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密码:讲述故宫的秘密》
第17节

作者: 停杯一问s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是。”胡所长的回答跟我想的一模一样。
  “怎么拍到的?”我又问。
  “你以为我是神仙吗?什么都知道。我在美国定居了30年,几年前才回国,我怎么知道照片的由来。”胡所长说道。
  关于胡所长的身份,我也是在日后的相处中一点一点知道的。老胡早年参过军,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做了“土夫子”的行当,在阴阳界里摸爬滚打数载,总算捡了条命。因此还交了一个美籍华人的女朋友,后来跟随对方定居美国,一去就是三十年。曾经的老胡变成了胡老先生。

  直到前几年,老胡回国游览,在游故宫时无意中听到了一些传言,很邪乎,这激发了老胡的兴趣。于是留下来搞私人研究,凭借其对文物深入骨髓的研究,老胡真搞出了一些成果。这引起了故宫博物院高层的注意,于是聘请他当了所长。一个崭新的部门:第三研究所,就此成立。曾经的老胡摇身一变成了胡所长。当然了第三研究所只是对外的称号,真正研究的主要还是灵异事件。
  知道老胡的身世之后,我对这个圆滑而又深不可测的老头子多了几分敬畏。对他的排斥心理逐渐淡化,慢慢竟有了死心塌地的念头。这个老家伙,就像有魔性一样,令人欲罢不能死心塌地跟着他走。
  当然这是后话。此时的我完全沉浸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故宫的神秘我是早有耳闻的,但是真正接触到那层面纱时,又是别样一翻心境。就跟足球比赛一样,看电视直播跟自己在球场上踢,心境怎能相同。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面纱逐一揭开?”我指着照片对胡所长说道。
  胡所长摇头,“当然不是,有些面纱就让它存在下去吧,没必要人为去干扰。大自然一直在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人类有什么资格去打破?我们掌握的所谓高科技,有时候在大自然面前还很孱弱,不堪一击。不要用所谓的高科技去挑战大自然的权威,那样我们人类会败得很惨。”
  胡所长的话很深奥,已超出了文物本身的范畴,有一种超脱在上之感。我摇头表示不懂,“既然要保持平衡,又何必成立什么研究所?”
  胡所长继续解释:“保护和修复文物是故宫各研究所的第一要务,我们也不例外。一切以保护文物为中心。我们所做的工作,本质上也是在保护文物。”
  原来如此。我如释重负,不主动去招惹一些灵异的存在,绝对是明智的选择。胡所长虽然老了,却并不糊涂,所谓的“胡诌”所长也有靠谱的一面。
  “那我们现阶段的任务是?”我继续发问。

  “现阶段当然有任务,王册,讲给他听。”胡所长把解说的事交给了王册。
  王册说话之前先扔给我一个笔记本。上面都是些文物名字和编号,有几页是前天晚上才书写上去的,当时我也在场,地点是慈宁宫。
  日期:2017-07-07 15:42:12
  笔记本上记录的很清楚,哪年哪月哪日几时几分进入的什么库房,盘点的什么文物,以及文物的具体名称和大概特征都有详细介绍。另外还记录着在场人员的名字。厚厚的一摞纸,都是最近一个月的记录。
  问题就出在最近十来天,当他们清点慈宁宫里的文物时(此时的慈宁宫被当成仓库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白天清点的数目跟晚上清点的数目不一致,白天总是比晚上多一件。
  当时王册他们还以为是粗心大意数错了,于是重新数了一遍。结果还是对不上。一连核对了两遍,仍然对不上,白天总是比晚上多一件。这不得不引起胡所长的注意,于是发生了前天晚上的一幕,胡所长带队,带领着我们三个人夜入慈宁宫,再次核对数目。如今结果又出来了,数目还是对不上。
  有这么邪门的事儿?我的好奇心被勾引起来,那一刻没有丝毫的恐惧,有的只是把谜底揭开的欲望。
  胡所长见我兴奋过头,讲了一个“鬼借宝”的传说,让我冷却一下思维。
  所谓的鬼借宝,就是一些文物在经历了上千年之后,不断吸收日月精华,慢慢的有了灵性,愈发的招人喜欢。人喜欢,鬼也喜欢。于是就有了非常诡异的一幕:同一件宝贝,白天人把玩,晚上鬼借去把玩。
  我吓的直吐舌头,莫非真遇上了“鬼借宝”?故宫里这么多宝贝,难说哪一件被鬼看中,夜里借去把玩,白天再送回来。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去清点数目,自然对不上。我暗暗琢磨,即便是鬼借宝,只要认真核对记录,总会找出那件东西,把白天的记录和晚上的记录逐一对应,不怕核对不出来。至于找到之后如何处置就看胡所长的了。问题的关键还在笔记本上。
  我拿着笔记本问王册:“多了哪一件,核对出来没有?”其实笔记本现在在我手里,如果逐一核对记录的话能核对出来,但是本子那么厚,一条一条核对得消耗多少精力。我懒,从小就喜欢吃现成的。
  王册没好气地扔下一句话:“笔记本在你手上,自己看。”
  我的火气腾一下顶到了脑门,还真让我自己看啊!老虎不发威以为我是病猫,我张菩提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说小王,你是不是闻官房闻多了,臭了自己也就算了,还想臭别人?”

  王册的脸色陡然变绿,官房的事成了他心灵上的一道伤疤。我的话等于毫不客气地在他还未愈合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你…”他用手指着我,要说什么,可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季不敢再看热闹,因为事情在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张菩提,你错怪王册啦,我们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一件文物上,刚刚核对了一半,还没发现问题。”小季急着向我解释。
  原来如此,我还真错怪王册这小子了。道歉自然不可能,我撇开旁人的目光,开始耐心地翻看笔记本。
  日期:2017-07-07 16:37:18
  本子上面有标记,小季他们核对到了468号,我按着他们的轨迹继续往下核对。568、668、768…一直核对到800号没有发现问题。后面还有300多件没有核对。我暗暗心惊,慈宁宫真是一个大仓库啊,仅仅两间屋子就储存了这么多珍贵文物,算上隔壁的几间房子,得有多少珍贵文物啊!那里的文物我前天晚上见过,件件都是精品,随便拿出一件都能震惊拍卖行。故宫真的是国宝的聚集地啊!动辄上百万件的文物,想想就令人震撼。

  所谓的核对,就是把白天的统计记录和晚上的记录逐一对照。比如第100号白天记录的是青花天球瓶,晚上记录的也是青花天球瓶,那么就证明这一件文物没有问题。再比如第101号白天记录的是紫檀木雕笔筒,而晚上记录的是一方澄泥砚,则说明有问题,需要仔细查证。
  这是一个枯燥的过程。王册在跟我怄气,自然不会帮忙。小季似乎对文物有种天然的排斥,只要胡所长不发话,她是不会去接触那些在她看来很枯燥单调的词汇的。
  当我核对到第997件的时候,终于发现了问题,晚上记录的997号是“深浮雕一支双开牡丹花”,白天记录的997号则是“木雕彩漆面具”。我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一支双开牡丹花”和“彩漆面具”对不上号,问题肯定出在这里。
  我继续往下看,木雕面具后面的998号文物依然是木雕面具,也就是说两件木雕面具编号是挨着的,所不同的是前者比后者直径大二厘米,记录上都有注明。我耐心继续往下看,晚上的998号和白天的999号同为宣德炉,对得上号。一直看到最后的1266号都对得上。我心里一阵小激动,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事到如今,我感觉越来越接近真相。恨不能现在就飞到慈宁宫的大殿,亲眼见识一下木雕“一支双开牡丹花”和两个木雕彩漆面具。
  “老胡,不,胡所长,我找到问题啦,出在这里。”我拿着笔记本给胡所长看。
  胡所长低头看了两眼,点点头,“干得不错,如果记录没有差错的话,症结就在这里。”
  “那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去验证?”我问道。
  胡所长一瞪眼,“你以为慈宁宫是你们家的,想去就去?”
  我这才意识到慈宁宫还没对外开放,而且还是一处大库房,保存着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不是谁想去就能去,即便身份如胡所长也不行。
  胡所长让王册去办理进入慈宁宫库房的手续。一套手续下来估计得半天。要去的话也得是下午。我干等着很无聊,索性去太和殿广场散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