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通俗幽默学术史——国学史话》
第17节

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3-24 19:56:25
  秦二世继续苦大仇深地敲打各地黔首,及时加码秦始皇时的倒行逆施行为,他的历史功绩不久就呈报上来,那就是他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不经意间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陈胜,吴广率领的革命军在大泽乡揭开了反秦帷幕。崤山以东,也就是原来东方六国的土地上战火连绵,起义燎原。
  大楚兴,陈胜王-------
  赵高趁机诬言李斯谋反,说李斯要当楚奸(楚国的奸细),把李斯严刑拷打后,腰斩咸阳,夷灭三族。李斯在死前对儿子说:“我想和你牵黄犬出老家上蔡东门追逐狡兔,再也不能得了。”父子相对而哭。
  李斯这位诸子百家的掘墓人,到此也为自己掘了坟墓。他到死都不认为这个坑是自己挖的。

  诸子百家该死,我不该死,我只是没有玩过人家而已。 
  至此,儒家大师荀子的两位高才弟子都死在了秦国。他们是从儒家学校里毕业的,但毕业后都自愿放弃了原来的专业,改学法家之学,并不约而同地对儒家进行了斗争,一个是拿笔伐,一个是拿大棒抡。儒家在当时这些法家新贵眼里就是一群酸腐的人,他们看不起这群酸书生,把他们看作一群无用的人,从心里说:“哼,你们能干了个啥?”并把他们的书一气之下全夺过来扔到了火里。儒家在李斯这位不认旧情的冷血宰相手中遭遇了打击。

  然而绝处逢生,儒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此时呼之欲出了,他虽属不上儒家大师,然而却是儒家振兴,走上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推手。
  此人名叫叔孙通。
  日期:2015-03-25 14:01:21
  秦二世听说陈胜起事,召博士诸儒生问道:“楚地的那群戍卒已攻下了蕲县,又占领了陈,诸公如何看这事。”

  博士诸生三十多人上前,义愤填膺地说:“人臣不得逆乱,逆乱就是造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灭他们。”
  谁知二世听了这些义愤填膺的救火话,脸上出现了怒色。这30多儒生一下子弄蒙了,心想自己没说错呀,难道没失火吗?山东都燎原了呀!秦二世这一恼,别和他老子一样,又要坑爹吧。
  这时有一儒生名叫叔孙通的赶紧上前说:“诸生所说的都不对,现在天下合成一家,军民早已一家亲了,家里的兵器也都被扔到火炉里熔化成了铁水,另造锄头铁锹去了,兵器早已不再用了。我们现在上有英明的君主,下有严明的法令,人人奉职,各干各的工作,就业率100%,是世界之最。四方都拥护秦中央,就像车轮的辐辏一样,都往中心使劲,那里还敢有人造反。进入陈县的只是些鼠窃狗偷的小毛贼,何足挂齿。让郡守、尉这些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的人把他们逮捕起来就行了,不值得担忧。”

  二世听了喜道:“善。”又问这些儒生,进入陈县的那些人是造反呀,还是偷盗呀?这时有的人才明白过来,二世是个喜欢听大事化小这些好听话的主儿,是个二混子,赶紧改口说是盗。有的人不开窍,或坚持说实话的继续说:“就是造反。”分别出黑白之后,二世令把那些说造反的人逮捕,由御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逮捕的罪名是“非所宜言。”那些说偷盗的都无罪释放。
  另单独赏赐叔孙通帛20匹,衣服一套,拜为博士。原来叔孙通以前只是“待诏博士”,这次总算转正。叔孙通拜谢二世出宫,返回住舍,那些儒生说:“先生说话怎么这么谗谀呢?”叔孙通说:“操,别提了,公等不知,我差点不脱于虎口。”收拾了一下随身带的东西,连夜轻装逃去。
  陈胜起兵称王,这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一天,有一儒者率领徒弟来归,一问才知是孔子的八世孙孔鮒。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个极好的信号,因为像儒生这些整天道古谈圣的人都走出书斋,弃暗投明,参加造反事业来了,那对全国人民来说该是多么大的鼓舞呀,正好表明造反有理。并且来的不是别人,那是儒家老祖孔子的后代。
  孔鮒对陈王说:“天下苦秦已经很久了,秦焚书坑儒,尽干些无道的事。听说王伐无道,诛暴秦,所以发愤托于王,前来参军。”
  陈胜大喜,拜孔鮒为博士,常在左右,应对顾问。遗憾的是陈胜不久就兵败身死,孔鮒也死于乱军之中。
  这是参加起义军的第一位儒家知名人士,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儒生泪满襟。在乱世之中,儒家正尝试着努力突围。

  儒家的突围努力如何,请看下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