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的销售战争:纵横》
第46节

作者: 细雨黄昏红袖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马达自从到了弘智之后,一直在忙着拜码头,和弘智各方面有头有脸的人物见面、交流、吃饭。上至老板彭成远,下到每个部门经理。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给下一步工作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没办法,初来乍到只能如此。不过一切还算顺利,大家对马达都很热情。他很快和其中的几个部门经理混成了哥们。只是有一点马达不是特别明白,为什么几乎每个人都要问他是从哪个大学毕业的?马达毕业已经快十年了,他几乎都忘了自己还上过大学。好在马达的毕业学校还算拿得出手。每当他回答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由衷地称赞一番。似乎在提醒马达:他是系出名门。

  此时的马达正猫在田云舒的办公室里,和他商量着销售考核的一些细节问题。虽然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可是田云舒头上却又添了几缕白发。他来弘智之后,一直在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从机构调整,市场定位,到人员招聘、渠道策略确定。这些工作的阻力相当大,传统和习惯成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好在田云舒最大的特点就是长袖善舞,虽然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结果还是理想的,事情正在向他预期的方向发展。很多事情,动作虽然大,但是田云舒却能做得波澜不惊,并没有引起内部太大的震动。

  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适当的人事调整。这也是最敏感的一步,他必须做到既小心翼翼又用人不疑。而其中最难的就是一代新人换旧人。虽然难,但是也不得不做。田云舒始终认为:人对了,事才能对;人不对,事永远对不了。
  他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接触马达了,从第一次和马达见面的那天起,老田就认准了马达的风格最适合在弘智做集团大客户部的总经理。而当时的总经理史冠群一直做的差强人意。几番接触之后,终于说动了马达。之后他又让史冠群去做了渠道总监。腾出位子,等着马达上任。
  马达对田云舒的印象一直比较好,杨耕详细的给他介绍了田云舒的情况。这使马达觉得自己在性格方面和田云舒的互补性会非常强。到位这一个多月来,马达更是坚信了这一点。田云舒相当放权,只是在一些关键地方给马达以必要的帮助和铺垫,其他地方只是默默地观察,一句话都不多说。而在田云舒的帮助下,马达没有太强烈的在新岗位的过渡感,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不过马达也相信,即使没有田云舒给自己做铺垫,自己也能顺利渡过这段时期。他始终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了做老大的材料。

  正在俩人热烈讨论的时候,田云舒的手机响了,看看来电显示,是自己的老友聂鸣
  “老聂,什么事?”老田接起电话。
  “老田,告诉你一个消息,唐思哲把于德仁调去分管后勤了。”聂鸣说道。
  “你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八卦了,我们都离开瑞和多长时间了?你还关心这种破事。”嘴上虽然这么说,老田实际上也会不自觉的想了解瑞和的内部情况。对瑞和的感情很多时候还是难以割舍的。
  “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聂鸣根本不理田云舒的嘲讽。

  老田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意味着什么?唐思哲要拿于德仁开刀呗!”
  “答案正确!这是老唐的一贯作风。他永远都不会主动背负恶名。一定是等着于德仁犯错呢。他还嫌于德仁犯错的时间太慢,非把他放到这样一个位置上去。老板就是老板啊!”
  “也不能怨老唐,怨只怨于德仁把持不住自己。我看用不了多久,于德仁就要倒霉了。”老田说道。
  放下电话,田云舒突然问了马达一个问题:“小马,我们关起门来说话,你来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对弘智是什么感觉?”田云舒虽然脸上一如既往地挂着温和的笑容,但是语气却有些沉重。显然他很在意这个问题。
  马达早就想就想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也不用刻意去想,一个多月下来,这个答案自然而然的就会出来。马上接口道:“说实话,我的感觉是一多一少,弘智最多的是好人,最少的是坏蛋。”马达接着解释道:“简单的说就是知识分子太多,打单文化严重缺乏。”
  “这个和弘智出身于校办企业有关,‘老师文化’一直是主流文化,这种文化讲究尊师重教,重视知识。但是却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的锐气。拼起刺刀来,这种文化是最吃亏的。”田云舒解释道。他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找来马达这样的人就是想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不过他也知道,这很难。弘智根深蒂固的东西太多。

  “田总,我们要不要把窗户也关上。”马达嬉皮笑脸的说道。他和田云舒越来越默契了。
  田云舒还果真朝窗户那面瞄了一眼,才突然想起,这间办公室在16层。自己也乐了,转过头来等着马达的下文。
  马达接着道:“来了这一个多月,我也一直在观察大家。我觉得的确有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首先是‘打单文化’的确立,可能我是销售出身,总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单子更重要,单子来了就是军令,可是我们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欠缺,很多人的思路是完成一项任务,让演示产品就老老实实的演示产品,让调研就老老实实地调研。听话固然听话了,却没有销售的意识在里面。销售完全成了销售人员的事了,这就有一个用不用心的问题,效果可是天壤之别啊!

  其次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在销售中,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但是意识的转变就太难了,比如,穿着随意的去见客户;不了解客户的问题就演示;见客户之前不做任何准备;一切以产品为出发点而不是引导客户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是:该签下来的签不下来、该签大的签小、该签快的签慢。”马达一条一条的分析着,这些都是他近来最担心的问题。

  老田点点头,这些问题他也清楚,但是短时间内却改变不了。“你说得对,这些问题,我也是心急如焚。但是文化的改变是需要不断渗透的。我们能改变多少就尽最大努力改变多少吧。比如可以先逐渐树立销售人员在公司的‘老大’地位。哪怕是形式上的。”田云舒的口气听起来虽然有些无奈,但是更多还是一种执着。
  马达也能感受到这种转变的艰难,但是他对自己有信心,至少自己的部门肯定能改变。他真正担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还有就是专业化的问题,我说的是销售的专业化,我们其它方面都专业化的有些‘学究’了。管理软件的销售专业性越来越强,产品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但是仅有产品还不够,我们的人员还必须懂管理、懂销售,否则真不是推进项目而是拖后腿了,一个大的项目,做很多工作未必能够打下来,但是一个错误就可以让我们出局,丢的都是真金白银啊!而这些错误又很容易被掩盖,找出一些类似‘产品不行’,‘客户关系不到位’,‘客户预算太低’等理由搪塞。”马达接着分析道。

  “我前两天和大家分析了去年一些项目的成败。我发现,大家给我的答案基本上就是两句话,项目做下来就是客户搞定了,反之就是客户没搞定。这就像一个黑匣子,如果不打开它,我们很难有改进的机会。”马达说道。
  田云舒沉默了,他完全认同马达的说法,但是他更清楚,这种东西往往不是培训、教育、以身作则这些手段能彻底改变的。真正要改变必须在两个层面上彻底有所变化。一是大老板的思想意识改变,二是大规模换人。而这两个层面就不是他和马达能做得了。不过他并没打算放弃,他的想法很简单,能改变一点是一点。能改变一个是一个。

  仿佛感觉出话题有些沉重,马达迅速地调整了方向。问了老田一个他一直想问的问题。“田总,你是杨耕的老领导,当初为什么不把他拉过来,而直接找上我了。”
  田云舒笑了,想到杨耕,他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我如果让他来,他肯定二话不说,立刻过来帮我。但是我却知道,那不是他情愿的。一方面他会以为我是在帮他,他不愿给我添麻烦。另一方面,他太爱惜羽毛,他怕人说他是跳蚤!”
  “这个骄傲的家伙。”马达笑了,他觉得田云舒比自己还要了解杨耕。他也有点开始想念杨耕了。

日期:2009-10-10 21:46:56

  第四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