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破解天书『西游记』》
第17节

作者: 塘西正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显然卷帘大将在遇到观音菩萨之前是不可能无名无姓的。
  同样的怪异情况也出现在猪八戒的身上。
  观音菩萨给野猪怪起名的经过是这样的:
  菩萨才与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个法名,就叫猪悟能。
  猪八戒在被玉帝贬下凡间为野猪怪前,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手下管辖着八万天河水兵水将呢!比沙僧的卷帘大将的级别更高。但是,这位天庭大元帅竟然也是无名无姓,要观音菩萨给取姓安名。如果有姓有名,为何通篇的《西游记》凡提起猪八戒的过去,都称之为天蓬元帅?天蓬元帅与卷帘大将一样,只是一个官衔,并不是名字。
  那么,《西游记》在刻意隐瞒什么真相呢?

  也许有读者会说,这都是想多了。观音菩萨都解释了,之所以三徒弟的名字中间都有“悟”字,纯粹是巧合。
  事实上,《西游记》里观音菩萨也是这么说的。观音菩萨在准备给孙悟空取名字时,得知孙悟空有名有姓,“姓孙名悟空”时,她是这样说的:
  “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天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
  读者因此都会认为,像观音菩萨这样修得正果的佛界至尊人物,应该是口吐莲花,金口玉言,说出的话都是金旨,是不会错的。其实,若这样想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在《西游记》里,就是如来佛、观音菩萨这样偶像级人物,他们也会打诳语,说胡话,或者一句话说一半不说一半,或者讳莫如深。这正是《西游记》的伟大之处。它老早就打破了伟人“一贯正确”的传统思维。大多数的读者都会中了观音菩萨的迷魂计、障眼法,认为观音菩萨给唐三藏的几个徒弟取“悟”字辈纯属巧合。

  其实,如果孙悟空当时没有名字,观音菩萨必定会给他取个中间带“悟”字的名字的!
  观音菩萨为什么如此执着又花言巧语掩饰?她其实就是冲着须菩提祖师的“悟”字辈去的!
  假如观音菩萨不给唐三藏的三个徒弟取好“悟”字辈的名字,转世后灵性全失的金蝉子(须菩提)是绝对记不起自己前世收徒时“悟”字辈的事情,也不可能给在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三个徒弟都取个带“悟”字的姓名。
  如果这样的话,须菩提祖师下辈子与徒弟的关系就乱套了!
  所以,这个残局只能由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搞定。

  由此可见,猪八戒、沙僧在天庭上的名字中间都必定是带一个“悟”字,那是他们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跟须菩提祖师拜师学艺时,须菩提祖师给起的。他们都是须菩提祖师的第十辈徒弟!他们在今世与须菩提祖师再续前缘!
  如果唐三藏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前世不是师父与徒弟的关系,为什么观音菩萨老早就嘱咐他三人要拜取经人为师,要他们做取经人的徒弟呢?如果不是上一世他们的师徒关系,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与唐三藏的关系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存在。除了师徒关系,他们四人之间可以为主仆关系,可以为保镖关系,可以为兄弟关系,也可以为父子关系,还有其它众多的关系可供选择。
  日期:2017-02-08 22:22:52
  第三章揭开须菩提祖师门下徒弟之谜(第三章之三)内容提要:
  猪八戒、沙僧竟然也是须菩提祖师的徒弟?

  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在修练方法上都存在哪些致命的弱点?
  日期:2017-02-09 22:10:39
  第三章 揭开须菩提祖师门下徒弟之谜(第三章之三)
  猪八戒虽然神通比不上孙悟空,但是武艺也是非常了得的。他会三十六变,凭一把九齿钉钯,在西天取经途中也立过功,杀死过妖魔。
  猪八戒的奇技从何而来的呢?
  猪八戒的嘴中对此是有所透露的。《西游记》第十九回,孙悟空与猪八戒在福陵山交战,阵前猪八戒自报姓名及来历: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
  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
  ……
  猪八戒的经历也和孙悟空一样,出身平凡,到处寻师,最终找到明师。至于“忽然闲里遇真仙”,把须菩提祖师称为神仙,也是和须菩提祖师的身份相符的。在孙悟空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师时,樵夫向孙悟空介绍须菩提祖师时,也是把须菩提祖师称为神仙的。

  我们再来看看沙僧的武艺从何而来。《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沙僧与八戒在流沙河旁对阵,沙僧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
  皆因学道荡生涯,只因寻师游地旷。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馀趟。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
  ……

  沙僧和大师兄孙悟空、二师兄猪八戒的遭遇也是非常相似的,原是凡夫,因怕轮回访道。云游海角,浪荡天涯,到处寻师,结果找到好师父。唯一的疑问是沙僧找的不是神仙,而是真人。《西游记》可真没有提及到须菩提是真人身份。
  其实,“真人”的称谓,也是《西游记》设下的防止有些读者轻易识破沙僧就是须菩提祖师徒弟的一道壕沟。绝大多数的读者因此不会联想到沙僧遇到的真人就是须菩提祖师的。
  要破解“真人”这个机关,必须懂得《西游记》里的“埋注脚”写作手法。
  《西游记》的写作手法繁多,“埋注脚”写作手法便是其中一种。何谓“埋注脚”写作手法?即是《西游记》里每设置下一个秘密或者天机,总会在设下秘密或者天机的前面或后面,交代破解的方法。研究《西游记》如果不懂得它的写作手法,是很难识破《西游记》设下的种种玄妙的。即使偶尔注意到了,也只能站在《西游记》神秘世界的门外。就像站在明知堆满宝藏的山洞外,而没有“芝麻开门”的密码。

  真人的称谓,便是一种典型的“埋注脚”写作手法的应用。
  “真人”一词最早起源于庄子的《庄子•大宗师》。真人,是道教中对修真得道成仙的人的称谓,也可以叫做神仙。须菩提祖师本是佛门中人,樵夫已经称之为神仙,这已经是埋了注脚,可以对上号的。但是否也称为“真人”呢?

  且看《西游记》第十回,魏征梦斩泾河龙王,那泾河老龙王怨恨唐太宗不守诺言,深夜里:
  手提着血淋淋的首级,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箝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摇,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
  读者如果只看到这里,或者《西游记》只写到这里,是很少有人会猜得到这个“女真人”是谁。但接着《西游记》继续写下去:
  原来这是观音菩萨,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此往长安城都土地庙里,夜闻鬼泣神号,特来喝退业龙,救脱皇帝。那龙径到阴司地狱具告不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