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 国家稳定是福 乱世人不如狗》
第12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晦这个气,看你们这帮怂样子。
  说归说,毕竟领不打仗不是自己的长处,谢晦转头问其他将领,说谁能以三千人马保护城池?

  有个南蛮司马叫周超,说我能!
  谢晦这头做好了迎敌准备,刘义隆的消息很灵通,他也知道了。这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刘义隆心想,谢晦,当初是我爹刘裕马前的主簿,经历的场面多了。要说能打过他的,我手底下还真没有。独有一人,可敌谢晦。谁呢?便是那檀道济。
  想到这儿立刻吩咐:召檀道济入京!
  手下人一听,皇上你晕头了吧?那檀道济当初就是废帝的从犯,还和谢晦一起睡了一觉呢,您找他打谢晦?
  刘义隆一笑,你们知道什么。檀道济虽是胁从,但并未参与废帝之谋。谋略,是徐羡之、谢晦等人定的,檀道济听了他们的话,才干下大不敬之事。此人是个实在人,只要我对他好言相劝,厚加赏赐,他定然也会听我的嘛。
  刘裕临终前,对檀道济的评价是:此人有才干,但无远略,不足为患。这话没错。
  檀道济,是个职业军人。
  刘义隆显然也看透了檀道济的为人,因此他很有把握。
  果真如此,檀道济接到刘义隆的命令后,立刻赶回建康听命。其时为公元426年1月,一年半多以前,他也是这么赶回建康的,那次是为了废刘义符,这次却是为了替刘义符报仇。
  日期:2016-09-06 15:57:48
  政治嗅觉异常迟钝的檀道济,既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最能打的将军成了自己人,刘义隆当然不再担忧。他马上下令捉拿徐羡之、傅亮。傅亮潜逃不成,被擒杀,徐羡之知道走投无路,自尽。刘义隆又杀徐羡之两个儿子,放逐傅亮的老婆孩子于远恶之地,谢晦的大儿子尚在建康,也一并杀了,算是给刘义符、刘义真报了大半的仇。之后,令檀道济发兵征讨谢晦。
  大军准备停当,刘义隆还有点不放心,到底谢晦是老臣了,见得世面也多,檀道济能马到成功么?于是他就问檀大将军:你有何法破谢晦?

  檀道济别看政治头脑不灵光,一说打仗,比谁都精,他说谢晦这个人,头脑灵活,善于出谋划策,想当年臣与他一同陪伴先主入关,十条主意,有九条可能都是他出的。这人的长处就是参谋军机。但其长处也是其短。怎么呢,此人长于谋略,但短于掌兵。他从来没有单独指挥过军队,也从没有独自经历过一场战斗。一句话,是个好参谋长,但不是个好司令。所以我有十成的把握拿下他!
  好,有这句话,妥了,去吧。
  谢晦闻听朝廷大军来讨,又得知徐羡之等被杀,勃然大怒,他举兵三万,打出大旗,乃清君侧是也,同时还给刘义隆上了一道表,将这皇帝大骂一顿,豁出去了。他说徐羡之、傅亮忠贞无比,何故遭此毒手?我等三人若为了篡权,废掉刘义符的时候,便早篡了,还把你给拉上来干嘛?你怪我们杀了刘义真?若不杀他,你那皇位稳固么?今日你成事了,却来杀我,定是左右奸人构陷,等我发兵建康除恶!

  老爷子火了。
  再说檀道济,领大军西行,他自领中军,令诸将先行。先头部队到了荆州水域,遭到谢晦部队的拦截。谢晦不愧是老臣,用兵有度,一战破宋军先头部队,宋军惊怕,不敢向前,谢晦大喜,上书刘义隆:识趣的,自己将那些个害我等的奸党除掉,我方退兵。
  几日后,探马来报:不好了,檀道济来了!
  嗯?谢晦和檀道济多少年的交情,彼此非常了解,他一听这个消息,就是一激灵,手下人更是慌乱,刚刚小胜一场激励起来的士气,一瞬间,飞没了。
  手下人就说,当初废帝,以檀道济镇北方,谢晦镇西方,顾高枕无忧,而今檀道济反为皇帝所用,全部兵力都向西,断无战胜之理,还是早早跑了的好。
  谢晦一听,满心不快,说你们与我一同去看看敌阵。
  说着,领文武乘船入江,远远一望,只见江面上一张帆都没有,稀稀拉拉的一些小船在远处影影绰绰,呵呵,谢晦笑了,檀道济未免托大,这点兵力,也来与我争高下?不急于破敌,只需尽心防守则可。
  他把心放肚子里,回去了。
  等到了晚上,突然就听城头大乱,怎么了!谢晦忙向城头跑去,一看,我的天哪,只见檀道济大军张起风帆,前后相连,不知有多少船只,浩浩荡荡鼓噪而进,那阵势,与白天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唉!谢晦叹口气,檀道济用兵比我厉害。他白天故意示弱,隐藏起实力,目的就是要令我之兵将不战自乱。
  谢晦手下兵将本不愿意与朝廷作对,又见檀道济大军无数,横渡过江,登时军心大乱,呼喊一声,全军逃散,谢晦制止不住,只要也跟着逃,不战自败。
  不久,檀道济等兵至江陵,谢晦左右散尽,只好与弟弟谢遯北逃。本来他是逃得出去的,但他弟弟谢遯太胖了,不能骑马,谢晦兄弟感情还挺深,路上总是照顾弟弟,结果双双被俘,送到建康,被斩首于闹市。
  日期:2016-09-07 13:41:27
  公元426年3月,谢晦兵败被杀,谢氏子弟也被杀掉很多;至此,刘裕留下的四个顾命大臣,仅剩下檀道济一人。
  好了,没有掣肘的了,刘义隆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治理他爹留下的这个国家;刘义隆干的不错,于此就不多赘述了。
  在把国内调整的差不离儿,刘义隆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河南——
  此河南,范围大致是指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这会儿在北魏的控制之下。
  在这儿插一句,北魏染指黄河以南,最早开始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也就是公元399年,北魏邺城行台和跋占领滑台,在柴壁大战之前,即到了隆安五年,公元401年7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命令镇远将军、兖州刺史长孙肥率领两万步骑南下,掠取许昌、彭城附近郡县,北魏将势力范围一直深入到淮河北岸。不过到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即公元416年刘裕北伐,晋军又从北魏的手中夺回了滑台等黄河以南的土地。公元422年刘裕去世后,北魏拓跋嗣发兵南下,宋魏之间展开了第一次大战,此战结束之后北魏夺取了洛阳、虎牢、滑台等黄河以南若干据点。

  对刘义隆而言,北魏夺去了黄河以南的大面积土地,一直让他非常不爽;他的理由很简单,这地方是我粑粑留给我的,现在被你们北魏抢走了。
  不过,刘义隆的想法对于北魏而言,尤其是此时在北魏帝位上的拓跋焘来说,那就是个梦(虎牢关大战后不久,拓跋嗣便病逝了。)。拓跋焘是公元408年生人,从他出生以后,黄河以南的土地一直就是北魏的控制区;在他看来,黄河以南是被刘裕给抢走了,后来又被他爹拓跋嗣给又抢回来了。
  这么着,这两位二代都认定黄河以南是自己家的,对方是侵略者。这就成了死扣儿了。
  既然是死扣儿,正常情况下很难解开;既然解不开,那就是谁的拳头硬,地就是谁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