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一)霸下篇》
第11节

作者: 教你说人话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正因为旌旗是“一族之方”的精神向导,故大凡与旌旗有关的字,偏旁都有个“方”字。而甲骨金文上的“中”字,则在那一方之中的图腾“杆”上,大多都有四条“旌”分系上下,表示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中,来于图腾,衍为旗旌,是社会的标志。
  然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这东西自古就高矮胖瘦不一,体质相差悬殊,在狩猎、生产等需要体力的情况下,往往体质强壮者表现突出。而在战争时,执旗者需要的不仅是强壮的体质,还更需要披坚执锐,冲锋在前的勇气,这自然使得强壮勇敢者到更多的尊重。久而久之,超乎常人的“英雄”概念便出现了。
  有了英雄,也就有了懦夫;有了懦夫,也就有了伟大;有了伟大,也就有了渺小;有了渺小,也就有了微不足道。而有了微不足道,图腾的精神号召力,就逐渐被英雄的个人魅力所取代。于是,没有魅力的渺小微不足道们,自然就要在魅力英雄的伟大面前,低眉顺目,俯首帖耳……
  这就是社会的奴化。
  然而,社会的产生,毕竟是“人人依靠人人”,不是“依附一人”,长此下去,“中”必然会在社会奴化的过称中走向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分裂,最终毁灭社会。于是,“庸”的概念便产生了。
  庸,从庚、从用。庚,在篆文中是“两只手对扶着一只高高的杆子”,在这根杆子的顶端“一”上,放个“倒八字”。

  什么意思?
  把握平衡。
  所以,庚字虽然在甲骨金文中有多种写法,但在古陶文中,“两手对扶”的就是个十分规范的“平”字。意指使族群凝聚在一起的图腾,不能偏向、倒向族群中的任何一个人或某些人。
  用,从卜、从中。卜,预测,“测中”就是想知道一方之族的这些人,面对生产、狩猎、战争的各种人力需要,可用不可用。故用的本意为“借”,与“庚”合在一起,意指在一个族群内、一个社会内、一个国家内,没有任何一件事,能靠某一个体之力、个体之思单独完成,必需“借用”其它个体之力、之思,才有完成的可能性。
  是有群策群力。
  因此,任何个体,在群体面前都无资格楞充大尾巴狼,贪群体之力,为个人之功。

  这就是“庸”。
  庸,就是个体不管是个什么,或自认为是个什么,在群体面前永远都要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恭恭敬敬,谦谦让让。
  是谓“居庸”。
  有此居庸之心,再来面对民族,面对社会,怎么可能还会把一方之中代表群体意志、社会公权的图腾,变为自己手中体现一己意志与权力的旗帜呢?
  是有中庸,焉有英雄?
  是无英雄,焉有伟大?
  是无伟大,焉有渺小?
  是无渺小,焉有微不足道?
  是无微不足道,又怎么可能会有人楞充大尾巴狼,以个人意志**群体意志,强权社会意志呢?
  社,凝聚天下万族,使之有秩有序,有礼有节;
  会,使这凝聚和谐自然,有情有爱,有谦有让。
  这凝聚,就来于“中”。
  那和谐,则来于“庸”。
  社者,中也。

  会者,庸也。
  始无中庸,焉有中华?
  始无社会,焉有国家?
  日期:2016-12-13 20:39:06
  华,可以是花,但不能是一只花,而是一树花,一片花,漫山遍野的花。

  从这个意义上,漫山遍野的草,一片绿色,也可以是华。
  当然,还是漫山遍的草开出漫山遍野的花,最符合华的本意。
  日期:2016-12-15 09:47:34
  7、从打遍天下无敌手说起
  九婴反了。
  九婴是谁?
  古称刚出生的小孩男为“儿”,女为“婴”。九婴,就是九支以女婴为图腾崇拜的母系氏族联盟。当年,颛顼强令推行父系社会时,他们就坚决抵制,只是因远在北方,大家都没拿他们当回事,才没卷入颛顼与共工、九黎的那场战争。颛顼去世后,帝位传给侄子喾(kù)。喾虽然是颛顼的主要支持者,但战后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因此,他劝颛顼放弃了强令推行父系社会的作法,也不再让各方拜自家图腾,对战后缓解各方矛盾做了很多工作,九婴自安。

  帝喾去世后,帝位传给了长子挚。这时,气侯又发生了强烈变化,由原来的洪涝转为了大旱。九婴本以畜牧为生,北方地势较高,先前洪涝对他们影响不大,但干旱却使牧草枯死,牛羊损失惨重。他们向挚求援,可农业地区连遭涝旱,自顾不瑕,哪管得了他们。于是,他们就开始四处抢掠。挚责怪他们,他们反说挚占着茅房不拉屎,不配为帝。挚干嘎巴嘴,一肚子委屈,也拿他们没办法。
  这可坏了,有人抢没人管,一下就乱起来。
  先是江南洞庭湖一带的修蛇部宣布独立,划江自治;随后是西北一带的大风部东进中原;然后是东方的猰貐(yà yǔ)、凿齿两部挺进农耕区;接着又是中原的封豨(xī)部腹心开花……最要命的,则是地处中原东部少昊后裔的十日部也参加了叛乱——这可是连三次世界大战都不参加的中立集团啊!
  形势真是糟透了,帝挚成天的唉声叹气。
  说实话,这帝挚是个心地善良的老好人,只是他善良得有些糊涂——帝确实不该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但也不是什么问题都不解决啊!否则,要帝干什么呢?幸亏在这紧要关头,挚的弟弟尧站出来,极力劝说挚应该马上命有穷氏平叛。挚脑中一团乱麻,连说你看着办吧,看着办吧。尧就以挚的名义,亲自赶往鉏(xú,今河南滑县东),命有穷氏首领羿前去平叛。
  羿是谁?
  羿不是“谁”。它不是一个人名,也不是姓氏,而是一个荣誉性封号。所以,羿不是“一个”人,而是以“羿”为称号,世代相传的有穷氏部族首领。
  有穷氏的首领,不是力牧吗?
  力牧是黄帝时代招来时的有穷氏首领,这时早已死了。而在帝喾继位后不久,有穷氏首领便被冠以“羿”这个荣誉性称号。
  为什么会被冠以这样一个荣誉称号?

  因为羿率领他的部族,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一个巨大贡献。
  什么贡献?
  羿,从羽、从干。羽,鸟类统称。而鸟的最大特点,就是会飞。应龙也会飞,但应龙只是传说中的“龙”族的一个种类,以此为名的应龙族并不会飞,只是天下族群中善用弓箭的一个部族。而用“羽”为有穷氏首领命名,说明有穷氏族确实真的飞起来了!当然不是有穷氏族的“人”飞起来了,而是他们让自己善使的弓箭飞起来了——弓箭在他们这一代有了突破性革新,箭尾安上了定向羽!
  《帝王世纪》载:“黄帝……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力牧於大泽,进以为将。”
  黄帝时代根本就没有常备军,也就不可能有“将”这样的专门统兵之称。而“弩”这种装有金属机括部件的兵器,也不可能在那个时代出现。虽然力牧开千钧之弩太过夸张,不过力牧要是不能开超群的大弓、硬弓,便不可能声名远扬,最终能让黄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占有所指,访有所得。这说明我们的先人在开发弓箭的过程中,曾经历过一段整竹弯弓,韧滕绷弦,长棍为箭,以力取胜的时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