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脸谱看封神------解读封神演义》
第1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言
  任何一个民族的起源,都有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我们汉族的起源,那是有很多段神话故事组成。像我们这样一个靠文化统治东亚几千年的民族,关于神话故事的著作可谓是浩如烟海,不可胜数。然而,问题来了,如果在大街上随机找人采访一下,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书有哪些?我想统计结果中,被人提到最多的一定是《封神演义》和《西游记》。
  为什么在那么多的神话著作当中,大多数人只能想到《封神演义》或《西游记》呢?那是因为在明朝以前的神话故事,多数以文言文的形式书写,所以受众面自然要小。比如东方朔仿照《山海经》写的《神异经》、《十洲记》。再比如干宝写的《搜神记》、祖冲之写的《述异记》等等。明朝以后这类小说多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现,比起《铁树记》、《东度记》、《归莲梦》这样的小格局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就堪称是最系统的史诗级神话大作,所以《封神演义》在我国神话小说里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作者有这么几位:陆长庚、陆西星、王世贞、许仲琳。
  陆长庚是元朝道士,跟《封神演义》成书时间明显不符,而且《封神演义》中有大量剽窃甚至直接抄袭《西游记》的内容,所以这本书的成书时间不可能早于《西游记》,陆长庚可以排除掉。
  王世贞是明朝官员,他的文学著作传世很多。关于王世贞写《封神演义》的故事中,说他是一夜完成的。这就明显太扯了,别说一夜了,就算一天一夜,能抄一遍的有多少人?所以王世贞也可以排除。顺便说一句,我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说聂耳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没钱买课本,开学的时候他就用烟盒自己订成了一本书,然后借同学的课本去抄。下午放学的时候聂耳拿着自己抄完的书给妈妈看,说抄书的各种好处。老师还曾拿这篇课文说事,让我们没事就抄写课文。我从小就不明白,上哪找那么多烟盒去?烟盒怎么裁剪成书?找烟盒订成书需要多长时间?两本课本的内容聂耳是怎么在一天的时间内抄写完成的?如果有人知道,请帮我解惑。

  接着说这《封神演义》,许仲琳的名字赫然刊印在现存最早版本《封神演义》之上,此书藏于日本内阁文库,其卷二上写着“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而本书的序言中,一个叫李云翔的人写道:“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

  由此可见,此书的原作者是许仲琳,书被钟伯敬收藏,然后被舒冲甫重金购买,交给李云翔整理排版,删掉前后矛盾之处,去掉负能量内容,有明线有暗线,写的就是坏人的百态,提醒读者看清楚那些奸邪虚伪之人。也就是说,这本神话故事,写的其实就是人。
  至于陆西星,说他写了《封神演义》至今没有任何的证据。提出这个观点的张政烺先生,所有的论据都难以服众。比如张先生的证据之一,清代《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传系元时道长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
  这里边,《传奇汇考》说的是不确定作者是不是元朝的陆长庚。张先生首先说这句话错了,“元时”是“明时”的误写,陆长庚就是陆西星。总不能说这句话我们要忽略掉“未知的否?”,硬理解成《封神演义》就是明朝的陆西星写的吧,没道理啊。
  所以,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我们只能根据唯一的孤证认定为许仲琳。
  说完《封神演义》的作者,咱就得聊聊这本书写了什么。这个问题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有不同的答案。
  我们可以说这是历史小说,作者在开篇甚至直接抄了一段《史记》的内容。我们也可以说这是神话小说,讲的是各种神仙的故事。我们可以说这是讽刺小说,揭露的就是社会的阴暗面,和人心的阴暗面。当然它还是演义小说,写的就是政治、军事那点事。总之呢这部成书于明朝晚期的小说,吸纳了各种小说类型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呈现的是大场面大制作的神话史诗。
  从内容上讲,无论是商周大战还是众仙斗法,其实归根结底讲的还是 “封神”两个字。在原著中,当神是个苦差事。那些个有修为的人,宁愿去给人间帝王当臣子,都不愿意给玉帝当神仙。为啥呢?在原著中,几乎所有的修仙之人都崇尚自由,上了天庭就意味着不自由。从辈分上讲,鸿钧老祖的辈分最高。他的弟子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这个三个不归玉帝管,个人有个人的山头。这三位大仙的弟子,也不归玉帝管,法力高强的也是各有各的山头。再往下的四代弟子,修炼到一定程度也是肉身成圣,有自己的山头。这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还有自由修炼的那些,更是各有各的山头。

  但是中国的统治阶级,自古都是不允许人民自由的。哪怕是神仙,也别想自由。所以姜子牙的封神之旅,其实就是天庭重新制定神仙新秩序的过程。所有的精彩内容,人生的百态,都在这个封神过程里。闲话就撤这么多,来点正经的。
  日期:2016-03-14 17:53:06

  第一章、纣王的逆袭
  一、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帝王的逆袭是我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故事桥段。在这种观念下,别管历史上是怎么回事,文学作品中总能把皇帝刻画成傀儡逆袭记。比如康熙,好像鳌拜、吴三桂都欺负他一样,这哥俩既然这么想造反,康熙八岁那年他俩为啥不反?但是康熙就这样成了逆袭的典型,鳌拜和吴三桂俩乱臣贼子也给定了性。往上数,唐太宗也成了逆袭的典型。也不知道他哥哥和弟弟怎么都那么坏,就跟他过不去。这要是那样,玄武门死的怎么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老皇上李渊为什么会退位?再往上数别管汉武帝还是秦始皇,都有逆袭的传奇故事存在。反正只要是有名望的帝王,仿佛都在年轻的时候伴随着瓜分皇权的恶势力,老百姓还是比较习惯一人独裁。

  咱这回说的是《封神演义》,书里的纣王其实也是个典型的逆袭帝王。只不过比起上面那几位,纣王逆袭成功后没干啥好事,所以他的逆袭故事并不深入人心。在原著中,开篇套了一大段《史记》的内容来介绍历史背景,从商朝始祖契一直写到倒数第二代大王帝乙,我们的故事就从帝乙正式开始。
  帝乙在位,有三个儿子,按照长幼分别是微子启、微子衍、殷受。按说太子爷应该选微子启,微子启这个人物大多数情况下是凑数用的,但是从他参与的事件看来,这是个有正事的人,完全符合当太子的一切素质。而且我国古代帝王选太子除了嫡长子继承制之外,更看重的是继承人是否稳重。别管怎么说,正常的话轮也轮不到殷受。帝乙一直没有立太子,日子就这么过着。一般帝王不立太子,那都是有苦衷的。但凡为这事有苦衷的,最恨的就是大臣劝帝王立太子。当然了,一般懂事的大臣也不会劝皇上立太子,都得说皇上万寿无疆,立太子不着急。敢劝皇上立太子的,那都是很有实力的大臣,这样的大臣真不怎么怕皇上。也有没实力的跟着瞎起哄,这样的多数都被整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