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蝴蝶效应”,那年代一般人都活不过 40》
第10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结果可想而知,本来已经准备好好儿过日子的饥民们(现在应该唤作流民)再次跟政府对立起来,有些地方甚至闹得势成水火。
  本来局势已经接近失控,此时朝廷不知怎么想的,又发了一道诏命——

  说流民可遣送回乡,但李特等巴氐人除外;因其平定赵廞之乱有功,故加封李特为宣威将军、长乐乡侯,李特之弟李流为奋威将军、武阳侯。其余人等(就是打费远军的那七千人)皆有封赏。
  实话实话,这道旨意虽说晚了点儿,但还是有道理的;笼络住李特等上层,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劝导流民返乡,其实并非不可能。
  但由于一个人从中作梗,使得后来的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日期:2016-10-31 15:44:35
  此人就是之前看李特不顺眼的辛冉。
  辛冉不仅看李特不顺眼,凡是入川的流人他也看不顺眼。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辛冉,流民入川之初四处打家劫舍,之后由于赵廞别有所图,对流民放纵,这帮流民更是作奸犯科,无法无天。
  有案底在前,有旨意在后,辛冉赶起人来相当铁面无私;同时,由于对李特等人持有负面看法,辛冉认为包括李特在内的巴氐人也应该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少呆在我们四川。
  这会儿正好第二道旨意下达,辛冉干了一件事儿——
  他把这道加封李特等人的圣旨给扣下了,并且上书朝廷,说平灭赵廞之乱,李特等人是冒功,这份封赏不能给他。朝廷如不信,可派巡视组来。
  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儿辛冉遮掩的挺好,但还是让李特等人知道了;不用说,一大堆的怨气。
  这头儿有功不赏,那头儿拼命赶人;流民们跟官府之间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大,眼看就要失控了。
  眼看着局势要失控,李特坐不住了,亲自跑到罗尚处,说了一大车的拜年话,然后摆事实讲道理,流民人多,现在粮食还没下来,这会儿赶大家上路,没有存粮,恐怕都得饿死;能不能宽限些时日,等到秋收,粮食下来,流民一定离开。
  罗尚也无不可,这事儿遂就此作罢。
  求完了情,李特回来召集族人,跟大家通报,刺史同意宽限到秋收后,待粮食成熟,我们再上路。

  族人默然。
  想想也是,被人像狗一样赶来赶去,换谁都会不爽啊。
  不管怎么说吧,眼前这一关算是过了。
  可是一封来自关中的家信,让李特再也无法淡定。

  日期:2016-11-01 15:00:42
  写信人是李特的哥哥李辅,之前李特率族人南迁,李辅没跟着走,留在了略阳;此时,召流民回乡的圣旨已经传的绕世界都知道了;李辅便给李特写了这封信——
  大意是,你回来干嘛呢?关中、关西一带兵灾过去是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晋室衰微,诸王混战,民生凋敝,回来也是死路一条。
  拿着这封信,李特纠结了。
  回去,死路一条;留下,一条死路。
  左右是个死,去他大爷的,爷爷我不玩儿了。
  李特一咬牙,做了决定,反正都是死路,还不如拼一把,说不定还能拼出个柳暗花明,于是,李氏一族再次整合人马,秘密返回绵竹。

  日期:2016-11-01 15:42:33
  李特再次造反的消息传将出来,罗尚还没咋地;辛冉怒了,这帮***,脑后有反骨,早该收拾了他们。
  出兵之前先造势,辛冉贴出布告,悬赏抓住李特兄弟者,官府给予重赏;并且贴的满大街都是。
  有人揭了布告,拿给李特;李特略一沉思,计上心来;他派人把辛冉贴的布告一张不剩全给划拉过来,然后刷刷点点在上面加了几行字——

  原文的意思是抓住李特兄弟者,官府给予重赏;这几行字一加,变成了抓住李特兄弟者,及六郡的豪强李、任、阎、赵、杨、上官以及氐、叟的首级一个,官府给予重赏。
  这一改,可改出问题了。
  原因何在?
  之前李特下令流民军立正、解散,让大家下岗再就业;他身边留下的基本上只剩下本族的巴氐人,底下的小兵儿们放下刀枪,拿起锄头,给人打工去了。
  那年头儿,能用的起长工的,基本上都是当地的豪门;李特这么一改布告,意思就变成了官府不光要抓他们兄弟,还包括当地豪强,以及在豪强家里打工的流民。
  这样一来,连当地豪强带给他们打工的流民,人身安全都成问题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脑袋就会被切下来送到官府去换那份重赏了(“布帛百匹”)。
  想想都特么可怕。
  而这么一改的后果,史载,不到一个月,就有两万多流民骑着马带着弓,投奔了李特。
  日期:2016-11-01 17:28:00
  看着越来越多的流民投奔而来,李特知道,这次是真的玩儿大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再想偃旗息鼓已经无此可能了;横下心开练吧;李特使出戍边时的手段,开始训练重新集结起来的流民军。
  正式扯旗之前,李特还派了个名叫阎式的人,让他去找罗尚;转告后者,流民不是真相造反,朝廷宽宥我等,让我们留在蜀中,我们自然当个安顺良民,如果朝廷还是不依不饶,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那我们只能反了。
  阎式一路前行,所到之处,看见到处张贴着捉拿李特一伙儿的布告;险要处,官军已经开始设置营寨,壁垒森严。看这架势,官府估计不会善终了。
  阎式叹着气见着罗尚,把李特要转达的口信儿一说,没想到罗尚轻描淡写的敷衍了几句,行啊,你回去告诉李特,我答应他。
  这么痛快?以前可是求爷爷告奶奶的都没同意;阎式哪儿敢轻信,陪着笑接着说,您要不再跟朝廷说说,或者再跟您身边儿的长官们商量商量之后再答复;流民虽弱,但不能忽悠,否则众怒难犯,恐怕为祸不浅。
  罗尚依旧一副漫不经心的强调,行啊,知道了,你先回吧。
  看罗尚这个态度,阎式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扭头儿回了绵竹;跟李特汇报了经过,最后说了一句,准备打吧。

  李特听完,心情也很沉重;又要过刀头舔血的日子了。
  日期:2016-11-01 20:18:48
  返回头再说“鹰派”辛冉;他是一心想打,而且这个人也很有野心,自从知道李特又跑回绵竹安营扎寨后,他便开始磨刀霍霍;这天他把手下召集到一块儿商议对策,最后决定,绕过罗尚单独出兵。
  会后,辛冉派出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张显、刘并等,领步、骑兵3万偷袭李特;罗尚听说后,派来了督护田佐援助曾元。
  翻翻地图,成都到绵竹也就一百多公里,不堵车3个小时;曾、张、刘、田四将带着手下三万余人不用太久就到了战区。
  到了绵竹,曾元一看,流民大营就在眼前,还犹豫什么,进攻!
  三万晋军鼓噪前进。

  也该着曾元等人倒霉,大军长途奔袭,本已疲惫不堪,敌情不明,地形不明,又小瞧了对手李特,你不挨打谁挨打。
  须知李特自小长在边关,家庭教育就是打仗;要论战场指挥,不知比曾、张、刘、田四人强过多少;晋军出发后不久,消息便报到李特处;李特玩了个空城计,专门把大营摆在明面上,看似羸弱,其实不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