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第16节

作者: caniforget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谢尚和桓温是发小,关系一直很好,后来在政治上也相互依靠。而王濛和王述则显然和桓温不是一伙的,所以桓温才会这么恶毒地说他们俩。
  而王濛和刘惔是铁杆兄弟,两人的关系非常好。有一次桓温、刘惔和王濛相约去覆舟山(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的边上,现在名叫九华山。)游玩,大家喝酒聊天,气氛非常融洽。刘惔大概是喝高了,居然一伸腿,把脚翘到了桓温的脖子上。这样的举动也说明刘惔和桓温的关系很到位。不过谁都不会愿意接受这样的行为,有人把臭脚丫子伸到你的鼻子底下,你会乐意吗?于是桓温面露不悦之色,伸手把刘惔的脚推开了。事后王濛还对桓温的举动耿耿于怀,对刘惔说:“桓温这家伙居然给我们脸色看!”

  王濛和刘惔绝对是一对损友,经常在一起作弄别人。有一次他们想戏弄一下司徒蔡谟,就问蔡谟到:“你觉得你和王衍比,怎么样?”(王衍是西晋末年的太尉,大名士。)蔡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如他啊。”王、刘二人愉快地相视而笑,进而继续挤兑蔡谟:“你哪里不如王衍啦?”蔡谟也明白这两人在戏弄他,于是慢慢地回答:“王衍的家里,没有像你们俩这样的客人!”

  又有一次天上下着大雪,对于王濛和刘惔这样的名士正是趁雪游玩的好机会,恰巧碰上桓温一身戎装,正带领着士兵打猎,可能也有顺便训练士兵的意思。刘惔就对桓温说:“老贼穿成这样,要去干什么啊?”言下之意是不如来和我们一起喝酒赏雪。桓温则怼了刘惔一句:“我不这么做,你们这种人哪里能踏踏实实地安坐清谈呢?”
  一天,桓温去刘惔家找刘惔玩。这天刘惔不知道是身体不好还是心情不好,一直躺着睡觉不搭理桓温。桓温就想作弄一下刘惔,拿出弹弓来打刘惔,射出的弹丸击中了刘惔的床铺,碎裂开来溅得床上到处都是。挨了一下的刘惔不高兴地起身数落桓温:“你这家伙这么干,怎么可以用动手的方式来比较高低呢?”桓温听了感到很惭愧。可见当时的名士只看中清谈的水平,耍嘴皮子功夫,看不起动手来一较高下的,认为那是粗人才干的事。

  从这些小故事里,我们能看出桓温在这一时期,和标志着上流社会的人士交往甚密。但是桓温和那些上流人士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当时的所谓名士,只重视清谈这一毫无实际意义的活动,对于政事根本不关心,具体的工作都由下属打理,自己成天游山玩水,喝酒聊天。而桓温应该是看不起这一类人的。他虽然也善清谈,而且水平还很高,但桓温同样重视具体的工作,很多事情都事亲力亲为,从他对刘惔的一句“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就能看出来,即表达了自己对于政事军事的认真态度,又表达了对于所谓名士成天游手好闲的不满和鄙视。

  还有一则小故事就把这一种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天桓温和刘惔在一起听课,讲课的内容是《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作者是西汉大儒戴圣。《礼记》不像《论语》、《孟子》那样讲述的是儒家核心哲学思想,而是记载了先秦时期的各种规章制度,通过这些有操作性的制度来规定了实施儒家思想的方法。所以象桓温这样有心建立功业的人来说,听得津津有味,深受启发,忍不住就对刘惔说:“我听得时常感到心动啊,感觉距离玄门已经很近了。”而刘惔则不以为然,对桓温说:“谁说的?我认为还差得远呢,不过就是些迂腐的老生常谈而已。”

  从这二人对待《礼记》的态度就能看出桓温和那些所谓名士的区别。刘惔是玄学大家,自己从来不操作具体的政务,所以对于规章制度这种东西完全无感。而桓温是有心功名的人,对于如何管理人,管理社会是最感兴趣的。
  也是在这个时期,桓温的朋友圈中加入了一位重量级的好友,会稽王司马昱,也就是后来的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最小的一个儿子,一生之中三次遇到登上帝位的机会,直到最后一次,才被桓温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世说新语》里桓温和司马昱的互动也相当多。
  一次桓温和司马昱上朝,当时司马昱的官职是抚军将军,似乎比桓温的徐州刺史低一些,但是司马昱爵位是会稽王,又比桓温的男爵高很多,再加上大家关系不错,就为谁走在前谁走在后相互推让起来(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吃完了饭抢着买单一样)。最后桓温被推到了前面。桓温有点不好意思,随口就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司马昱接着就说:“这就是所谓的‘无大无小,从公于迈。’”这两人的话都出自于《诗经》,桓温说的意思是我拿着武器,为大王您做仪仗,在前面开路;司马昱说的意思是无论年级大小,都很荣耀地跟在您的后面。可见当时的名士对于经典的熟练运用,显示出极高的文学素养和知识水平。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就只剩下仰视的份儿了。

  另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司马昱请桓温来说话,司马昱坐在一个暗室里面,桓温进来后看不见司马昱在哪里,就问:“大王您在哪儿啊?”司马昱则回答:“某在斯。”这也是《论语》里的一句话,当时的人们都觉得司马昱的这句回答很有情调。
  桓温除了和这些名士喝喝酒、拌拌嘴之外,在有些方面也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当时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西晋武帝司马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弱智儿子惠帝司马衷,而没有传给学识、能力俱佳的弟弟齐王司马攸,最后西晋虽然毁在了司马衷的手上,但司马炎的做法没错,符合传子不传弟的规矩。而桓温就不这么认为,他说:“你们说的不对!儿子继承父亲的家业,和弟弟承担家族的祭祀,(古时候家族的祭祀只能由继承人主持,这么说就是弟弟继承家业的意思。)不是都一样吗,那么齐王司马攸继承皇位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日期:2016-12-28 19:12:11
  南郡公桓温——有贼心没贼胆还死要面子的一代枭雄——之四
  桓温这一时期的经历,为他在官场上的进一步发展积攒了人品,聚拢了人气,捞到了足够的政治资本。除了和建康的官场搞好关系以外,出镇一方的地方大员,时任荆州刺史,庾亮的弟弟庾翼,也非常看好桓温。庾翼就曾经对晋明帝说:“桓温年纪轻轻就有雄习壮志,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普通人来对待,当作普通的女婿来豢养,应该可以授予他独当一面的重任,倚仗他的才干,在乱世中建立功业。”

  《晋书》这一段的记载可能有误,晋明帝司马绍公元325年就去世了,那是桓温才13岁,就已经娶南康长公主(明帝的大女儿)了吗?似乎应该是对晋成帝说的。
  庾翼说这话,对于桓温后来能当上徐州刺史应该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个徐州刺史实际上是个后方大员,手上又没有地盘,只管辖数量有限的几个流民,基本没什么实力。但随着公元345年庾翼去世,桓温的机会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