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中国——给孩子讲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第8节

作者: 伪前排
收藏本书TXT下载

  白鹿洞书院坐落于庐山五老峰。相传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李渤,他年青的时候隐居在这里读书。李渤养了一只宠物,不是猫、也不是狗,而是一只白鹿。与人相处时间久了,这只白鹿变得非常通达人性,主人让它往东,它绝对不会往西,主人让它站着,它绝对不会趴着,甚至还能够帮助主人传递物件,人们都以此为奇,称它为“神鹿”,李渤也因此被称为“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做了大官,常常思念自己年青时的那段求学时光,便在这里建了一些亭台楼阁,后人称之为“白鹿洞”。白鹿洞本没有洞,只因这里地势较低,从山上向下看如同地洞一般。到了明朝,有人觉得称之为“洞”却没有“洞”,实在是名不副实,就在山中凿了一个山洞;又有人认为,称之为“白鹿洞”却没有“白鹿”,也实在不妥,就用石头雕刻了一只白鹿放于洞中;可是大家的意见总是不一样,又有人认为凿洞置鹿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就把白鹿从洞中请了出来深埋地下;到了现代,人们无意中从地下又挖出了那只白鹿,于是又把它置于洞旁。

  以上就是四大书院的故事,更确切的说是北宋初年的四大书院。北宋初年,大宋王朝刚刚走出战争的阴霾,百废待兴,仕子们求知若渴。但那时教育毁损殆尽,官学刚刚起步,学院这种民间组织但乘势而起。待到北宋政权稳定,各领域蓬勃发展之时,学院逐渐被官学取代,沉寂了一百多年,直到南宋时期。白鹿洞书院也不例外,不过它很幸运,这一年理学大师朱熹来到白鹿洞书院,见满目杂草、断壁残垣甚是感慨,于是便下令修复白鹿洞书院,使得白鹿洞书院又重获新生,而他在白鹿洞书院创设的那一套教学理论和方法也被其它书院效仿,书院在南宋时期发展到了极致。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元明清三朝,到了清朝末期,光绪帝在1901年下令书院改为学堂,开始仿效西方改革教育,书院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明朝末年,有一所书院也是值得一提,这就是“东林书院”。东林书院位于江苏无锡,建于北宋年间,因周围环境酷似庐山东林寺,因此命名为“东林书院”。到了明朝末年,东林学者顾宪成、高攀龙来到此处,重建荒废已久的书院。他们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展开激烈对抗,被冠以“东林党”。东林书院有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名联为顾宪成所写,讲的就是我们既要用心读书,又不能死读书,要关心国家和天下之事,要忠于自己的祖国。

  日期:2016-07-05 23:25:17
  6、衡山
  衡山以“秀”著称,被称为“五岳独秀”。清代学者魏源遍游五岳后写出“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为什么说衡山如飞呢?有一种说法是衡山经常云遮雾罩,置身其中似乎是在腾云驾雾,如同飞翔在天空。另一种说法是衡山整个山体走势看起来像是一只展翅的飞鸟,这只飞鸟名叫朱雀,衡山的山徽就是一只朱雀。关于衡山就是一只朱雀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里本来没有什么山,放眼望去都是平地,当年神农炎帝在此采药时,用禇鞭检验草药,无意中打落一只刚刚飞来的朱雀,朱雀落地便化做了衡山。神农采药的故事以后我们还会讲到。我们先说一说什么是朱雀。古人把天上的一部分星星划成了二十八个区域,称为二十八星宿(xiù),然后给这二十八星宿都起了一个名字,在这里只记住与衡山相关的“轸”(zhěn)和“翼”两个星宿就可以了。这二十八个星宿每七个被归为一组,一共四组,称为“四象”、“四维”、“四兽”或者“四方神”等等名字。这四组分别有一神兽相对应,依次是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朱雀正好是守护衡山的神鸟。青色的龙、白色的虎、红色的雀,这些都好理解,玄武是什么呢?“玄”是深黑色。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出现过一种兵器——玄铁重剑。玄铁就是黑色的铁,乃天下至宝。玄铁重剑的主人就是以“无招胜有招”而著称的独孤求败。独孤求败的武功很高,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普天之下竟也寻不到一个对手,看来高高在上的人也是如此寂寞啊!回过头来再说一下玄武。玄武据说是一种龟和蛇的结合体,具体长什么样子,只能想象一下了。不管“南岳独如飞”因何而来,衡山是一定要去上一去的。

  衡山名字的由来也很值得考究。据说,衡山在天上的星星中对应的是朱雀中的轸、翼两个星宿,掌管万物生死,并且它能够象称一样称出天地的重量,保持天地的平衡,因此称为“衡山”。“衡”有秤杆、称量的意思。衡山除了被称为“南岳”,它还有个名字叫做“寿岳”,“寿”就是长寿的意思,寿岳就是长寿之山。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那么提到与“寿”相关的另外一个名字你就一定会非常熟悉了——南山!人们在向老人拜寿的时候常会说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意思是祝愿一个人的福气向东海一样广阔,一个人的生命像南山一样长久。东海,就是东面一望无际的海洋,那样的福气,该是多么广阔啊!“南山”是指哪座山,说法不一,有说是终南山的,有说是南岳衡山的,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后者,在衡山上有一块石刻,上书四个大字“寿比南山”,到那里游玩的人们,一般都会在这块石刻前留影。

  衡山主峰名叫“祝融峰”,这个名字源起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火神祝融,以后我们会详细讲述祝融的故事。
  日期:2016-07-06 14:51:07
  7、恒山
  北岳恒山绵延五百余里,所以魏源才会形容“恒山如行”。关于恒山名字的由来也是说法不一:有的说恒山绵延横向展开,而“横”与“恒”同音,因此取名恒山;有的说此山脚下有一条河流,古称恒水,因此取名恒山。不管是哪种说法,恒山终究还是那座山。据说在西汉时期,恒山改过一次名,汉文帝名叫刘恒,为避他的名讳,于是将恒山改名为“常山”。“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制度,也就是说当你在写字或说话的时候,如果遇到的这个字是帝王或尊长名字中有的字,你一定不能直接说出来,而是或者改用别的字代替、或者改用别的称呼、或者缺省笔画、或者干脆空着不写。秦始皇名叫嬴政,为了避讳,”政“与”正“同音,当时人们就把“正月”改为“端月”以避秦始皇的名讳。又如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名叫吕雉,“雉”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当时人们为了避吕太后的名讳,就把这种鸟改称为“野鸡”。有一句俗语叫作“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也是因为避讳而来。据说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大官,有权有势了难免就有些飘飘然,于是他下令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任何人都不得说、不得写“登”字,包括dēng、děng、dèng与“登”音同或音近的字。于是在整个地域内,再也不见与“登”相关的字。其它的字都好办,可是遇到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灯”该怎么办呢?这难不倒聪明的人们,他们用“火”来代替“灯”,于是每到月上柳梢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点火”照明。这一年的上元节,按照习俗家家都要“放灯”,官府也支持这一习俗,张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看到这一告示人们都心中窃笑,有好事者遂说出流传下来的这句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用这句俗语来讥讽那些随意弄权的人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