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 国家稳定是福 乱世人不如狗》
第59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30 12:24:54
  这一‘恨’,让拓跋嗣看出了崔浩的价值,逐渐刻意提拔;不过这会儿享有政治特权、势力雄厚的鲜卑贵族们仍牢牢地把持着北魏朝政;事实上给崔浩的空间并不大。
  此时的崔浩一如那个打不死的甄嬛,你给点儿阳光就能灿烂;居然在鲜卑贵族的打压下,生生的挤出了一片天地,直至最后成了能在拓跋嗣接班人问题上发言的大臣。
  此时形势比人强,拓跋焘刚继位就碰到了柔然南下的糟心事儿,待打退柔然后他更是如上了发条一样,南征北战、东挡西杀;那么拓跋焘势必还得倚仗鲜卑贵族们冲锋陷阵,因而对于运筹帷幄的崔浩,拓跋焘刚继位那段时间,可以说尽管给了高位,但实权并不重。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439年,这一年北魏四面受敌的状态得到改善;整个北方,除了柔然还时不时的南下骚扰一番外,其他国家都被拓跋焘干灭火了,北方基本上趋于统一。
  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摆到拓跋焘面前——
  国家经过长期战争,大体上进入和平时期后,得有个国家样子了。

  日期:2016-11-30 16:53:21
  于是拓拔焘开始调整方针,具体的说就是“偃武修文”。
  这个,崔浩的强项了;史书记载,“左光禄大夫崔浩研精经术,练习制度,凡朝廷礼仪,军国书诏,无不关掌。”
  换句话说,崔浩对修订制度,奠定框架这类活儿那是相当的得心应手。
  崔浩给拓跋焘上书,提出要彻底整顿百官阶级品流,分辨他们的姓氏种族的政治主张,并使之付诸实行;《资治通鉴》的原话是“浩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
  这有没有点儿商鞅那个二十级军功封爵制的意思?

  老实说,这绝对是个得罪人的活儿;而且是把所有的人都得罪的活儿——
  鲜卑贵族不用说了,由之前的土皇帝转换角色成为国家公务员,难度有多大,或者说他们有多不适应,可想而知。
  即便是汉族官吏对崔浩也一肚子不满。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嘛,就是后面四个字‘明辨姓族’。

  日期:2016-11-30 22:07:11
  从前文《乱世三百年—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开始,有个名词各位兄弟肯定不陌生;这便是:士族。
  士族分大小,大的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以及崔浩出身的清河崔氏等等吧;在拙文都成出现过。这些门阀大族很牛13,可以牛到改朝换代他们依旧屹立不倒。
  小的那就更多了,星罗棋布,数不胜数;但是别看小士族数量多,他们可绝没有大士族那种睥睨天下的强大气场;对于时局变化,小士族的态度基本上就是逆来顺受。
  从西晋‘八王之乱’开始,中原地区长期战事频仍,北方不少士族南迁避祸,比如琅琊王氏的王导;而留在北方的一些士族则有些则进入少数民族政府当官,比如王猛。但是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大量的小士族开始过上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朝不保夕的日子。
  等到北魏崛起,朝气蓬勃,大量的小士族开始进入北魏朝廷为官,不为别的,混口饭吃;等到北魏统一北方之后,这些兹要是能活到这会儿的小士族有些官儿已经当的不小了。
  但是,此时崔浩却要‘明辨姓族’,也就是要让这些官儿,来来来,到组织部门把你的出身报一报。
  这可就要了这些汉族小士族们的短儿了。
  日期:2016-12-01 09:38:20

  这里边儿有两个原因,一是崔浩本身是大士族出身,他这么说,本身就有股子居高临下的味道;二是长期战乱,社会动荡,士庶混杂,族姓难辨。换句话说,出身这事儿本来就是小士族们心中的痛。
  谁被揭了伤疤都不会高兴。
  但是,咱们如果翻回头从崔浩的角度看看他推行的‘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这件事儿,坦率的说也没什么不对;于公,按照中原王朝的模式把北魏朝廷重新梳理一遍,定编定岗定员,使其快速从奴隶社会中走出来,有利于朝廷长治久安;于私,崔浩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实现了治国的政治理想。
  可是这事儿,得罪的人真的海了去了。史载,“玄(崔浩外甥)止之曰:‘夫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有几人宜加三思。’浩不从,由是得罪于众人。”
  从意识形态上看,北魏一直没能摆脱奴隶社会的烙印——多神崇拜。也是崔浩上书拓跋焘,对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整顿;这也是个得罪人的活儿,咱们前面说了很多,于此就不再赘述了。
  日期:2016-12-01 10:33:39

  再说崔浩的另一个‘实现’目标——平天下。
  ‘天下’是个挺有意思的词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崔浩入仕北魏,连续伺候了三代魏主;北魏先生存后发展,把北方政权打了个遍,跟南方也狠狠的干了几仗。
  看史料这个问题确实挺好玩儿,崔浩在给几任魏主出谋划策,在方向和力度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具体地说,向南‘发力’的时候确实不多!即使有那么两次,也都是南军打上门来,崔浩帮着制定个防守反击的计划。
  因此,有人据此说崔浩‘心向南朝’!对南边儿不论是东晋,还是刘宋都没下狠手。
  对不对的,各位大胸弟都是有小学毕业证的人,可以自己琢磨。

  在下不揣冒昧的观点是,崔浩有‘平天下’的心,也在往这上面儿使劲;只是最后功亏一篑了。
  日期:2016-12-01 11:15:02
  在解释这个之前,在下觉得有必要先扯几句别的——
  像崔浩这样的大士族子弟,为什么会选择北魏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做服务对象;而没有跑到南边儿汉族政权去当官?

  崔浩家世很厉害,清河崔氏,七宗五姓之一,北方高门弟子;而七宗五姓的根儿在北方。崔浩的家族深耕于北方,祖先也有很多人伺候过少数民族政权。从这个角度说,做为崔氏家族的一员,让崔浩放弃北方的‘根’,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南朝,对于崔浩这种聪明人来说,性价比不高。
  那么排除了上述家族因素外,在下以为像崔浩这种“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的人服务少数民族政权,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这个政权既能给他带来利益,二是这个政权能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至于民族成分这些事儿,老实说在两晋到南北朝那些年,真的不是太大的障碍。
  那这个不是障碍,那哪个是‘障碍’呢?
  对崔浩这种读书人来说,其实也简单,俩字:正朔。
  谁是正朔!?
  日期:2016-12-01 14:18:50

  崔浩死于公元450年,死时七旬;那么倒推一下,此公出生应该是在公元380年前后。按380年算,崔浩出生3年后,西晋以来第一场南北大战打响,即前秦对东晋的淝水之战。此战之后,东晋的国祚得以延续,前秦分崩离析。
  但是,在下以为恐怕在崔浩心中,东晋未必当得起正朔二字!
  为什么这么说?
  从淝水之战往前推近百年,公元299年,‘八王之乱’爆发;由于司马皇族之间欲壑难填,相互攻杀,导致中原胡马横行,百姓遭难,生灵涂炭,一塌糊涂。此情此景,做为正朔的代表——司马氏的皇帝,有多少人会真心实意的拥戴他们?
  如果各位大胸弟愿意的话,再把时间往前推推:司马氏篡魏、曹丕篡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再往前士大夫们开门揖盗迎来西北军阀董卓;皇帝被人捏在手里,玩弄于股掌之上已经两百多年了。
  对于汉族知识分子来说,什么标准是正朔?
  标准就是秦皇汉武!

  表现就是口含天宪,威加海内,万国来朝。
  那才叫正朔!
  日期:2016-12-01 15:05:50
  可是您再看看,自汉献帝往后,汉族政权中除了数得着的几个外(曹丕、司马炎),其余的皇帝,哪个还有君权神授的天子气象?哪个不是可以被操控甚至可以取而代之的普通人?
  那位说了,你扯这么多,跟崔浩‘平天下’的自我实现有鸡毛关系?
  您甭急,马上就说到。
  在下相信,在崔浩心中,肯定有一个Dream——

  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是,这里边儿有个前提,那就是参与逐鹿的选手得是中原人,换句话说,最好是汉人;大家才会认可。胡人,差点儿意思了就。
  所以崔浩不遗余力的推动北魏兴儒教、明法理,朝廷从官员品流、制度、文教,甚至意识形态上向中原王朝靠拢,力图使北魏变成一个全方位的中原政权。
  换句话说,只有这样,你才有‘逐鹿’的资格,有‘平天下’的法理依据。
  有兄弟可能会说,你扯了半天前提,南边儿的刘宋不用费这劲,前提都符合;崔浩干嘛不去?
  呵呵!
  如果您看过前面拓跋焘、刘义隆业绩PK表,您可能就不会这么说了;一方生机勃勃,一方死气沉沉;一方英武豪迈,一方缠绵病榻;一方征战四方,一方同室操戈。
  让您下注,您买谁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