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
第33节

作者: 华胥公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19 21:33:13
  徐达听完这番话,立即对刘伯温肃然起敬:军师不愧是军师,想得就是周到,考虑得就是全面,正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也。
  服了,彻底服了。
  如果不是刘伯温一语点醒,自己还要奉命在这里不明不白地打持久战,照这样下去,别说西征了,被陈友谅和张士诚送上西天还差不多。
  徐达明白了刘伯温分析的局势,知道他必已想好了万全之策,于是继续向他讨教。
  刘伯温让徐达再次领教了高智商的人的厉害,马上就拿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两个计策:
  疑兵之计——偏师围城,困死安庆。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主力沿江而上,直捣江州,给朱元璋一个实实在在的惊喜(当然,惊喜之后就是惊吓了,这个就要看陈友谅的心脏承受能力)。
  徐达听了喜出望外,大腿一拍:军师计策正合我意,江州一破,安庆何足道哉!
  刘伯温一见徐达这么有默契,赶紧敦促他去向朱元璋提议。
  徐达是个做事果断干练的人,二话不说,立即跑去找朱元璋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当然,建议实际上是刘伯温的)。
  朱元璋没想到徐达这么有见地,大喜过望,当即表示首肯,并下令陆军继续围困安庆,主力水师由徐达徐先锋率领,急速逆江而上,直奔江州。
  刘伯温的“曲线救国”计就此成功!
  陈友谅永远不知道的是,遇到了刘伯温算是遇到了克星,他的脑子再聪明,在刘伯温面前也不够用。
  假如陈友谅的智商达到了120,刘伯温早已经进了门萨俱乐部。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所有计谋、英明在刘伯温面前统统像是被雨打湿了的弹药,只能哑火,然后等待他的是刘伯温给朱元璋上好弹药,由朱元璋开枪,对他一枪又一枪持续射击,直至最后致命的一枪,送他上黄泉路。
  很快,陈友谅又将再次尝到刘伯温的厉害。
  (LZ还有紧急事儿要办,今晚就更这么多了。各位看后早点睡,晚安。明天见。)
  日期:2014-05-21 02:27:02

  当徐达的先锋部队到达江州城下时,江州守军毫无察觉。
  毫无察觉的原因很简单,两个:
  第一,这时天已经黑了,该吃饭的吃饭,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换岗的换岗,没吃饭的喊正在吃饭的:扒快点儿,老子还没吃。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鉴于江州已经派出去一支巡江水师,顺江而下,沿途巡逻,一有敌情,就会立刻上报,江州守军相信,除非敌人从天上飞过来,不然绝对不可能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从水路到达江州。
  然而,就在他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徐达的部队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城下的江上。
  要知道,江州别的没啥,最重要的是它位于鄱阳湖的入江口,就冲这个位置,历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谁占据了这个地方,谁就掌握了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
  所以,当陈友谅打了败仗跑回来之后吗,就天天派巡江水师沿江巡逻,并命令他们一有消息立刻报告。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巡江水师在顺江而下的途中与徐达和朱元璋来了次“激情邂逅”,结果,他的巡江水师因为是顺江而下,船速太快,根本停不下来,直接冲进了徐达和朱元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的夹击圈中,被他们活活包了顿饺子,报信的人都没来得进跑出去。
  他更不知道的是,徐达和朱元璋的舰队之所以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是出自刘伯温的主意。
  如果陈友谅见到刘伯温,不知该叫他“冤家”还是“天敌”。
  现在他也没机会知道了,因为徐达不给时间让他知道。

  徐达到达江州城下后立即命令手下一员大将发动主攻,夺下城池。
  在他看来,这员大将智勇双全,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和任用没有错。
  大明开国之后封的六位公爵中,除了李善长一位文臣,其他五位都是武将,如果要弄个武将排行榜,我相信,这员大将可以排到第六,没办法,其他几个实在太厉害,超不了。
  但是,这个人也实在很不简单。
  (困了,不勉强写了,下回继续。)
  日期:2014-05-25 04:26:35
  他的名字,叫做廖永忠。
  廖永忠,安徽巢县(今巢湖)人。跟冯国用、冯国胜两兄弟相似的是,他也是以兄弟二人的形式出道的,并且跟冯国胜一样,也是兄弟中的老二。
  他的哥哥叫廖永安,他叫廖永忠。光听这两名字,就知道他们要建功立业——一个安邦定国,一个忠君爱国。这都要感谢他们父母起名字有文化。
  名字都起成这样,不建功立业都没天理。注定,廖氏兄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廖氏兄弟有勇有谋,武艺高强,特别能打,天生就是打仗的好材料。两人凭借一身本事,谋了份巢湖水师将领的差事,如果照这么下去,他们一辈子也就是看看船,业余时间打打鱼,一生也就这么过去了。
  然而,天下大乱之后,他们看到了时机——出手大干一番事业的时机。

  当彭和尚(彭莹玉)拿起屠刀立地不成佛时,他们看准时机果断出手,跟随彭和尚一起起义,自此与朝廷势不两立。后来朝廷大军围剿天完国,彭和尚不幸战死,廖氏兄弟就与“双刀赵”(赵普胜,因善于拿两把大刀跟敌人拼命而得此绰号)在巢湖结窄与元军展开对抗,拒不投降。
  革命是艰难的,形势是严峻的,战斗是惨烈的。在一次与元军的激战中,眼看干不过,再干下去就要丧命,好汉不吃眼前亏,双刀赵干脆跑去投奔了徐寿辉,廖氏兄弟却没有跟他一条道,带着水师跑去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喜出望外,热情地迎接了廖氏兄弟(要人有人,要船有船,不热情才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