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西游记』里如来佛、玉帝、太上老君等谁大谁小的问题》
第49节

作者: 而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新三界天庭政权的政体正式确定君主专制诸候分治制。最高领导:玉皇大帝。顾问委员会: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四御(相当于以玉帝副手身份分管一片,有政权军权):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
  有关新天庭政权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24楼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日期:2017-01-23 17:39:43
  春秋战国众仙分灵投胎
  由于封神大战中仙人战斗起来破坏力太大,为避免仙人内斗,所以玄门老大洪钧老祖取消人、阐、截三教,把三教合并为道教。他又严禁神仙尤其是高级神仙轻易下到凡间干涉凡人内政。后来他又考虑,如果神仙与凡人成亲,那难免就会被牵扯进凡人内政中去,为避免这种情况,又定下神仙与凡人不能通婚的天规。

  但这样一来,又出现新问题。人间在发展,久不下凡,神仙就不能完全掌握人间情况。不能深入人间,试问神仙还怎么能做好人间的工作,怎么帮助人间解决困难呢?难不成就通过在庙观里显一下灵就能遥控指挥所有工作的开展吗?所以说我们的神仙,尤其掌管实际权利的神仙,深入人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切实站在人间百姓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很多矛盾纠纷才能迎刃而解,才能得到我们人间老百姓的认可。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众仙纷纷分出部分灵魂投胎。当然,这种分灵投胎只有大罗以上级别的才能做得到,普通神仙只能真灵投胎。

  最先投胎的是太上老君。他于周朝春秋时期投胎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聃,后人称他为老子。老子在人间大力宣扬道家思想。在修身方面,老子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他留下的代表作就是《道德经》,核心精华是辩证唯物主义有神论。因为老子阐扬了道教精义,他被称为道教的人间道祖,即人间传道之祖。

  老子成仙后,收了很多徒弟,其中一个是巴国李凝阳。李凝阳就是李铁拐,李铁拐又度汉钟离为仙,汉钟离又度吕洞宾(东华帝君转世)为仙,他们又陆续发展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为仙,合称八仙。八仙都算老子徒弟,他们在人间影响极大。钟离权、吕洞宾的徒弟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现在是人间道教最大派别。
  老子最后把截教大师兄多宝送到迦毗罗卫国投胎为净饭王的儿子后,就升天与太上老君合体了。
  接着投胎的是太乙救苦天尊。他投胎于东周宋国的公室之家,取名庄周,被人尊称为庄子。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看出人世间的战争、纠纷大多是由于人们贪心名利享受所致。他发现大多数人都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利益、名声、享受,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人生痛苦的主要来源,是幸福的首要滞碍。 所以庄子主张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不被任何思想、利益、名声所奴役,所累。庄子想起妖师鲲鹏,那么雄壮强大也仍然不快乐。于是他动笔写下千古名篇《逍遥游》。他想说的是,人们一直追求高大上。然而,就是高大上到几千里大且能游能飞又怎么样?欲望不控制,执着于利益物质仍然不会有快乐。但世人大多不理解庄子初心,只羡慕鲲鹏水击三千尺,直上九重天的豪迈。可见要把思想传播给他人有多困难。

  庄子想多留一点思想供世人参考,于是隐居南华山专心著作。他的经历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又名《南华真经》。庄子被后世尊称为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他与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子同为道家代表,合称老庄。 写完书后,庄子就与太乙救苦天尊合体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玉帝看见太上老君、太乙天尊分灵投胎收获颇多,也分出一部分灵魂投胎人间。他没有选择高贵出生,而是投胎到一个山寨老大家,被取名张友人。张友人虽没有老庄那样做出丰功伟绩,但他继承寨主之后将寨内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为人和善慈悲百事能忍,人称张百忍,广受寨民爱戴。但张百忍没能修练,恢复不了记忆,太白金星只好下凡将他点化,带回天庭与玉帝合体。
  通过分灵下凡,天庭大佬们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密切新形势下神仙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人间百姓对天庭众神因此更加信奉尊敬。
  当然春秋战国期间,又有一批凡人修练成仙到天庭任职。比如木匠祖师爷鲁班,就成仙当了天庭工干官。在《西游记》里还替孙悟空起了一座齐天大圣府。还有儒家圣人孔子也封了文宣圣王兴儒治世天尊的高位,当然这只是荣誉高位,有职无权。至于老子另几个弟子通玄真人、冲虚真人、洞灵真人、谷鬼子等成仙后没去天庭当公务员,而是选择当更自由的散仙。
  日期:2017-01-23 22:06:07
  道教的创世界及神仙演化
  10.两汉佛教东传与道教教团成立
  在封神大战末期,为破解通天的诛仙剑阵,元始天尊邀请西方教接引、准提参战,为此答应他们西方教可到东方传教。
  但是封神结束后,西方教先是融合消化从东方接收的文殊、观音、普贤、燃灯、定光等高手和三千红尘客。后来又遇上多宝道人投胎转世的释迦牟尼在众人拥护下与接引、准提争夺西方教主导权。最后接引(阿弥陀佛)和准提王佛母放下一切荣耀、权利,离开了这方世界。释迦牟尼把西方教改组成佛教,他将西方教零散杂乱的渡世理论整编为三法印、四圣谛、四无量心、八正道等逻辑系统的创新理论体系,更容易被教徒和信众接受理解。他建立僧团,以一套正确有序的生活方式规范僧众的行为,让他们更易觉悟。改组后的佛教比原西方教理论系统、组织严密、等级有序、戒律严明、活动规律,凝聚力战斗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孙悟空出世不久后,佛教向东方传教的时机终于到了。

  佛祖无疑是睿智的,他没有急着传播佛教教义,而是在西汉末年先把精美的佛象和动听的梵歌传入东土,让东土民众知道这些艺术代表一种宗教,但又不知这宗教是什么,而产生一种急切想了解的心情。于是,佛教趁机大肆进入东土,吸引了大批信众。恰好又遇上孙悟空大闹天空,天庭内部勾心斗角大肆放水,玉帝令佛祖降妖,佛祖欣然领命。在王莽新朝时,佛祖用掌中佛国神功把孙悟空压入五行山下,一时佛教名声大振。

  这让道教大佬们紧张了。于是在汉顺帝时,老君亲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命其为天师”,在人间传教。张自陵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纂道书24篇,著名的如《老子想尔注》。以此为基础,张道陵收弟子300多人,设立24治,创立了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由于张道陵得老君亲授,得天独厚,道法高强,正一盟威道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张道陵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又名天柱山)飞升,传说时年123岁,道教尊称为“祖天师”、“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他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因为人间道教组织是由张道陵率先创立,所以他又被称为人间教祖。有了道教组织,道教在人间的传播速度又加快起来,重新又压制住了佛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