的神使。海内经云“有青兽,人面,名是曰猩猩。”,所处似乎是对应兕兕知人名。
  海内南经的前半经文述解完,我们接着往下看:
  日期:2017-09-04 08:41:45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犀牛说的是野水牛,中次九经中称为夔牛,数量很多,夔牛不是夔,夔亦不是夔龙,山经篇里已解释过了。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蜀主要是四川盆地,多河流,巴主要是汉水流域(长江支流,不是汉江),那多是山区,故有巴山蜀水一说。但上古时代有巴国并无蜀国。孟涂像是个广义上的神人,丹山我想是说丹江口的武当山,孟涂之所或在郧县。海内经云“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大暤即伏羲。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窫窳很可能是帝的心腹重神,却被一神君的臣子所杀,帝命群巫复活窫窳,然而复活后的窫窳相貌大变,神智异常,成了食人怪物,只能放之于荒野,任其自生自灭。“弱水中”乃指乌江中游。海内西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海内北经“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危与贰负窫窳”,少个“杀”字,值得玩味,暂时先说神君贰负是杀窫窳的主谋,杀窫窳的凶手是神人危,他被枷号示众。我怀疑神君贰负治下的神民亦受到牵连,成了一目、无肠、深目、聂耳国民,如同形天部众—贰负是反叛之意,并非实名,神君所叛的只能是帝,反叛帝个人也完不成,必须是群体行为,杀窫窳应是排除通向目标的障碍,而矛头却是指向帝的。对反叛者最严厉的惩罚是抹去其名,使其虚无,后人只知其事不知其人。由此说来,神界至少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动乱,一方主角是帝,另一方主角分别是贰负与形天,两次的帝是不是同一个我不知道。海内经云“有窫窳,龙首,是食人。”,窫窳在姬满时代仍在。又有“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顾之尸。”,说的是危,危无疑是死了,那是个雕像。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建木亦该是神工建筑,可以当是木建筑而绝不是石建筑,“其状如牛”,牛特征除了两角、大鼻孔,便是脊背的凸了,我想是说后者,因为“引之有皮,若缨、黄蛇。”,有许多丝带线管牵引着,像个帐篷形状,更像是巨大的伪装的野外工作帐,为什么呢?“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罗是捕鸟网,栾的果实很像气象观测用的三叶风轮,蓲是初生的芦苇(毛绒绒一片),建是立、造。你觉得建木是什么?建木在窫窳西边的“弱水上”,是说其在乌江上游,若其在水中,那就失去伪装意义了。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呃…无足,那即是说有手,氐人国民该是我们熟知的人鱼形象,居处于江水中,而岸上的夏民显然是少数,且是散居,难以成国。氐人国为何算是海内?仅仅因为岸上有几个夏民吗?我想氐人国与氐国有些关系,氐国在海内西经出现,位于甘肃、青海的兰州至西宁一带,氐人国是氐国人的一支迁居蜀地后,接受了当地神人的改造,成为人鱼,为神人采集水产,但仍保留着夏民身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