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 国家稳定是福 乱世人不如狗》
第43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公元442年,经过一番考察,刘义隆选定了执政班子,分别是何尚之、范晔、沈演之、徐湛之。
  日期:2016-10-26 20:01:53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潜县(今安徽霍山)人;庶族出身。年轻时候的何尚之是个非常不着调的家伙,放到现在,丫就是一杀马特!史书记载,何尚之轻佻放荡,喜欢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下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
  啥?
  你不懂这句话啥意思?
  咋恁没文化呢!
  这句话的另一种说法,其实很简练,就俩字儿:赌博!
  等何尚之慢慢儿长大了,也不知道啥事儿触动了他,这伙计转了性了,从学渣直接跨到学霸,并且以‘操守’正而为人称道。

  等到了工作年纪,何尚之出马就跟对了人,谁啊?刘裕!
  那阵子刘裕筹划消灭后秦,何尚之因操守正闻名,刘裕便把他调到身边担任主薄,并且随其出征;灭了后秦,何尚之因功受封都乡侯。打这儿起,何同学算是进了士族堆儿里。
  日期:2016-10-26 21:10:07
  咱以前说过,刘裕其实挺疼他那二小子刘义真,很多好东西都紧着他来;因此称帝之后,刘裕便把何尚之打发到刘义真处,担任车骑咨议参军;希望这位‘操守正’的仁兄能好好儿辅佐刘二衙内。
  或许是何尚之三观太正了,刘义真觉着跟这号人没什么好说的;因此何尚之虽说兴冲冲的去报到了,但在刘义真那儿是属于进了班子,进不了圈子的人;刘义真很多事儿都不带他玩儿。
  不过从后来看,这事儿对于何尚之来说,还真难说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刘义真不认为何尚之是自己的亲信,但是从编制上说,何尚之毕竟是二衙内的人;因此当时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对这位何尚之都抱着戒心。
  等刘裕去世,刘义符继位,徐、谢、傅当家开始收拾刘义真的时候,何尚之跟着倒了霉了;官儿被一撸到底,从朝廷被踢了出去。
  但是,也因其不是刘义真的嫡系,何尚之被留了条命;徐、谢等人没有赶尽杀绝。
  再后来,文帝刘义隆登基,度过了适应阶段;刘义隆开始跟他爹留下的辅政集团角力;此时刘义真之前的班底儿慢慢儿的就被刘义隆收罗到手边儿;这里边儿就包括何尚之。
  日期:2016-10-27 09:47:23

  不过到这会儿,刘义隆给何尚之的官不大,属于中级官吏;而何尚之经历了刘义真事件之后,也历练的很沉稳,不显山不露水的;给官就当,没事儿就关起门来钻研钻研学问,日子过的挺潇洒。
  在这段时间,何尚之给他女儿说了门亲事,亲家就是后来被刘义隆杀掉的原铁杆刘湛;那段时间,刘义隆对刘湛正是恩宠有加的时候,有了这层关系,何尚之无形当中就进了刘义隆的圈子。
  有一件事儿很能说明问题,那会儿刘湛还没有投入刘义康的怀抱的时候,有一次刘义康想任命自己的亲信刘斌为丹阳尹,宋文帝不答应;转而把这个差事给了何尚之。丹阳,就在建康边儿上,丹阳尹相当于现在天津市委书记;不是可靠的亲信,轮不到这个位置。
  后来刘义隆和刘湛闹掰,刘湛投靠了刘义康;何尚之可没跟着他亲家过去,而是依旧坚定的额支持刘义隆。公元440年,刘义隆诛杀刘湛,驱逐了刘义康,何尚之因立场坚定升任吏部尚书。之后,又转任中书令、中护军。

  日期:2016-10-27 10:20:27
  第二位,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高门大户出身,范晔老兄的老爹那一辈儿很多都是官儿,而且还是个不小的官;看过前文的兄弟估计会有印象,当年太子刘义符继位后,成天不务正业,有个名叫范泰的‘太子党’大臣给他上书。
  这位范泰,就是咱要说的这位范兄的老爹。
  不过别看范晔出身名门,但是范妈不是妻,是妾,所以范晔在家里的地位并不高;而且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当时就有),就有段子手给范晔写段子,说范晔是他妈上厕所时劲儿使大了生出来的,因为毫无准备,所以掉下来的时候大头朝下,脑袋被砖磕破,遂得小名“砖”。范晔出生后,因其伯父范弘之无子,就被过继给范大爷,因而得袭爵位,封武兴县五等侯。

  跟何尚之先学渣后学霸不一样,范晔自幼就是个学霸,酷爱读书;很小的时候就把家里的藏书都翻了个遍。公元420年,这年刘裕称帝,朝中局面随之改变,范晔也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后迁为秘书丞。
  公元430年,范晔转任过一段时间檀道济的司马、兼新蔡太守;时北魏鲜卑军队围攻青州,檀道济奉命出师解围,范晔随军北伐,因功升任尚书部郎。
  此时,咱们这位范兄在官场上可谓是一帆风顺;不过有道是乐极生悲;就在范兄一帆风顺进入人生的快车道时,一件事让正春风得意的范兄从浪尖儿掉进了谷底。
  日期:2016-10-27 10:57:05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432年冬,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了。老妈走了,刘义康便召集人手给老妈办白事儿;下葬当晚,刘义康召集同僚旧友给老妈守灵。当时范晔的弟弟范广渊任司徒府祭酒,范晔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叫了俩朋友(王深、王广)就找范广渊喝酒去了;这哥几个喝着喝着就喝嗨了,一边喝酒,一边儿唱起了卡拉OK。
  他们喝酒的地方就在刘义康的司徒府里,声儿巨大;您想刘义康能不知道吗?哦,我跟这儿哭的跟孙子似的,你们几个倒好,跑我们家开Party来了。
  刘义康大怒,第二天就把范晔踹出京城,将其贬为宣城太守。
  要说一句的是,政治上失意了,可成就了范晔的另一个名声,就在其任宣城太守期间;范晔综合各家史料,编成了光耀千秋的《后汉书》。
  再后来,刘义康倒台,刘义隆拔擢人才,有人就向其推荐了范晔;几番考察之后,公元442年,范晔再次进入中枢。
  日期:2016-10-27 11:20:31
  第三位,沈演之,字台真;江南豪强出身,其高祖曾跟着东晋权臣王敦一起发动叛乱;曾祖父是东晋名将沈劲,其父沈叔任,曾跟着朱龄石西征灭了谯纵的后蜀,后被任命为益州刺史。
  沈演之年少时就很有名,以钻研《道德经》著称;据说他每天要读100遍《道德经》;后来入仕,从基层小官开始干,是刘义康发现了他,累次升迁,直至成为刘义康的别驾从事;刘义康对其信任有加。
  后来刘湛投入刘义康一方,跟刘义隆、殷景仁阵营互撕;沈演之没跟着刘义康起哄,火线起义,站到了刘义隆一方。凭此功劳,灭了刘义康后,刘义隆封沈演之尚书吏部郎,后又进位右卫将军。

  日期:2016-10-27 13:25:50
  最后一位,徐湛之,字孝源,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是刘裕的大女儿、会稽长公主刘兴弟的儿子。论关系,他应该管刘义隆叫一声舅舅(不过两人年纪相差不大,徐湛之比刘义隆就小3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