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22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红楼梦》的作者应该不是红学家们所说的曹寅的孙子,而且这本书的成书时间不是红学家们所说的乾隆时期,而是起码在雍正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康熙中期(因为以手抄本流行还需要很长时间),这些都充分支持着笔者的观点,《红楼梦》的作者是一群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而这本书的主旨则是“反清悼明”!

  这样说来,许多读者拿红学家们的观点来质疑笔者的理论基础已经完全倒塌了。这即是笔者对之前诸多网友的质疑的回应,谢谢大家!
  日期:2017-03-18 22:12:59
  用元春之死影射袁崇焕冤案
  在“癸石”第八十三回中,我们从甄宝玉口中得知他家有一个“做尚书的四十余岁兄辈带兵打仗,屡获战功,却被奸人诬陷,已经凌迟处死”。很明显,这个人是影射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袁崇焕。甄家是贾家的影子,在甄家发生的事情,也必然会有贾家发生,这也即意味着贾家也会有一个“带兵打仗,屡获战功,却被奸人诬陷,被凌迟处死”的人。

  那个这个人会是谁呢?看到“癸石”第九十回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个人竟然就是元春!
  在“癸石”第九十和九十一回中,领兵抵御贼寇的元春被诬“与戎羌勾结,收受贿赂,已经凌迟处死”,这分明就是袁崇焕冤案的翻版!
  (元春是主流红学的一个“死穴”,但实际上她在原著中影射袁崇焕。)
  一直以来,元春都是一个“谜”。依据主流红学家们的想法,《红楼梦》就是“曹家家事”,“曹贾互证”。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我们暂且不说贾府的“荣国公”和“宁国公”是曹家难以企及的高度,单单元春这个皇妃,也是曹家所不可能有的!曹家只是包衣,其女子是没资格嫁给王公贵族的,更别说是进宫当皇妃了!
  只是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元春竟然会影射袁崇焕,作者的构思实在超出我们的预料!
  但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元春的判词、图和曲子,其实作者早就将元春的命运写了出来!

  在第五回元春判词的画里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这个“香橼”的“橼”字也是 “袁”字的谐音,而弓则是指武器,也代指战争。而在这一回中,贾政做梦又梦到了“猿”,实在是太直白不过了。
  第五回里元春的判词和曲子与本回中的故事完全都对应上了,而那句很有名的“虎兕相逢大梦归”我们现在就能完全明白了,“虎兕相逢”即是指战争,程高本中将其改成“虎兔相逢”,这显然是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坐实了元春因战争而死!
  第十六回中说,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袁崇焕也担任过“尚书”,影射得更为直白。
  在第五回元春的曲子里还有一句“望家乡,路远山高”比较奇怪,因为小说中贾家住在京城里,贾家人还动不动就去宫里探望元春,元春有次还叫太监从宫中带了几条谜语要大家猜,双方应该住得很近,怎么会“望家乡,路远山高”呢?
  其实这里的“望家乡,路远山高”有两层意思,一是元春遇难之时,虽然离家乡很近,但根本无法传递消息、要大家早作防备,所以是“路远山高”,另一层意思则是影射袁崇焕的名讳!现在的版本,由于是简体字的缘故,无法显出作者的本意。“远”字的繁体字是“遠”,而高和崇是一个意思,这里很巧妙地把袁字和崇字都嵌了进去。所以,在“癸石”第五回中的这里出现了一条署名为“畸笏叟”的批语“此句触眼,命删去另改。畸笏叟”,因为这里实在是太过直白了,很易让人联想。

  如果有人还觉得这个很难接受的话,我们再来看看元春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所作的谜语: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语的谜底倒一点也不难猜,就是“爆竹”,俗称“炮仗”。爆竹在爆炸时,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这正是一个“焕”字!
  爆竹最终的命运是粉身碎骨,身体的每一部分都会分崩离析,而袁崇焕最终的命运是被凌迟,也即是“粉身碎骨”!
  如此看来,元春即是影射袁崇焕。在真实的历史中,袁崇焕一死,大明王朝的江山也到了尽头。而在“癸石”中,元春一死,贾府被查抄,紧接着遭遇贼寇入侵,曾经风光一时的贾府也到了末日。贾府也即影射着皇宫。
  在第一回里有这样两句:“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在甲戌本上有条批语:“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这里的“元宵”即是“袁消”,袁崇焕死了以后,明朝也就到了灭亡的时候了!
  很显然,作者们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可谓是刻骨铭心,认为袁崇焕死得太过冤屈。所以在批语中写道“千古尘网谁抛撒,入彀尘民多少家,繁嚣终有梦醒时,展眼忠骨焕烟霞”,在这里又再次提到了“焕”字。

  (作者对袁崇焕的冤案寄托着无限的同情和悲痛。)
  紧接着,又在夹批中写道:看此句,批书人亦心如刀割,不知如何作批。只再赋诗一首以发感慨:英雄爱向群山立,古今茫茫秋思飞。伤感不晓因何起,多少壮怀却化泪!
  从这些批语中,都可以看出作者对袁崇焕的冤案寄托了无限的同情和无比的痛心!
  在历史上,对袁崇焕一案,一直是众说纷坛的。有人认为他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误国奸臣。至今仍是各执一辞,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主流史学界是倾向于前者的,外国人编写的《剑桥中国史•明史》也倾向于袁被冤杀。
  在《红楼梦》中,元春之死固然是一个十分重大的事件,但这只不过是为黛玉之死这个更大的事件做铺垫而已!
  日期:2017-03-19 22:36:17
  《红楼梦》“明珠家事”的背后
  乾隆皇帝在读到《红楼梦》之时说过,“此明珠家事也”!这是乾隆帝对《红楼梦》的第一印象,因为他对明珠家的生活是十分的熟悉的,而《红楼梦》中也的确有许多明珠家的影子。
  明珠,即纳兰明珠,康熙时大学士,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乾隆对《红楼梦》的评价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和曹家根本无关。明珠家的生活岂是一介包衣曹家所能比拟得了的!
  明珠之子即纳兰性德,是有清一代著名的大词人。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由此可知,纳兰性德身份十分的显赫,不是等闲之辈。

  (纳兰容若,是有清一代最伟大的词人。)
  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