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为人知的殖民者——汉人及其祖先的扩张史》
第29节

作者: 寒山憶雪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个过程中,商族人掌握了马的驯养技术,他们用马和牛作为乘载工具,能够运输大量的人员和物资。与此同时,青铜技术也从太行山以西渗透到了商部落中,用青铜技术制造精良的兵器,加上牛马的超强运输能力,商部落开始成为华北地区非常能征善战的部落。
  有了这些条件,商族人向外迁徙扩张的行动就容易成功了。传说记载中,商人的先祖频繁的在河北地区迁徙,就是先商王公率领族人四处征战,抢夺其他部落领地的过程。
  待续
  日期:2016-11-10 11:28:08
  26. 商国崛起的三场著名战争
  季、亥父子两代驯养牛马羊的时段,相当于古崇国君主芒、泄在位的时期,大约3800年前左右。
  商部落对外扩张迁徙,肯定经历了很多次战争,在这些战争中,被口口相传记录下来的,只有三次战争,灭有易氏、灭皮氏、逐昆吾氏。
  和有易氏的纠纷就发生在亥的时期。亥在位时,商部落已经在族内普及了牛马羊,粮食、皮毛、肉类都有了富余,和周边部落的贸易也就随之产生了。有易氏是商周边部落中比较强大的部落,在和商部落做生意的同时,也忌惮商的富裕和强大。
  所以在一次贸易的过程中,有易氏对商族人大打出手。亥率领部分族人赶着大批牛羊前往有易氏的地盘上贸易,在做客的过程中,有易氏的酋长突袭杀死了亥,侵吞了商人的牛羊,商族人的商队也遭到有易氏的屠戮。
  最终有一部分族人逃离出来,回到商部落的地盘,亥的儿子微即位成为新的君主,称号上甲。商部落大约从这时候开始,每一任君主的名字和他的君主称号是分开的,君主的称号开始按照甲乙丙丁等顺序排列,天干地支中的天干概念出现萌芽。这也大约可以推测出,商族人对于历法制作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

  上甲得知这一变故后,整兵备战,四年后,征讨有易氏,杀死了有易氏的酋长绵臣。和中原地区常见的部落战争一样,战败的有易氏被瓦解拆分,一部分族人被屠戮,一部分族人被驱逐出易水流域,一部分族人被掳掠为商人的奴隶,当然也有一部分族人臣服商人,成为商人贵族的属民,或者商人的属国。
  攻灭有易氏让商族人尝到了对外扩张的甜头,商族人再接再厉,继续征服其他的小部落。到四十多年后,上甲的晚年时期,相当于古崇国君主不降在位期间,商已经成为河北地区最强大的方国。
  这个时候,商已经具有了与崇国争霸的实力,同时,也有了与古崇国争霸的战略计划。伯明氏直捣崇国都城,暂时消灭崇国,最终却被古崇国的一大批盟国联合反攻,导致国亡部散。不知道商国是不是受到了这个启发,与古崇国争霸采取的战略是稳扎稳打,花好几代人上百年的时间去削弱崇国的盟友,逐个攻灭古崇国的铁杆小弟。
  第一个被商国开刀的古崇国盟友,就是皮氏。皮氏是一个以皮毛产业著称的部落,位于晋西南汾河盆地,与古唐国相邻。在古唐国衰落之后,皮氏逐渐成为汾河盆地一带最强大的部落之一,而且和古崇国的关系非常紧密。秦朝追溯皮氏的传说,在汾河注入黄河的河口设立皮氏县,就是现在的河津市。

  商国之所以拿皮氏开刀,一是因为皮氏和古崇国所在的洛阳盆地地势阻隔,中间隔了一个崤山,而且距离比较远,但是又处于古崇国的侧翼。所以攻打这里,既可以把古崇国的警惕心降到最低,又可以让古崇国无力援救,还可以砍掉古崇国的侧翼,从西北面包抄崇国的地盘,一石三鸟的效果。
  第二个因素就非常现实了,因为皮氏以皮毛产业著称,而商国以牛羊产业而崛起,两者属于同行,自然就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所谓同行是冤家,皮氏的皮毛制作和贸易,严重的阻碍了商国生意的发展,商国的皮毛产业,始终无法销售到太行山以西的晋南地区。现实利益的冲突,让商国必须吞并皮氏。
  因而也就爆发了商灭皮氏之战,这也是商国崛起过程的第二场著名战争。这场战争之后,皮氏的族人成为商国的臣属,商国的势力范围突破太行山,从河北南部扩展到山西南部。同时,皮氏的皮毛产业,也被商国“并购”,商国成为北方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皮毛贸易垄断者。
  在这种情况下,商国继续壮大,经历了报乙、报丙两代国王,到三十五年之后,相当于古崇国君主廑在位期间,也就是孔甲的父亲在位期间,商国开始由北向南,正面进攻崇国的附属方国。
  位于商国和崇国之间的豫北地区的方国,是昆吾国。昆吾国是高阳氏后裔建立的方国,传说高阳氏衰落时,酋长重黎与弟吴回争夺酋长之位,风姓的高辛氏趁机参与进来,帮助吴回击败重黎。此后高辛氏成为联盟霸主,高阳氏的酋长则被册封为祝融,专门负责祭祀中与火相关的礼仪,被神化成为火神。

  吴回的后人繁衍兴盛,分化成六个大的氏族,为首的大宗就是昆吾国,此外还有彭氏、曹氏、季连氏等。曹氏的后人被周王分封到邾地,成为朱氏的来源,季连氏则是楚国王室的祖先。
  己姓各个部落是古崇国的铁杆盟友,在有穷氏、伯明氏与崇国争霸的期间,己姓部落始终支持崇国。仲康时期,古崇国册封昆吾国的君主为伯,共同对抗有穷氏。古崇国亡国期间,彭氏的君主伯靡更是收拢古崇国流亡势力,力挽狂澜,成为古崇国复国的不二功臣。
  昆吾国的领地在豫北地区,更精确一点的话,在现在的安阳、新乡一带,这一地区在上古时期被长期称作殷、卫。卫地与北面的漳河流域毗邻,而漳河流域恰好就是商的领地。而卫地南面恰好就是古崇国的核心领地,郑洛地区。
  据传说<竹书纪年>,廑在位的第四年,商发起了进攻昆吾的战争。在拥有马和青铜武器的商面前,昆吾国没有任何优势,即便是以古崇国为后盾,昆吾国依然战败。正因为有古崇国作后盾,昆吾国避免了像有易氏、皮氏那样被商攻灭吞并,而是得以把方国的残余力量都迁移到了黄河以南,在许地安置国民,重新立国。
  这就是商崛起的第三场有记载的战争,商逐昆吾之战。
  这一战之后,商的领地从漳河流域向南扩张到河南北部的殷卫之地,隔着黄河与南面郑州一带的韦国、顾国相望,与西南面洛阳一带的古崇国接壤了。
  商逐昆吾的战争,引起了古崇国最高级别的警觉。但面对装备了马匹的商国,古崇国似乎也只能干瞪眼。

  昆吾国迁移到许地不久后,古崇国君主廑就挂掉了,他的儿子——上文提到的养龙故事的主角之一——孔甲即位了。面对商的威胁,孔甲采取了各种方法来壮大崇国,前文提到的推广某个原始宗教来强化王权,以及最为重要的举措,养马。
  商之所以能够在北方征讨各个方国,而且让崇国只能干瞪眼,除了商国已经掌握了青铜技术以外,还因为商国拥有了驯马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马匹,战争能力立马飙升好几个层次。古崇国也希望拥有这项核心技术,所以孔甲机缘巧合之下,搞到了两匹马,想让刘累驯养,繁衍后装备古崇国的军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