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 国家稳定是福 乱世人不如狗》
第51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14 09:47:22
  一个吏部尚书,国家的主要官员,不仅大肆接受贿赂,而且修养极差,经常侮辱漫骂来访的官员,您想庾炳之在朝野中会是啥口碑。
  终于,在一个看似很小的事情上,庾炳之栽了跟头——
  《宋书》中的原文是这样的,“炳之请急还家,吏部令史钱泰、主客令史周伯齐出炳之宅谘事。泰能弹琵琶,伯齐善歌,炳之因留停宿。尚书旧制,令史谘事,不得宿停外,虽有八座命,亦不许。为有司所奏”
  这事儿出在元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448年的一天,这天庾炳之请假回家,他手下有两个官员有事儿找他,单位没看着,这俩官儿就跑到庾炳之家里去找他了。
  这俩官儿,一个是吏部令史名叫钱泰,另一位是主客令史,唤作周伯齐;二人多才多艺,钱泰弹的一手好琵琶,周伯齐长了一副好音道。正事儿谈完,庾炳之就说,那啥,别走了呗,你们俩一个弹,一个唱,咱们乐呵乐呵!这一乐呵,时间过的很快,天黑了;庾炳之就说,那就都别走了,就住我们家吧。
  领导既然赏脸,那就住呗,这两位可就住下了。
  日期:2016-11-14 11:00:16
  但是,这是个严重违纪行为。

  因为这两位都是令史,他们的岗位职责是要掌握机密档案的;按照当时朝廷规定,这个岗位的人,严禁在外留宿。
  这事儿,被人抓住了;一封弹劾信便递到了刘义隆的案头;弹劾庾炳之的人,是何尚之。
  何尚之上来就给庾炳之扣了一顶大帽子,他说皇上,这事儿您得管,朝廷有制度,令史掌握档案机密,不得在外住宿;现在庾炳之明知故犯,这是其罪一也;庾炳之结交掌握机密的官员干什么?他这是要结党营私,已经不仅是违反制度,就差要谋反了,这是其罪二也。这么看,他比范晔操蛋多了。
  刘义隆看完折子之后笑了,不至于吧,不过是玩儿的晚了点儿而已,不至于、不至于!他就打算这事儿就这么算了。

  日期:2016-11-14 11:30:46
  刘义隆打算算了,何尚之显然不打算这么轻易放过庾炳之;看刘义隆无意处理,何尚之继续翻腾庾炳之的老账;庾炳之本来屁股就不干净,做人又不咋地,想找他的麻烦,不要太容易,很快,何尚之第二封折子又上来了,这里边儿何尚之又给庾炳之填了三大罪状——
  其一,公役私用。庾炳之常年占用尚书省公务猿给他们家干活儿,这些人工资是朝廷发的,但干的却是庾炳之的私活儿。
  其二,受贿。庾炳之家里有大量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而且您可以查查庾炳之的消费水平,再对比他的收入状况,他那么多钱从哪儿来的?
  其三,越权。庾炳之是吏部尚书,却不安心本职工作,经常跟太尉抢权;太尉自己都说,“庾炳之毫无共事之体,凡所选举,皆出己意,事后方让太尉知晓。炳之以虞秀之作黄门,太尉坚持不可,才作罢。太尉近日与炳之短札,将以刘德愿之子为州西曹,炳之却启用其为主簿,随即告知德愿,德愿便谢绝太尉。炳之前后卖恩,何止于此!”
  这次上书,何尚之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发动了一批官员,集体弹劾庾炳之。
  日期:2016-11-14 13:04:51
  这下刘义隆也不敢和稀泥了,好吧,既然你们觉得庾炳之操蛋,那就调任吧,撸了他的吏部尚书,转任丹阳尹。
  这就是缓兵之计啊,先让庾炳之到地方避避风头,以后有机会再调回中央。不过这对于何尚之等人来说,就不是好兆头了!

  政治斗争,要么不出手,出手一定要把对方整死,否则等对方翻过手来,自己以及身后的一家老小可就不保险了。现在摆明的情况是庾炳之圣眷犹在,这指不定哪天,庾汉三就又回来了。
  何尚之能干到尚书仆射,那也不是省油灯。
  日期:2016-11-14 14:36:52
  看刘义隆拉偏架,他又给刘义隆写了长长的一封折子,鉴于太长了,这儿就不复制了,您只要知道够长就行。
  但是这封折子里,99%是废话;真正给力的,就几句:“若言炳之有诚于国,未知的是何事?正当云与殷景仁不失其旧,与刘湛亦复不疏。且景仁当时事意,岂复可蔑,朝士两边相推,亦复何限,纵有微诚,复何足以掩其恶。”“历观古今,未有众过藉藉,受货数百万,更得高官厚禄如今者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庾炳之这个人当年在殷景仁和刘湛的问题上,态度暧昧。庾炳之一边跟殷景仁保持关系,另一边又跟刘湛走得很近。况且当时殷景仁并没有什么错而遭罢黜,他庾炳之不敢坚持原则,做人没有底线,怕得罪人。这种人即使对朝廷有那么一点儿“忠诚”,也难以掩盖他的恶行。历览古今,没有象庾炳之这样过错累累,受贿百万,还能得到象他这样的高官厚禄的。
  何尚之够狠,几句话就戳中了刘义隆的肺管子——庾炳之“为臣不忠”、首鼠两端。
  一个皇帝的,如果手下大臣贪点儿,恐怕还能够容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臣下的不忠;何尚之这番话无疑触动了宋文帝刘义隆的心病。
  这份折子上去不久,庾炳之被免官;两年后,病死于家中。
  多说一句吧,庾炳之被罢免后,刘义隆以沈演之接替了吏部尚书一职,沈演之在吏部尚书任上不足一年便病死了。
  日期:2016-11-14 16:13:18
  几年内讧下来,几经人事变迁,截止元嘉二十七年,刘宋朝廷上的重臣分别是,太尉刘义恭、司空刘义宣、尚书左仆射何尚之、吏部尚书江湛、侍中徐湛之、何攸之等。
  以上这些人,构成了刘宋朝廷的组织结构;看看人,基本上都是能整人,但整不了事儿的主儿。
  当然,这还是没完全回答,拓跋焘南下时,刘宋北部边境为什么会那么不堪一击。
  个中缘由,除了大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内斗上以外,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刘宋的南部边境上,不大不小的也出了个叫板的;另一个是刘宋内部,山蛮猖獗。
  日期:2016-11-15 16:49:24
  简单说说这两个吧。
  在南部边境上跟刘义隆叫板的这股势力,唤作林邑国。
  这个所谓的‘国’,其实早先就是一个县,是西汉的象林县(是汉朝最南端的一个县);到东汉末年,该县的区姓功曹有个儿子叫区连,诛杀县令,自立为王,子孙相承,后来国王没有子嗣,就立了外孙范熊,范熊死后,儿子范逸继位。范逸死后,他手下的大将范文自立为王,逐渐兼并周边小国,鼎盛时期,范文手下有那么五六万人。(治所)
  时光荏苒,到了刘义隆时代,这个林邑国的大当家唤作范阳迈(都城在今天越南广南省维川县);这货虽说也表示了向刘宋称臣的意思,但是此人着实可恶。
  按当年的制度,你既称臣,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朝贡;所谓朝,就是你得拜码头;贡呢,你拜码头横是不能空着俩爪子吧?

  当然,想我天朝,地大物博,倒也不是稀罕外藩们那点子贡品;从周朝开始,历朝历代在这件事上都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中央政府的赏赐要远远超过外藩们的贡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