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密码:讲述故宫的秘密》
第33节

作者: 停杯一问s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31 08:53:01
  我和胡所长一致认为,柳师傅研究出了木雕鬼脸的某种秘密。恰恰在这时候,突变发生,人昏迷了。至于发现了什么秘密,只有人醒过来才能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判断自己也说不清,反正这种感觉很强烈,姑且称为第六感吧。
  我和胡所长统一口径:木雕鬼脸以后改称雕漆脸谱。这样更能体现出文物的本质,它本来就是一件雕漆文物。而且叫鬼脸太吓人,不利于展开工作,以后统一称为脸谱。
  小季拿来了午饭,每人一盒。我们心不在焉地吃着。王册那边也打来了电话,柳师傅还没有醒过来,医生也没有最终确诊。总之排除了脑出血、脑梗塞、低血糖等各种常见病,目前只能采取保守治疗。

  我和小季把地上散落的东西都收拾起来,什么颜料盒、小刀、摔碎的茶杯、眼镜等等。胡所长又对着漆雕脸谱研究了半天,没有收获。毕竟他不是专门搞漆器研究的,如果非要往深处挖掘他的身份,只能说早年当过兵,后来做了几年的土夫子,接触过很多文物不假,但是并未系统研究过,再后来移居美国漂白了身份。专门研究文物还是在移居美国之后,不过专业是青铜器和瓷器,毕竟当年当土夫子的时候接触这两样最多。

  整个下午即将过完,柳师傅那边还是没有好转,医生用了各种办法,人依旧昏迷。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都在北京,这里如果查不出原因,别的地方更别提。
  胡所长不甘心,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查出真相。他让小季去办理加班的手续,今晚上要在这里过夜。在故宫里过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种手续相当繁琐,万一赶上哪位领导不在,就得往后拖。好在我第三研究所地位特殊,审批手续相对简单,胡所长又是特聘来的海归,面子大得很,只要他说加夜班,基本上都能通过。
  我不禁再次想起鬼借宝的传说,柳师傅已经搭进去了,难不成还要把我们搭上?“所长,晚上真要在这过夜?”
  “那是自然。柳师傅在晚上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夜里或许能还原一部分真相。”胡所长靠在椅子上,双眼微闭,似乎在思索晚上的计划。
  太阳落进宫墙之下,小季办好手续回来了,还带来了晚餐。这丫头做后勤还行,至少带盒饭很在行。这时候王册那边来了消息,柳师傅醒了。

  日期:2017-08-01 09:54:44
  胡所长顾不上吃晚饭,立刻动身赶奔医院。临走嘱咐我和小季,哪也别去,千万把雕漆脸谱看好了。
  小季满口答应,不就是呆在屋里别动嘛,比清点文物简单多了。
  我心里则极其不平静,原本指望着老胡唱主角,他这一走,剩下我和小季能应付的了?小季这丫头我算看出来了,除了搞搞后勤啥忙也帮不上。等于我一个人要扛下所有的变数。扪心自问,自己有那能力吗?小季这丫头除了能做个伴儿,壮壮胆儿,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弄不好还会是累赘。

  “所长,要不医院那边我去,你留下?”我征求胡所长的意见。
  “不行,刚从昏迷中醒来的病人很脆弱,得进行心理按摩,你会吗?”
  我直摇头,心理按摩不会,身体按摩倒是见过。“要不,你把小季也带上,也好帮把手。”我再次提出要求。
  胡所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本正经地说道:“小季大有用处,留下来陪你最合适。别以为她是累赘。”

  我不再说什么,再争执的话被小季听出来,这丫头还不得跟我翻脸。
  胡所长简单交代了几句,起身离开西三所,也就是离开故宫。
  在西三所工作的员工陆续下班,偌大的院子只剩下我和小季。其实现在才五点半,远没到天黑的时候。由于四周的宫墙太高,日头早早被遮护,天早早就黑了。院子里树木特别多,有大有小,也遮住了一部分光亮,在北京这座大都市,能在院子里见到这么多树木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树枝上偶尔还能看见一只或黑色或白色的猫,显得懒洋洋的,这是我在白天的故宫里第一次见到猫。
  靠宫墙的地方长着一棵杏子树,果实染着浅浅的红色。小季嚷着要吃杏子。我只好爬上树去摘。一边爬一边琢磨,这不算破坏文物吧?
  杏树高过了宫墙,站在树上举目四望,整个西三所尽收眼底。蓝色的琉璃瓦在故宫很显眼,跟大片的黄色琉璃瓦形成两个不同的世界。前面隔着一条巷子就是慈宁宫的大佛堂。黄色的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金辉。我不禁想起一件事,那天晚上,几个类似人形的东西在大佛堂的屋顶上走来走去,好像要从房顶钻进屋里。至今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张尖尖的类似人形的脸。还有充满吸引力的眼神…

  日期:2017-08-01 10:10:47
  “喂,想什么呢,赶紧摘杏子啊。”下面传来小季的催促声。
  我把目光从大佛堂收回来,这才几天时间,大佛堂已经开始修缮了,钢管搭成的脚手架如同织毛衣一样把大佛堂围得严严实实。
  “喂,赶紧摘啊。”又传来小季的催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