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通记——按照国别和地区为您讲诉世界历史(寒山)》
第8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一来看,下川文化所在的沁水,位于临汾的东南方,处在汾河谷地的边缘。薛关遗址所在的蒲县,更是两大河谷连接的关键之处——黄河蒲津渡的所在地。狮子滩所在的吉县,位于临汾西面,也是处在汾河谷地的边缘,沙苑文化所在的大荔,则薛关文化隔黄河相望。很显然,这几个中石器文化都处在汾渭盆地的范围内,汾渭盆地是关中最自然的延伸,而关中是由陇西东进的第一站。
  同时代的中石器文化,居然大部分都集中在汾渭盆地,这不是很巧吗。
  看来汾渭盆地的中石器文化是陇西大地湾一带的古羌人族群拓展而来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了。
  考虑到后来新石器时代,河南中部距今8千多年的贾湖遗址中发现了水稻,而附近的灵井遗址和贾湖文化年代也比较接近。咱都知道水稻的最早专利是属于苗人,所以不排除此时的灵井中石器文化是苗人的文化。
  而晋北冀北的虎头梁、神泉堡中石器文化,极有可能是附近的朔州峙峪旧石器文化和周口店旧石器文化交流产生的结果。峙峪文化虽然总体上属于旧石器文化,但是在后期阶段也存在很多中石器。因此晋北冀北的中石器文化很有可能是夷人的文化,未来辽西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和这一片文化可能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这些都只是推理,不成定论。
  末尾闲插一句,在2~1万年前这段时间内,日本列岛的虾夷人——日本人称之为绳文人已经于1.4万年前左右创造了绳纹文化,而绳纹文化是新石器文化。
  日期:2015-05-27 20:11:34
  2.聊聊中土区域划分的情况
  寒山原本的打算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年代划分来讲讲新石器时代的历史,比如一贯划分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然而,大中土地域是相当广阔地,可以分成许多个小区域,在社会足够发展之前,各个小区域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和联系。这样把这些相互间几乎独立的小区域放在一起讲,是很容易让人头昏眼花,不知所谓滴。
  除了这个原因外,各个区域相互之间发展是不可能同步的,模糊上的早中晚三期都无法兼顾所有地区,更细一步的时间和时代划分就更加难以统一了。
  其实还有关键的一点,这样相互独立而又发展参差不齐的广地域,想要把相关的所有新石器文化做一个横向的表述,需要很强大架构能力,能够让小棒友们读下来不至于昏天黑地的不知所谓,还能够理清脉络。这个能力寒山是不具备的,因此,寒山决定不做总述,只取分讲,分别讲述每个小地域的新石器时代的故事,需要说到邻区域联系的时候适当加入一点横对比。
  大中土的地域基本上可以分成这样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四面阻塞、山路崎岖南行的大四川盆地自然是很多小棒友会首先想到的区域。
  除了四川之外,秦岭横在南侧,六盘山挡在西侧,黄土高原坐落在北面,秦岭余脉和太行山余脉又阻挡住它东去道路的关中盆地也是一个小区域,不过前文中有过叙述,关中盆地和汾河盆地实际上是连成一片的汾渭盆地,这片小区域少不了汾河盆地。

  六盘山挡在它的东面,秦岭的余脉拦住了它的南面,浩瀚的沙漠坐落在它的北面,它的西面又是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中间这一片就是黄土山纵横的陇西山地,只有西北方向有一条狭长的绿洲可以通往到西域,然而绿洲的尽头未免又是一片沙漠需要翻越。
  湖广地区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西面有巫山和武陵山的阻挡与四川相对隔离,南面有南岭隔开它与岭南,东面有罗霄山和大别山将它与江西和江淮隔开,北面则有秦岭余脉伏牛山和大别山余脉桐柏山将它与豫中隔开。在这之中则是连成一片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往南又伸出湘沅两条河谷插入湘西南的山区。
  江西地区也属于这个行列,北有大江,西有罗霄山,东南方有武夷山隔开了闽地山区,东北方又有皖南丘陵,中间是连成一片的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河谷。
  历史上的两浙地区,包含宁绍平原和太湖平原,北有大江的阻隔,西有皖南山地的阻隔,南有仙霞岭隔开闽中之地,东面则是大海。这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岭南的情况与江南类似,西面是浩瀚无尽的云贵山区,东面是闽中的疝气,北面有南陵的阻隔,两广地区因为珠江冲击产生的河谷平原而形成了连成一片之势。

  剩下的地区,就是传说中的扇形大平原了。黄河刚出了中条山和王屋山,左手边大墙一样的太行山就朝东北方向偏过去,连着燕山直到海边,右手边秦岭余脉朝东南方向偏去,和大别山系连成一线,直到靠近大海的长江下游沿岸。这两条大山系向左膀右臂一样,在黄河面前拥出一片大平原出来。
  整体的局势就像一个大的折扇,太行—燕山山系和伏牛山—大别山山系就像两边的扇骨,黄淮大平原就像中间的扇面,不停变换的黄河河道就像扇面下的细扇骨,而大平原中间的泰山丘陵地带就像山脉中间的一块墨宝字画。
  这一片地区宽阔而平坦,本来难以划分出一些相对独立的区域。不过因为距离的缘故,并且在上古时代,黄河的河道主要从郑州一带转向,要么远去东北到渤海,要么远去东南到黄海,主要在这两条线上泛滥,导致大扇形平原分割成了三块,北边泛滥线西北侧的河北地区,南边泛滥线西南侧的河南地区,夹在两条泛滥线中间的山东地区。
  在新石器时代,这三个地区最初形成了三个局部区域的文化,但毕竟平原的隔离程度远远小于其他区域,所以在大平原上率先产生了的不同区域新石器文化的融合,最终超越其他小区域,率先迎来了的文明曙光。
  日期:2015-05-28 07:25:46
  3.<中华第一稻>
  我们的故事从最早产生农业的湖广地区说起吧。
  以前咱们聊到过,汉藏系的古苗人分支抵达四川贵州一带后,转而开始顺着长江和它的支流往下游发展,时间大约是2万年前左右。
  经过1万多年的繁衍生息和向外拓展,古苗人族群已经遍布了两湖地区。在1.8万年前左右的时间,末次冰期进入了最盛期,这个时候是大东亚气候最寒冷的时候。
  盛极而衰,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冰期开始进入尾声,所以古苗人在两湖的这1万年,大部分时间在送走冰期,迎接温暖期的到来。大约在距今1.15万年左右,末次冰期结束,地质学上的更新世到来,一直到现在,这段时间又称作冰后期,意思就是末次冰期之后的时代。

  所以从1.8万年前到如今,总体上气候是在上升状态,虽然这之间会每隔千余年和数百年就会有一次长达数百年的小冰期,气温会小幅度回落,不过总体上是上升趋势。
  这里插几句题外话,目前很多人担心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其实大部分不是人为的因素,而是地球在冰期和温暖期之间循环的自然规律<据说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周期变化,有机会再细说>,我们的时代恰好处在温暖期,而且还是温暖期的前半截。哪些科学家预测的,名字忘记了,说是这一次温暖期的时间会长达2.6万年,还有一万多年我们智人会再次迎来冰期,而再过几千年我们才会迎来温度逐年下降的日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